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的家规 让皇室子孙如履薄冰甚至活活饿死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0-16)180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明朝的“国法”自然是指《大明律》,家规是《皇明祖训》。对于明朝的凤子龙孙来说,他也许会对《大明律》嗤之以鼻,但看到《皇明祖训》恐怕会立刻吓得腿肚子发软。因为,家法的制订者是朱元璋。

《皇明祖训》始编于洪武二年(1369年),完成于洪武六年,编纂时间长达四年。为了编订这部家法,朱元璋还特意面向全国举行海选考试,甚至派亲信大臣四处搜罗各地司法人才,优中选优,组成了主编团队。之后,朱元璋又对家法进行了两次修订,最后正式定名为《皇明祖训》,由刑部刊刻,分发给子孙人手一份,成为明朝皇室的行为准则。对于这些皇族(包括皇帝本人)来说,这部皇皇法典仿佛一张紧密的网,将其紧紧束缚住。

朱元璋的家规 让皇室子孙如履薄冰甚至活活饿死

*** 配图

从出生的之一天起,从国家大事到家长里短,从纵横捭阖的政治风光到日常生活的吃喝拉撒,从宅在家里到出门观光,皇室子孙样样都要遵守《皇明祖训》中的规定。

而违犯的后果极其严重:身为宗室,你犯的罪很容易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如果你运气不好,活在皇帝打算整治皇室宗亲、加强集权的年头,《皇明祖训》更成了皇帝整治家属的更好工具。

明成祖朱棣在位的22年间便是宗室,尤其是亲王们获罪的高峰期。周王嫌自己家里的宫室太寒酸,找人翻修了一下,结果就被人告发: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他家的宫殿规模“越礼”了,属于“僭越”罪,吓得周王在朝堂上连连磕头。好在明成祖不想治他,只是削夺了他的三处护卫,并没有要他的脑袋。

明成祖的侄儿隐王因为生病而没有亲自接见朝廷使者,这触犯了《皇明祖训》里关于“礼仪”的规定,结果明成祖写诏书斥责,居然一下子就把隐王给吓死了。

明成祖的弟弟代王被人告了32条大罪,其罪名中连“吃饭花费超标”“出游的时候仪仗队多了几个人”都成了“谋反”的罪名,可这几条也恰恰是《皇明祖训》规定范围内的,不过吹毛求疵。结果代王不幸中招,被革除了官属和护卫。

这几位倒霉的宗室在明朝绝不是哪个年代的个例,相反贯穿始终,某些犯事的皇亲尤其是藩王,可以说是“躺着也中枪”。

当然,朱元璋穷尽一生智慧制订这样一部严苛的家法,绝不是为了让后人步步惊心,相反,他是为了明朝的繁荣昌盛。出身草根的他把皇室的腐化堕落当成前朝灭亡的一条重要教训,所以他煞费苦心要对子孙严格要求。然而,他制订出来的规矩还是被后人陆续破坏,直到明朝最终灭亡。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后世的皇帝不能设丞相,有奏请设立丞相的官员将被处以极刑。可明成祖在位的时候就发明了“内阁”这个新机构,成员的工作最初是当皇帝的秘书,可是后来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明朝中后期,还出了严嵩、张居正这类铁腕人物,他们呼风唤雨、纵横捭阖,比丞相还丞相。

朱元璋的家规 让皇室子孙如履薄冰甚至活活饿死

*** 配图

朱元璋又在《皇明祖训》中严禁宦官干政,可后来明朝宦官的地位节节攀升,从中期到晚期,陆续出了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的权宦,权力喧嚣一时。

就连朱元璋规定的最为细致的“祭祀”一条,后世帝王的遵守程度也不高。明武宗之前,历代帝王还亲自参与祭祀,到明武宗的时候就不常去了。明世宗倒是去得勤快,但规模很大,铺张浪费的程度远超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到了张居正改革时期,年幼的明神宗好奇,打算亲自去祭祀,结果把持大权的张居正说:祭祀本身就是个形式,皇帝没必要亲自去,找个太监代表一下就行。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听到这番话,估计能从棺材里气活过来。

如此事与愿违,怕还是应了一句老话: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朱元璋更想不到的是,这些死规矩不但没有达到目的,相反,很多时候还给后人挖了坑。

掉进坑里的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生前最疼爱的亲孙子朱允炆。朱元璋前脚刚驾崩,朱棣后脚就扯旗造了朱允炆的反。而在朱棣的造反檄文里就有拿《皇明祖训》说事的章节。比如之前朱允炆担忧藩王的威胁,厉行削藩,结果朱棣就在檄文里质问:《皇明祖训》里明文规定,后世子孙不能变更祖宗的法,你削我的藩,就是变更祖宗的法,我就有权来讨伐你!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役因此爆发,朱允炆最终被朱棣给削了。

朱元璋的家规 让皇室子孙如履薄冰甚至活活饿死

*** 配图

还有些坑,后世的皇帝虽然没有掉进去,诸多子孙却难以幸免。比如《皇明祖训》规定,皇室子孙都要由礼部来赐名,有了名字才能享受国家的供应,一生衣食无忧。到了明朝后期,腐败严重,礼部给皇室子孙取名字也是要明码标价的。可许多王爷早已穷困潦倒,哪有钱送礼?结果有些王爷直到七八十岁还没有官方名字,一生贫寒无助。更倒霉的是,朱元璋规定,皇室子孙不能出去工作。这下更惨,有些王爷既没有国家养,又不被允许自食其力,甚至被活活饿死在家里。这恐怕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10/152480.html

“朱元璋的家规 让皇室子孙如履薄冰甚至活活饿死” 的相关文章

高柔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高柔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以善于治法闻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后官至九卿。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昶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钟会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

许劭:东汉末年最有名的大V,他看人有其独到之处

许劭:东汉末年最有名的大V,他看人有其独到之处

许劭(150年~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每个人能够通过各种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布自己的作品,我们每个人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自媒体。但是,你可能想不到,在没有网络的东汉...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为什么会变得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第一位 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赵构出生于都城东京汴梁大内,生母韦贤妃。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

侯方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侯方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侯方域,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明末“四公子”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一生数次游历江南,深受江南文化的熏陶。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夏,他赴金陵应试,指点江山纵论天下的豪情及才华横溢的名士风度令江南士人折服。从而名列明末“四公子”,并被推为复社领袖之一。他在江...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被誉为盛唐第一猛将,玄宗皇帝的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当时唐朝只有十个节度使,王忠嗣一人能节制四镇,比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也多过一镇,可以说是唐朝最牛节度使。可是不久之后王忠嗣就被唐玄宗免职,最...

西汉时期齐国作为实力最大的诸侯 七国之乱时为何没有存在感

西汉时期齐国作为实力最大的诸侯 七国之乱时为何没有存在感

对西汉齐国: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七国之乱时为何毫无存在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03年,刘邦在垓下之战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后世人都说,项羽之所以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都是因为他当初开历史倒车,搞了分封制。现在,同样的问题摆在了刘邦的桌案前。现在有这么一大帮脑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