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何失去天下?李自成只是基本原因
农民起义,历代常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达到极致,酷烈程度为有史以来所未有。永乐(成祖朱棣)年间,唐赛儿叛乱山东,随起随灭。武宗(年号正德)时,农民起义蔓延,几乎危及宗庙社稷,但最终被扫除。崇祯帝励精有为,与武宗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但却成了亡国之君,原因何在?
*** 配图
武宗时,明朝已立百余年,朝廷纲纪整肃,天下风俗醇厚。其父孝宗(年号弘治)选举贤能,布列朝廷内外,与人民休养生息十几年,仁泽深厚,深得民心,元气昌盛,国脉稳固。虽然武宗年幼昏庸,弊政不断,又有宦官小人扰乱左右,但国家的根基尚未动摇,宰辅大臣亦多是老成之人。至农民起义四起,王琼掌管内阁中枢,陆完、彭泽分任将帅,任人专一,干扰极少,所以明朝危而不亡、乱而不灭。
神宗(年号万历,崇祯帝的祖父)在位四十八年,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安居深宫,数十年不理政事,荒废朝政,埋下了亡国的种子。熹宗(年号天启,崇祯帝之兄)一心喜欢木工活,亲近宦官魏忠贤,排斥打击东林党人,使元气尽灭,国脉垂绝,帝国的大厦已经摇摇欲坠。
*** 配图
崇祯帝承神宗、熹宗之后,朝臣党局已成,田野物力已耗,国家法令已坏,边疆危机已甚。他虽锐意改革,但对于人才之贤否,议论之对错,政事之得失,军机之成败,胸中并无真知灼见。
崇祯帝性情多疑、刚愎自用、刻薄寡恩、举止失措。当群盗满山、四方鼎沸之时,掌权者不是庸臣就是佞臣,是剿是抚,政策摇摆不定,茫无成算。
忠厚正直之人,大多被逼离朝。所任将帅,功不抵过。失败一次即杀一将领,丢失一城即斩一官吏,赏罚太明而至于不能罚,控制过严而至于不能制。内外大臣补救过失唯恐不及,只有自我保全之心,并不以国事为虑。再加上天灾流行,赋役沉重,农民起义愈演愈烈,大明帝国可谓内讧外叛、众叛亲离。
*** 配图
崇祯帝也想挽救帝国的命运,但朝中不闻张良、陈平之谋,前线未有郭子仪、李光弼之将。面对亡国的趋势,缺乏救亡之术,只能焦虑不安、胡乱忙碌。譬如一个人,元气耗尽,内外数症并发,本已生命垂危,而又病急乱投医,寒热药方乱用,最终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能死亡。崇祯称帝十七年,最后成了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不得不丢弃宗庙社稷,以身殉国。明朝亡于流贼,但导致灭亡的根源,并不在于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