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的幕后隐情谁才是失败的主要责任人?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被称为“智慧之神”,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缘故,诸葛亮被推上了“神人”的宝座,他内政外交军事科技文学占卜,几乎无所不通,无所不精。
但是,如此强大神奇的诸葛亮,终其一生却并未实现他“中兴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
历史上的诸葛亮更大的一次败仗断送了蜀汉北伐的更佳时机,这就是“街亭之战”,这场战役早已被文学戏剧和影视作品无数次演绎,“失街亭”成了诸葛亮更大的痛,“挥泪斩马谡”也成为了一种无奈的救赎。
那么,历史上的街亭之战究竟是什么样子,作为战役总指挥的诸葛亮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 配图
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其实只有之一次机会更好,那一次魏国对蜀汉没有防备,诸葛亮突然出击,导致曹魏陇右以及关中地区大乱,假如诸葛亮能顺利进攻,那么潼关以西的地区就可能被蜀汉全部占领,那样的话,天下格局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可惜,诸葛亮占领陇右以后,派遣马谡为前锋在街亭抵挡魏国援军,结果马谡被魏将张郃击败,失去街亭,诸葛亮被迫退兵,之一次北伐失败。自此以后,曹魏在西部地区有了防备,以精兵良将镇守,蜀汉再也没有机会了。
街亭之战如此关键,作为具体指挥官马谡自然难辞其咎,但是,马谡固然有错,那么作为战役总指挥的诸葛亮呢?他就没有指挥上的责任吗?
街亭之战的功过早在史书《三国志》中就被说明了,《三国志》说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舍水上山”,结果被魏国名将张郃击败,失去战略要地街亭,导致诸葛亮之一次北伐失败。
诸葛亮后来曾做了公开检讨,他认为自己负有“领导责任”,这个责任主要是在用人上的错误,高估了马谡的才能,导致战役失利。
*** 配图
的用人责任自然是不用再说了,当时蜀汉有魏延等宿将,诸葛亮不用,却用了一个自己的心腹马谡,这是有目共睹。
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其军事指挥上也有失误。
对于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其实有两个:
之一是诸葛亮不该贪图新得的土地城市,应该倾尽全力北上在街亭迎战曹魏增援部队。这一点古人就有了总结,认为“诸葛亮始出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人反应之,若亮速进,则三郡非中国之有也,而亮徐行不进。”意思就是诸葛亮贪图三座新得的地盘,导致大部队放缓了前进速度,只派马谡率领少量部队去迎战魏国主力,导致大败。
第二,毛主席认为,诸葛亮在街亭之战中应该亲自到街亭指挥,他说“初战,亮宜自临阵。”
*** 配图
因为毛主席认为街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关系到战役的成败,所以诸葛亮应该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前去迎战,而不是之派马谡前去。
要知道,马谡带到街亭的部队是两万左右,而魏国派来的援军是多少人呢?五万中央军!
街亭一带并没有坚固的城池和防御工事,只有临时列阵和敌人硬拼,请问马谡又该如何以两万蜀军挡住张郃率领的五万魏国铁骑呢?即便马谡不“舍水上山”,在正路上与张郃交战,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