白手起家的刘邦为何一生都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
刘邦,字刘季,是沛县农民刘太公和其妻刘媪的第三个儿子。刘邦家中一共兄弟四人,除了整天混日子的刘邦之外,其他三兄弟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奋斗目标除了种好自己家的几亩薄田之外,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反观刘邦,家里家外的农活从不动手去做也就罢了,竟然还整日到处流荡、欠债饮酒。久而久之,不要说他的嫂子们瞧不起他,就连他的父亲刘太公对他也是一肚子的抱怨——你这孩子怎么不学好呢?你看看你的两个哥哥,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仅养活了自己,而且还顺利地娶到了老婆。
你再看看你,整日不务正业,到处闲逛,至今连个媳妇都讨不上。将来一旦我们两老口死了,你连口饭都吃不上!
*** 配图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每当刘太公看到醉酒晚归的三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总会带着愤怒的语气把上面那些话重复几遍,骂的刘邦抬不起头来。而此时的刘邦,由于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就,也就只好任由父亲责骂。然而,刘太公所不知道的是,就在儿子刘邦平日里闲玩的时候,先后结识了萧何、曹参、樊哙等人。要知道,在不久后刘邦的起义队伍里,这几个人可都是队伍里的核心成员。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为刘邦出生入死,不仅帮助刘邦打下了大汉王朝,而且还鞠躬尽瘁地协助刘邦治理天下。
真可谓是任劳任怨,死而后已。多年之后,在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洗礼后,刘邦终于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坐上了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皇帝宝座。当然,与此同时,刘太公也做为皇帝的父亲而被接进了皇宫中,并且还住上了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高大宫殿。对此,刘太公自然是诚惶诚恐——心虚啊!因为对于一个农民出身的老汉来说,当自己比别人强的时候,可以肆无忌惮地指责他;而一旦别人比自己高出很多档次之后,自己心中原本的强硬底气,瞬间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而这,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视野太小,心胸狭隘。然而,虽然刘邦对自己的父亲有很多的不满,但他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为了给天下间的臣民做好榜样,刘邦也只好按照习俗每隔五日前去看望一下父亲。因为,忠孝仁义自古以来就是国人判断一个人品质好坏的评判标准——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他又拿什么去取得别人的信任呢?然而,不久之后,刘邦的一个举动改变了臣子们对于他的看法。原来,负责管理刘太公宫中事务的总管,特意提醒刘太公——当今天子虽然是您是儿子,但他毕竟是天下人的皇帝。身为九五之尊,不能轻易向别人下跪。而您虽然是天子的父亲,但终究也只是一个臣子。
所以,总管的意思是——当皇帝刘邦再来看望刘太公的时候,刘太公不应该在自己宫中等待皇帝的到来,而应该到自己宫门口前去迎接。
*** 配图
此时的刘太公,自知父子间的关系并不是真心的好,自己大有一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感觉。故而,他听从了总管的建议,按总管的说法去做了。没想到,刘邦虽然对此表面上假装不要这么做,但还是接受了父亲的这一改变——换做其他真心孝顺的皇帝,早把那个多事儿的总管拉出去杀了一百次了。然而,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邦在回到自己宫中后,竟然当即就让人赏赐给了那位总管五百斤黄金。刘邦的这一行径充分暴露了他是一个伪孝子的真面目。
然而,下面的这件事情,则更加让他伪孝子的身份暴露无遗。几年后的一天,做为大汉王朝的最主要建筑工程——未央宫,顺利竣工了。为了庆祝这一喜事儿,刘邦命人在未央宫设宴,宴请王公大臣和皇亲国戚。当然,这里自然是少不了刘太公这个皇帝的父亲的。然而,酒过三巡之后,刘邦被酒精冲昏了脑子,忽然想起了父亲当年责骂自己的画面,又看到自己今天无以复加的至高成就,心中不免高傲了起来。
*** 配图
于是,借着酒精的作用,他起身来到了自己父亲身边,一边向自己的父亲敬酒,一边询问了自己父亲一个问题——当年您老人家常常责骂我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无赖,说我不会干农活儿,没有几个兄弟的家业大。现如今,你看看我们几个兄弟谁的家业大,谁更有出息?当然,此时已经毫无底气可言的刘太公,对此自然是无言以对——幸好刘太公不是一个暴脾气的人,不然,当众发起火来,把刘邦臭骂一顿,刘邦自然也是只有干忍受的份儿。在刘邦说完这些带有羞辱意味的话后,为了让刘邦和刘太公都有个台阶下,大臣们纷纷跪下,高呼万岁。最后,这件事情在刘邦的大笑声中结束。
刘邦,做为一个白手起家一代帝王,能够以农民的身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王朝,理应受到后人的尊敬。但是,他不能够摆平父亲在自己心目中的正确地位,实在是有失帝王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