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的中日之战是什么结果?地点在哪里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1-15)371

对明朝中日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万历年间,朝政纷扰,而战事也未消停。有名的是万历三大征,其中与日本的战争最为激烈且精彩。在朝鲜,中日双方的精锐将领将在这里展开角逐,而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就在平壤这个地方。

谈判?

万历二十年(1592年)年底,当明朝的军队跨过鸭绿江时,意味着他们已经来到朝鲜。可是他们没有马上投入战斗,因为他们的外交官沈惟敬还试图说服日本称臣中国。更为可疑的是,此时在平壤城内的日军竟然同意了。

此时明军来到朝鲜境内的更高指挥官李如松也在揣测着平壤城内的日本人,他也同意与日本人讲和。其实平壤日军的讲和只是为了拖延时间,当日军占领朝鲜后,他们需要分兵去维护朝鲜境内各个地方的治安。因此,讲和只不过是暂时的,一场演出即将上映。

明朝的中日之战是什么结果?地点在哪里

日军首先派出二十几位使臣进入明军营地,请求会见更高指挥官李如松。可是刚进入明军军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如松的部将李宁冲了出来,对这几个闯入明军军营的日本人大开杀戒。因为李宁跟随明军入朝的目的是与日本人作战,可是他没有认清当时的情况,他只知道见到日本人就应该攻击。

这意味着明军与日军的讲和失败,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外交官给了日军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明军里的礼节繁杂,可能是日本使臣无意间触犯了某些礼节导致了此次事故。因此日军没有放弃讲和,而是选择继续与明军谈判,第二次派出使臣出使明军。

第二次的进程很顺利,日军为了迷惑明军,决定在平壤城门口迎接明朝军队,并组织了表演来欢迎。当明军抵达平壤城下,被眼前的表演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场面,异乡异族的特色文化使他们不知所措。道路两旁是表演人员,他们穿着富有日本民族特色花衣来欢迎明军,为了表示诚意,他们也打开了城门

李如松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将军,他的兵法非常诡异,使敌人难以捉摸他的心思。看到城门大开,他决定趁此良机发起进攻,可是他的将士并没有听从他的命令。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来接受日军的投降的。可是戚家军并不这样认为,他们一直以日本人为假想敌,他们早已习惯了日本人的奇异,因此李如松一下令,只有他们冲了上去。

戚家军以步兵为主,其进攻速度与骑兵相比而言是比较慢的,所以当明军真正发起进攻时,城门早已关闭。可是李如松并没有直接撤退,而是选择了平壤城最不好进攻的北门作为攻击对象。

很明显,平壤的战斗正式打响了,日军与明军都在准备这场战斗。首先我要对明军与日军的军备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明朝的中日之战是什么结果?地点在哪里

此时的日军也有着非常先进的单兵火器。因为西方的商队已经来到中国东南海沿岸,日本的一些大名与中国私商暗地里沟通,购买了很多西方先进的火器,其性能比当时明朝的火器射的远,威力大。因此日军在这场战斗中很有信心,而且他们的倭刀也是非常强悍的武器,对付明军可谓绰绰有余。

而明朝此时的朝政已经臃肿,很多地方的军队已经腐败不堪,火器的研发也难以更新。部队使用的都是明朝中期研发的连发火器以及大炮。而在后期,大炮因为威力大、射程远、伤害高成为了明军主要装备的火器,单兵火器因此没有大的进步。可是由于技术原因,明朝却难以研发像当时葡萄牙一样强悍的大炮。此炮在明朝称为佛郎机,是在与葡萄牙舰队作战时缴获的。其威力巨大,工艺复杂,使明朝一时难以模仿,只能先用直接缴获的。

这些大致就是明军与日军的军备对比,而他们战争的计划也安排的非常精细。此时负责平壤城守卫的日军将领是小西行长,他有一万八千名日军和五千名朝奸军。为了保卫这座城池,小西行长进行了深度研究。通过之前明军的进攻方向及驻军方向,明军极有可能攻打西门和北门,东门临河,南门是平原,明军不可能在这两个方向发起进攻,因此他决定让日军主守西北门,朝奸军守南门。

而明军这边,李如松可谓非常聪明。他已经推断出了日军的备防方案,他决定从南门打入平壤城内,因为这里的朝奸军更好对付。他的部署是这样的,派大量部队主攻西门,小股部队佯攻北门,再留一只精锐奇袭南门。

由此可知,李如松的计划似乎更有胜算,但是日军的战斗力在这场战斗中异常强悍,小西行长的指挥也非常有效,一次精彩的战斗即将上阵。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八,明军出发了,一场战斗即将打响。首先,平壤的西门遭受了饱和式炮击,因为明朝此时已经发明出子母铳,可以快速装填炮弹进行攻击。西门的日军在猛烈的炮火下被打蒙了,但是小西行长对日军做出了有效的指挥,鼓舞了日军的士气并进行了有效反击,打退了明军好几次进攻。当明军的意志动摇时,李如松也正好赶到,阻止了明军的逃跑。

而北门的地势险要,小股明军却要在此对日军进行牵制。这项重任交给了戚家军,这只光荣的部队。他们的勇敢不懈使明军有了可乘之机,南门在明军伪装成朝奸军的情况下被攻克了,但是态势一度焦灼。

此时明军不得不拿出他们的杀手锏——“大将军炮”。这种炮是在明朝后期研制的,其重量有几百余斤,炮身长三尺有余,射程可达一公里以外,是当时明军威力更大的炮,大炮的移动甚至需要马来拉。正是这门大炮,一炮轰开了西北门,明军一跃而入,日军就注定要失败了。

明朝的中日之战是什么结果?地点在哪里

在这之后,日军死守城内部分建筑,明军久攻不下开始火烧日军,平壤城内顿时四处火起。第二天一早,发现日军尸首千余具,可是小西行长还带领着部分残余日军死守。李如松同意讲和,放他们出城,残余日军在抵达东门河边之前遭遇明军袭击,渡河的日军有大部分死于寒冷的河水中。

这场战斗打的异常激烈,双方使出全部实力进行对抗。日军的战斗力也确实不容小觑,其战斗意志强、攻击力高,也使明军感到压力巨大。好在李如松的正确指挥与谋略,才使这场战斗获得了胜利。而这场胜利就已经意味着明军胜利了,因为明军打败了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日军的其他部队将黯然失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1/168203.html

“明朝的中日之战是什么结果?地点在哪里” 的相关文章

郭从谦是什么出身?李存勖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郭从谦是什么出身?李存勖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在古代,伶人大多身份低微。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同光四年(926年),后唐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发动兵变,率领全副武装的部下对兴教门发动了突袭。郭从谦同守卫皇宫的禁军大战,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攻破兴教门,杀死了“战神天子”李存勖。郭从谦只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为何能轻易除掉久经沙场的皇帝李存勖呢一,跟随...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宣帝当了皇帝以后,派了张敞等很多大臣去监督刘贺。当张敞把刘贺的日常作为报告给汉宣帝以后,《汉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上由此知贺不足忌。”也就是说,汉宣帝认为刘贺昏庸无比,胸无大志,因此完全不值得提...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汉末时期何进为何会死于宦官之手?

何进是东汉灵帝时外戚,官至大将军。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发生东汉的“十常侍之乱”,打破了东汉局势的平衡,从那以后,由董卓与地方势力之间的武装对抗,将东汉帝国推入军阀割据时代,统一的中央政权彻底垮塌,东汉名存实亡。那么,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又是何太后的至亲,十常侍为何敢杀何进呢?究...

能让赵姬爱得死去活来还给他生孩子 嫪毐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能让赵姬爱得死去活来还给他生孩子 嫪毐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嫪毐究竟有何“天赋异禀”?能让赵姬爱得死去活来,还愿为他生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让太后赵姬欲罢不能,自称为秦始皇假父,凭借姿色令堂堂太后赵姬色令智昏,甚至甘愿为其生子。历史上的嫪毐究竟有何天赋神通?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秦始皇的生母赵姬...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超和颜良都是汉末三国猛将,当然,张郃和徐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自然也不差,但是,在演义中,马超二十合击败了张郃,颜良二十合击败了徐晃。马超和颜良,同样都是二十合打败对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先看马超二十合打败张...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上霍光成掌权是如何做到的?

霍光,位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列,手握汉朝的政治大权。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武帝为了能让年幼的儿子坐稳江山,可以说煞费苦心,他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巫蛊事件,对太子刘据的党羽进行了地毯式的清理打压。说这个话,并不是说他要故意杀自己儿子,而是因为刘据已...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不保护和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死后没多久,嘉庆就刺死了和珅,最终和珅在狱中自尽身亡。乾隆生前为什么不保护和珅,乾隆宠信和珅不假,但是他也明白和珅是怎么样的人,他更明白如果和珅不死,政治天秤失衡,嘉庆也难以掌握实权,嘉庆杀了和珅既可以重振朝...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谥号,是我国古代在帝王公侯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为其制定的一种尊号。谥号始于西周,是周礼中的一部分。古代常见谥号有“文”“武”“襄”“烈”“孝”“穆”等等,如西周有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汉有汉...

评论列表

程娜
程娜
4个月前 (08-03)

阅读了这篇关于明朝中日之战的文章,我深感历史的波澜壮阔和英勇将士们的伟大,在这场战斗中明军将领李如松的智勇双全令人钦佩不已;日军虽然勇猛顽强但终究未能抵挡住正义的进攻而失败也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告诫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