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01)251

按照一般观点认为,崇祯帝是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对他的评价是众说纷纭,既有同情也有责难,既有惋惜也有诋毁,但无论哪种看法,对其尚属一位勤奋的帝王,几乎没有异议。毕竟,据史料记载,崇祯帝继位时,年仅17岁。面对父兄留下的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他能颇思振作,是有想干事、干大事的决心与劲头的,所以总是鸡鸣就起床,深夜才入睡地经常召见廷臣,探求治国方策。甚至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他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遭到内阁辅臣的批评,也能既感激又羞愧,特亲笔写手敕,对辅臣进行褒奖,对自己进行批评。足见其力挽狂澜的决心和勤奋执政的程度。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 配图

再者,崇祯帝能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对自己要求甚为严格。他自幼养成俭朴的习惯。初习字时,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曾有段这样的记载,说他某日听讲官讲书,因所穿内衣袖子已破损,露在外面很不雅观,不时把它塞进去遮掩。这讲官看到了,奏道:“衣之敝虽过于位,然美德也,何必讳?”足见其克勤克俭的品德和励精图治的毅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称得上以身作则的帝王,却最终落得个亡国之君的下场,何缘故也?按照唯物史观的分析 *** 看,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失去了民心的君子与 *** ,是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代表的。按照辩证法的理论观点看,事物发展变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起作用的过程。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再来分析崇祯帝何以极为勤奋却无力回天的现象,就容易多了。以下概略谈谈笔者对此的一些看法。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 配图

其一,崇祯帝自身是矛盾体。他决事果断、雷厉风行,如处理庵党一案,也有多疑多虑、优柔寡断之一面,如关于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内,一直拿捏不定,遂误国家;既有刻薄寡恩翻脸无情之一面,如对一些大臣的处理上,也有多情柔肠之一面,如对周后互敬互爱;他既自制极严,不耽犬马,不好女色,生活简朴,也大肆敛财、以国为家,挤占财政,关键时刻不肯多掏一文钱;他既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也刚愎自用,不能做到虚怀纳谏、择善从流;他既知人善任,如重用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等具一代文武全才之人,但却任用他们时,言听计从,优遇有加,一旦翻脸,严酷无情,果于杀戮,导致用人不专,出现崇祯朝五十相局面;他既悯恤黎民疾苦,常下罪己诏,但又搜刮民膏,加派无度,置百姓于水火;他既励精图治,常平台招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为政勤奋,事必躬亲,欲为中兴之主主,但求治心切,责臣太骤,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断绝,常谓所任非人,终成孤家寡人,以至于煤山殉国,从死者唯一太监耳。由此看来,崇祯之所以成为亡国之君,其内在因素,不是已经一目了然了吗?

其二,明朝此刻已积弊太重。就医学观点分析,病入膏肓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200多年的明朝到了崇祯时期,显然已经积重难返。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失利、经济上的衰落,是崇祯帝面临的更大困境和难以逾越的障碍。政治上,经过近300年的风雨侵蚀,大明王朝的统治机器已经从内部腐烂,有能之人纷纷被排挤被诬陷被关押被砍头,而无德的人却越来越多地占据了显要位子,既然整个 *** 机构基本是“不肖者集,贤者逝”的局面, *** 机构的功能焉能不彻底丧失?军事上,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最严重之际,内有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大军,外有满洲铁骑,虎视耽耽,山河冷落,风烟四起。到后来,在辽东失守,清军直接面对山海关,牵制了明朝的精锐部队。而且当时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备废弛的明军根本不是其对手。加上,崇祯手下几位重臣洪承畴、吴三桂等纷纷倒戈降清,大势已去……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 配图

经济上,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本应赈灾济民,却不断加重税赋,搜刮民脂民膏;辅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大量集结在大地主及贵族的手中,更使得农民流离失所。故饥民暴动,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性,反壮大了农民军的主力军。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明末农民起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恶性循环。试想,这种环境下,这种趋势里,崇祯帝即便是再勤奋勤俭又能起到多大作用?我想此时此刻,以心有余而力不足来形容他是再合适不过了。毕竟,明朝末年已经是政治的失德、军事的失败、经济的失衡、民心的失去,任是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了!不过,这里笔者并没有为崇祯帝开脱的意思,他身为帝王,必须也应该为明朝灭亡负主要责任,这是不可能推脱得了的。明朝灭亡的教训,很值得我们今天深思,很值得我们时刻铭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12/160427.html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的相关文章

刘禅亲政后蜀汉三十年就灭了 刘禅是是智还是愚

刘禅亲政后蜀汉三十年就灭了 刘禅是是智还是愚

还不知道:刘备之子刘禅,亲政后蜀汉存活三十年,他到底是智是愚?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扶不起的阿斗“扶不起的阿斗”用来形容一些帮也没用的人,当中的阿斗,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指三国时代蜀汉第二任君主刘禅。受《三国演义》影响 ,一提起阿斗或者刘禅,大家就会想起废材、昏庸...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刘裕在掌握朝中大权之后 刘裕为什么还要选择杀光司马懿后人

对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什么还要灭司马懿后人满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结束三国时期混乱纷争局面的,是司马家族建立的晋朝政权。不管司马懿当时受到多少人的讨厌,但三国时期的混乱年代实在是持续了太久,民间生活的百姓管不了谁做皇帝只知道自己希望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生产生活...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真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黄初二年(221年),曹魏镇西将军曹真率军征讨占据河西的叛贼。最后魏军大胜,歼敌五万余人,还俘获大量牛羊等战利品,不仅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还使得西域重新归属中原皇朝。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马曹真病逝,司马懿自此成为曹魏...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玄武门之变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玄武门政变发生时,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后来,又同意了他的大将尉迟敬德的建议,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明明李世民已经亲手射死了李建成,所谓“死者为大”,更何况是兄长,是太子,为什么李世民还要割下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的头呢?为了说明这...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姜维被称为幼麟 正史中国的姜维才华有多大

对姜维在正史上究竟有多大的才华能被称为“幼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仍执着于复国,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的一生无愧于蜀汉。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三国演义》中说...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之后,宋朝为何再无人能以武乱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枢密院宋朝,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国家无论是经济制度...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还不知道:刘邦明明担心吕雉图谋不轨,为何在世时不杀吕雉,反而杀樊哙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雉在历史上给人的形象就是两个字:狠毒。刘邦与吕雉是多年的夫妻,虽然两人聚少离多,再加上刘邦又是皇帝,后宫妃子不止吕雉一人,但刘邦识人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整个秦末时期,没有...

三国时期投降的武将那么多 于禁投降为何不被原谅

三国时期投降的武将那么多 于禁投降为何不被原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于禁投降不被原谅?他又为何选择变节?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二十四年,蜀汉的前大将军关羽率领蜀军,向曹魏攻陷的襄阳和樊城两座城市发起了进攻。关羽率领大军长驱直入,当年关羽派兵围攻襄、樊二城,曹仁无力抵挡,于是向曹操求助,曹操派出左将军于禁,...

评论列表

夏丽
夏丽
2个月前 (10-06)

崇祯帝是一位勤勉而矛盾的君主,他以身作则,克勤节俭;然而面对国家积弊深重、内外交困的局面时却显得力不从心,明史记载其决策果断又矛盾重重,资治通鉴实录录稿存略疏草奏议汇钞合编本末记要,皆反映出他在治理国家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于奢,古训犹在耳旁回响之际,孤注一掷的无奈和无力回天的遗憾令人扼腕叹息!身为帝王必须承担历史责任不容推卸但教训深刻值得深思铭记于心引以为戒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之路任重道远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