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放虎归山:匈奴为何放掉刘邦错失称霸机会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11)440

冒顿不断对外征服之时, *** 正值秦末大乱。那时的刘邦,在四川附近修了很久的栈道之后,趁着项羽派来的监督不注意,暗渡大军于陈仓,夺得关中之地,与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的西楚霸王,形成楚汉对峙的局面。而后,汉高祖虽勉强取胜,但实力大减。之后他又迫害功臣,自剪羽翼,虽统一海内,但内力大损。当时的汉朝真是穷国一个。平头百姓常常吃了这顿没下顿,当官的虽说勉强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平常交通就出了问题。像三公九卿这样的官吏,上朝的时候,没有宝马香车坐,只得弄些耕牛来充数。级别低些的官儿们,甚至连牛车也配不起。汉朝的大臣百姓,穷成这样子,自然比不上刚刚吞并了几十个国家的匈奴了。老谋深算的冒顿单于,瞅准这个机会,率领大军,南征汉朝。

汉朝边境离匈奴最近的地方,要属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和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当时镇守代郡的大将,是韩王信(非胯下受辱之韩信,而是战国七雄韩国王室的后裔,秦末大乱的时候,死灰复燃,成为一方诸侯),都城设在马邑(今山西朔州)。韩王信虽非淮阴侯韩信一般的伟人,倒也是秦末战争中崛起的一世枭雄,匈奴上下也不敢小觑。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掠夺粮草人口财物的同时,试探汉朝的底细。谁知这个名声在外的韩王信不经打,加上本来对刘邦的不满,很快就投降了。得到韩王信的帮助后,冒顿单于对汉朝的底细便一清二楚,他这次 *** 起匈奴数十万铁骑,挥师南下,很快抵达太原,到达晋阳城下。当时正值寒冬,大雪纷纷,以至于“卒之堕指者十二三”(20%到30%的士兵被冻掉手指)。狡猾的冒顿单于,乘机假装战败,藏匿起数十万精兵,以老弱病残与汉军交战,诱使他们深入。由于汉高祖刘邦从派去的使者那里得到了假情报,对己方的胜算估计过于乐观,遂 *** 汉军的绝大部分部队,共计32万(大多为步兵),兴冲冲地去追赶匈奴军队。而且汉高祖刘邦自己还先率部分军队到平城(今山西大同)。未曾料到,冒顿单于和他的40万铁骑,突然出现在平城,在白登山(平城东边的一座山)下,将汉军团团围住。可怜刘邦和汉朝的将士,整整七日,内缺粮草,外无救兵,濒于绝境。史称“白登之围”(公元前200年)。

白登之围是匈汉战争的关键。对于匈奴和西汉这样新兴的大帝国来说,建国早期所发生的每一件大事件,可能都会影响日后数百年的发展。白登之围,称得上是西汉帝国生死存亡的关头,所以即使汉武帝战胜匈奴之后,仍对它耿耿于怀,并下诏追叙“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

但是白登之围让汉朝人学会了不少东西。他们开始在势力弱小的时候,委曲求全,寻求和解之道,于是产生了很受争议的“和亲政策”:汉朝皇帝将自己的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做阏氏。这个政策,在今天看来,可能极不符合人道主义原则,不免被女权主义者大大挞伐一顿。不过,在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乱世,和亲也不失为缓解战争、解救苍生的一种方案,正是因为这一点,后世才有勇敢美丽的女子主动请缨。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放虎归山:匈奴为何放掉刘邦错失称霸机会

*** 配图

“和亲”方案,出自于一位叫娄敬的齐人之手。娄敬,用希腊人的话说是一名修辞学家,其实就是说客,苏秦张仪一类的人物。他曾说服刘邦放弃洛阳,定都长安,被赐国姓,所以又叫刘敬。刘敬是个很有远见的聪明人,老早就看出汉军不是匈奴的对手,所以,没开战之前,就劝说刘邦别去招惹匈奴。谁知打败项羽之后的刘邦,不可一世,早把暗渡陈仓那会儿的谦虚谨慎、虚心纳谏的态度抛到九霄云外了,根本听不进去任何泼凉水的话。加上狡猾的冒顿单于使了一招韬光养晦的计策,汉朝使者一来,就藏起精兵,弄些老弱病残在外面。所以刘邦更觉得匈奴不堪一击,于是不听刘敬的百般劝阻,执意出兵,而且还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把他关押起来,待得胜回朝后再处理。等到日后刘邦遭遇白登之围,艰难逃出后,方才佩服刘敬的先见之明,请他再出主意,阻挡匈奴的南侵,于是刘敬献上了很受争议的“和亲政策”:建议派吕后唯一的女儿──长公主前往和亲。还告诉刘邦,只有派长公主去,才能显示汉朝对匈奴和好的诚意。如果派个宗室女子代替,一旦被发现的话,不但失信于匈奴人,而且是白白浪费。试想,出身卑微的阏氏,怎么会得到匈奴人的尊重,又怎么能得到尊贵的地位,她的后代也不会有当单于、为汉匈和平做贡献的机会。这样的和亲还不如不和。但是,吕后的日夜哭泣泡软了刘邦的耳朵。汉朝最终派出宗室女子,以公主的名义前往和亲,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

自此,和亲成为西汉初年的国策,高祖之后的惠帝、文帝、景帝,以及年轻的武帝,都奉行不渝。和亲政策,对于匈奴帝国来讲,除去缓解两国矛盾这样单纯的政治目的外,还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因为,和亲条款中赫然写着,公主往嫁匈奴(实际上都是受封的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儿女或者姐妹)时,必定捎带上丰厚的嫁妆。根据后世的惯例来看,这份嫁妆价值绝对不菲,对匈奴而言是笔不小的收入,而且还是不用打打杀杀就能获得的。并且,汉朝还要在边境上开放关市,让双方百姓互通有无,即使遇上天灾人祸,草原的牧民也可以用自己的畜牧产品来换取必要的粮食和日用品。另一方面,汉朝先进的手工业,也随着公主进入草原,对于匈奴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极其有利的。

当然,和亲的这些好处,都是日久才能见到的,当时的冒顿单于未必想那么远。而且,换个角度想,白登之围的时候,冒顿单于只要困死刘邦和他的数十万汉军,使得汉朝大乱,便可乘机率匈奴铁骑南下,直取中原,而匈奴帝国也将会,成为当时更大的军事强国。但是,为什么一向聪明的冒顿单于放弃了这个机会,接受和亲呢?

史学家司马迁认为,这要归功于陈平的计策。汉高祖刘邦受困于白登之时,陈平献计,用厚礼贿赂阏氏,让她帮汉朝说好话。她对冒顿讲:“两国国王之间,不宜互相争斗。即使您得到汉地,也没法长久地占据它。并且汉王也有神灵护佑,您不得不防。”如此,冒顿撤围一角,汉兵从此突围。姑且不论汉军的贿赂是如何突破冒顿单于的层层封锁,送到阏氏手里。阏氏用来说服冒顿的话来看,好像冒顿真是个敬畏神灵的人。果真这样的话,他还会做出弑父自立的事情吗?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到底是什么让他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呢?

放虎归山:匈奴为何放掉刘邦错失称霸机会

*** 配图

这要从冒顿单于的性格讲起。前面讲过,冒顿曾经作为人质,在月氏待了不少年(具体年数不详)。这是冒顿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在那里,他不但学习了月氏先进的军事技术——鸣镝之法,为他日后掌握、改革匈奴骑兵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他在月氏经历了一次生死变故。正是这场变故,引发了他对父亲的仇恨,并种下他对别人(包括自己)的深深的不信任。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养成了一种阴鸷的性格。这种性格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表里不一,善于忍受,即使心里充满多少仇恨和委屈,表面也不表现出来,而是把杀机暗藏,积蓄力量,直到他认为万无一失的时候。

正是这种性格特征,使得他在白登之围的时候,错过杀死刘邦、称霸天下的良机。详细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冒顿原来与韩王信手下的王黄、赵利两位将领有约定,但是王、赵二军并没有如期赶到,冒顿心生怀疑,担心他们和汉朝有谋,背后偷袭自己。另外,从此前杀头曼、灭东胡王的过程可以看出,在对待势力相当的对手时,冒顿他总是三思而后行的,总是要先忍耐很久,直到一击必中的时候才出手。白登之围的时候,冒顿对于汉朝虽有灭之后快的想法,也有事先的布置,但这毕竟是之一次对阵,他并没有一击必中的把握。这个时候,他对别人的不信任以及他的阴鸷的性格带来的三思而行的行为方式,使得他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走错了方向。

白登之围以及之后的和亲,很明显是汉朝的示弱。自此,冒顿单于收起了他以往的谨慎和三思而行,放心大胆地前去边境劫掠,毫不顾忌所谓“和亲”的约束,这当然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等到汉高祖刘邦去世、汉惠帝即位的时候,冒顿竟然重复起对手下败将东胡王的故伎来了。他不顾汉朝旧君去世、举国悲痛,派人给惠帝的母亲即临朝的吕后,带去一封言词颇为暧昧的信。内容如下:“陛下您现在孤身一人,和我一样都是独居。两主失去了配偶,都不快乐,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的,我愿意拿我所有的,换取您没有的。”吕后见信大怒,马上召集丞相陈平、大将军樊哙、季布等商议,打算杀掉带信来的匈奴使者,然后挥兵北上,讨伐匈奴。樊哙马上表示赞同,愿意领兵10万,横扫匈奴,替大姨子(吕后之妹是樊哙的老婆)出气。这个时候季布站出来说话了。

季布何许人也?汉朝当时有一句流行的话:“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什么意思呢?就是给我再多的黄金,也换不来季布一个承诺。当然,这里的黄金,不是现在的黄金,而是当时通行的货币——黄铜。不过即使这样,也是蛮多的。打个比方,就是现在把几十万块钱和季布的一个承诺放在一起,当时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自然,这说明古人的道德素质比较高,不是一味的拜金主义,而是对于良好的品德和拥有它的人,特别是诚信的人,非常尊崇。言归正传。上面已经充分说明了季布言语的含金量。这个时候他出来讲话,吕后自然不得不压压怒气,听他讲。季布果然语出惊人:“哙可斩也!”好家伙,来了就先斩太后的小舅子、当朝的大将军。当时君臣的脸色如何,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估计当时吕后、樊哙对匈奴的怒气,全转移到季布的身上了。季布没理这个茬儿,继续说道:“想当年在平城,我军有32万之多,高皇帝亲自指挥,尚且被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樊哙当时是上将军,亲眼瞅着,却不能解救。此事到现在不过七年,樊哙怎么可能用10万人马就横扫匈奴呢?分明是当面撒谎!”

吕后不愧是一代英杰,听了季布的话,很快压制了怒气,写了一封极妙的回信:“单于啊,您真是有心的人,没忘记我们这个破地方,还赐给书信,以供我们拜读,真是诚惶诚恐。您的美意我心领了。只是我年纪大了,精力不行了。头发剩得没几根了,牙齿呢,也掉得差不多了,腿脚也不灵便了。实在是配不上单于您啊,请您千万恕罪。我这里有车两乘、马八匹,献给您做代步的工具。”

不过,冒顿对汉朝的嚣张,也只能到这里了。之后,他虽然屡次南下,但终究不过是小打小闹,再也没有平城之役、白登之围这样的机会。既然和汉朝之间的纠缠没什么明显的效果,冒顿单于决定换个目标试试,以满足他的征服欲。他首先选择的是月氏。月氏是冒顿的老冤家,月氏是他当过人质、经历过生死的地方,也是他即位不久就进行过军事打击的地方。不过,之前的打击,成效都不很大,毕竟月氏是西域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而且文明程度好像还比较高,不太好对付。这次,他派了右贤王——匈奴帝国的第三号人物,前去讨伐月氏,这次尝试,竟然成功了。之后,便是势如破竹,楼兰、乌孙、呼揭和其他的12个小国,望风而降。可能是冒顿打仗打累了,要换个花样,他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先是炫耀了一下自己的赫赫战功,然后说:“北边的地方我都差不多摆平了,想让士兵们休息休息,马儿也拉去喂喂草。前面大家的不愉快,都一笔勾销,还是按从前的和约,让两国边境的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

放虎归山:匈奴为何放掉刘邦错失称霸机会

*** 配图

“从前的和约”是指白登之围后,汉高祖和冒顿之间签订的那份,大意就是汉朝送个公主(虽说总是打八折,送的都是某某王爷的女儿)过来给冒顿单于当小老婆,随之附送丰厚的嫁妆,另外边境上要贸易自由化,让匈奴的百姓可以用毛皮换取 *** 的酒等日用品。汉文帝是个爱惜民力的君王,对这种有利百姓休养生息的事情,自然是百般赞同。和亲的事情很快就办好了。这是继汉高祖刘邦时代后的又一次和亲。自此对匈奴和亲成为汉初的一种基本国策,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执政初年。

当然,和亲只是一种脆弱的约束,对匈奴尤其如是。文帝送来新阏氏不久,冒顿单于就去世了,即位的是他的儿子——稽粥,号称老上单于(公元前174年~前160年在位)。老上单于对汉的政策和他老子差不多,一方面和亲,讹诈岁币;另一方面,瞅准机会,入侵汉朝,“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公元前169年的那次,前锋已经抵达陕西甘泉,离汉朝的都城长安不过200华里。当时举国震动,汉文帝连忙调来军车1000辆、骑兵10万,守卫京城。汉文帝甚至想御驾亲征,后被他的母亲阻止。幸好匈奴在边境留了一个多月,就拍拍 *** 走人了。汉军跟着追了一阵儿,发现追不上,也只好回来了。

到老上单于的儿子——军臣单于即位时,又来了这么一下,和上次他父亲的南征差不多,匆匆地来掠夺一阵儿,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在汉军没察觉的时候,就离开边境了。汉文帝虽说是个贤明的君王,不过在军事方面,却是一般,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匈奴的阴影之下。文帝的儿子景帝(公元前157~前140年在位)当了皇帝后,情况好了不少,匈奴的骑兵只能做些小规模的骚扰和抢劫,没法进行实质上的扩张。

如果认真看看的话,从公元前200年白登之围算起,到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之前,匈奴共有3个单于在位,依次是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汉朝则是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双方的领袖基本上都是比较贤能的,双方的实力又相差不多。之间又总有和亲这条若有若无的纽带连接在一起,真算得上生死冤家。

不过,匈奴帝国毕竟错过了它更好的机会。这个时候,它是帝国史上最强大的时候,掌握着最广阔的领土,统一在一个领袖之下,它的对手是一个尚未成熟的汉帝国。命运的天平曾经几次向匈奴倾斜,可它没有敏锐地把握住,没有把这种优势转变成一种持久的动力。它还是像建国之前那样,维持着游牧人的习惯,只是偶尔到长城之外打打猎。但是,它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停滞的同时,南方的对手已经日渐强大,自己总有一天会被超过。它也没有注意到,帝国的内部埋藏着一颗炸弹,总有一天会被引爆。

帝国的黄金时代即将过去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12/162246.html

“放虎归山:匈奴为何放掉刘邦错失称霸机会” 的相关文章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后面有没有后悔

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杀华佗 曹操后面有没有后悔

还不知道:曹操当年为什么要杀了华佗?杀了之后,曹操有没有后悔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切都是误会,曹操刚杀了华佗,就意识到自己做了傻事。于是他编出了所谓多疑杀华佗的说法,实际上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一日,华佗正在家中与妻儿一起吃饭。突然家中来了一伙人,自称是曹操的...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都说清承明制 清朝皇帝为何不像明朝皇帝一样个性十足

还不知道:清承明制,为何明朝皇帝多是个性十足,清朝皇帝多是自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清是我封建王朝史上的最后两个王朝,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及君主专制的集大成者。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立,后因宦官当道朝臣腐败而轰然倒塌,自之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朝,清入关后几乎全程...

诸葛亮和张飞都只是乡候 关羽为何只是一个亭候

诸葛亮和张飞都只是乡候 关羽为何只是一个亭候

对为什么诸葛亮和张飞都是乡侯,而关羽才是一个亭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别说诸葛亮、张飞是乡侯,超了关羽的亭侯。就是廖化,人家也是中乡侯,关羽上哪说理去?要怪只能怪关羽死得太早,没有赶上好时候。汉初经历了几个异姓王叛乱之后,朝廷立了一个规律,异姓不能封王。所以侯爵就...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正式起兵反叛,掀起了三藩之乱的序幕。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曾是明将毛文龙的心腹。毛文龙被杀后,耿仲明又跟着孔有德混了一阵子,后来发动兵变失败后,投降了后金。当时,皇太极正想一统中原。明将归降,对他而言,不仅是增加了能征善战的猛将...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知什么意思,直到17年后才知晓,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当年作为朱元璋麾下最主要的谋士因为其神机妙算经常被人比作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因此刘伯温的形象在很多时候都说被神话的。然而对...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让太史公为他立传?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让太史公为他立传?

此人在历史上曾经赫赫威名。在唐朝和宋朝时期都被供奉于武庙之内,他是谁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田穰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田穰苴,别名叫作司马穰苴。人家可是有一名有一部著作留于世的,当然剩下来的也是残篇了,毕竟,时间这么长了,总有一些无法保存了,但不可否认它在中国的地位...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后建立大顺政权。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明朝末年,自陕西而起的农民起义席卷明朝数省之地,天下大乱。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的转战和淘汰,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脱颖而出,成为起义军序列中,最有声望的首脑。本来,在此之前,后来推翻明朝...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

三公、三孤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地位如何?

在古代的官职设置中,讲究虚实结合,既有实际品级的职事官,也有虚衔的荣誉称号。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古代帝王跟正常人一样,并非生下来就具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必须通过后天学习与实践获得知识与经验。为此,皇室十分重视对皇子、特别是太子的教育与培养。即便太子(或其他皇子)做了皇帝,也需要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