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范仲淹为何会屡次被贬?他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见?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1-15)220

范仲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随着《清平乐》的热播,仁宗时期的名臣良相纷纷粉墨登场,也掀起了人们对这一时期历史人物人生经历的好奇心。翻开史料,总结一下仁宗时期文人墨客、名臣良相名单,其豪华程度简直让人咋舌。或许是因为人才多到用不完,仁宗不需要珍惜,所以很多名臣的仕途都不怎么顺畅,比如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与范仲淹偌大的文名和政绩相比,他的仕途非常坎坷,三次启用三次被贬,那么他为什么屡次被贬呢?他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见?

范仲淹为何会屡次被贬?他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见?

上书太后撤帘归政之一次被贬

范仲淹出仕的时间非常早,早在真宗期间就中了进士,然后一直在地方上辗转为官,名声还不怎么显著。到了仁宗天圣三年,范仲淹的母亲去世,他便辞官回老家应天府(今商丘)为母亲守孝。那时候晏殊是应天府的知府,听说了范仲淹这个人之后,知道他有才华,就邀请他到应天书院担任老师。

范仲淹欣然前往,教学之余还经常和晏殊谈论国家大事儿、针砭时弊,由此赢得了晏殊的赏识。待到晏殊调到中枢之后,就在仁宗皇帝面前极力推荐了范仲淹,于是出孝之后,范仲淹也来到了中枢为官。

此时范仲淹虽然只负责整理和校对皇家图书典籍,但是他却是个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性子。他发现皇帝都已经二十多岁了还没有亲政,国家大事全部由太后决定,他非常不满意,于是上书太后希望她撤帘归政,让皇帝亲政。太后和仁宗并不是亲母子,所以二人的关系非常微妙,很多人包括仁宗都不敢提皇帝亲政的事儿。

不过对于范仲淹这个愣头青,太后并没有放在眼里,举荐范仲淹的晏殊却吓坏了,赶紧向他解释其中的门道,希望范仲淹撤回自己的上书,免得累人累己。但是范仲淹并不为晏殊所动,他给了晏殊一份长长的回信,即《上资政晏侍郎书》,信中详细阐述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还非常坚定地表明: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范仲淹为何会屡次被贬?他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见?

不过为了避免连累举荐自己的晏殊,也为了不碍太后的眼,范仲淹还是自请被贬到地方,晏殊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至于为什么是晏殊而不是太后,原因也很简单,对于太后来说,此时的范仲淹只是小人物,他的上书根本不值得她认真对待,所以他撤不撤回上书、请不请贬根本无关紧要,而且范仲淹一个小官的去留也轮不上她来管。

而晏殊则不同,范仲淹如果受处罚,他这个举荐人也是要受连累的,以他一贯以来明哲保身的做事风格,同意范仲淹的要求规避仕途风险也是应有之举。

范仲淹为何会屡次被贬?他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见?

因祸得福入了皇帝法眼

范仲淹上书太后请皇帝亲政等于是捅了马蜂窝,结果马蜂没被怎么样自己却被蜇了满头包。他的上书虽然没引起什么波澜,为皇帝的亲政大事添砖加瓦,却也赢得了皇帝的好感。盖因皇帝内心深处其实也是想亲政的,只是被太后压制得无法动弹而已,所以所有主张皇帝亲政的人都被皇帝视为自己人。

范仲淹被贬后没多久太后就去世了,皇帝终于亲政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对朝中大臣开始大换血,凡是支持太后的,不是被赶就是被贬,凡是为他亲政说过话的,统统被调到中枢重用。范仲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回到中枢的,因为他直言敢谏,被皇帝委任为言官,希望他继续路见不平一声吼。

范仲淹为何会屡次被贬?他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见?

低估了范仲淹的耿直程度,直言敢谏未伤大臣先伤皇帝

皇帝任命范仲淹当言官,本意是把他当作一把刀,广开言路并清理朝中的歪风邪气,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把刀是双刃的,还没伤到大臣,他自己先被伤到了。

因为长期不得亲政,皇帝对于太后遗留下来的一切人和事都是不满的,太后任用的大臣他已经清理了,但是太后为他选的皇后却还在。于是他抓住了皇后误伤他的机会,就下旨废后了。对此朝中大臣是有异议的,觉得皇帝小题大做,但是皇帝坚持废后,他们也就放弃了。范仲淹却一直不肯放弃,他引经据典和皇帝大吵一架。

皇帝脸上挂不住,对范仲淹很是恼怒,而且也怕他不肯罢休继续纠缠,于是就把他贬到了地方清醒清醒,希望他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范仲淹为何会屡次被贬?他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见?

进献百官图讽刺朝中大臣结党营私,得罪百官再次被贬

待到废后的事情过去了,范仲淹也清醒了,他又被皇帝调到了中枢,这次不是言官了,而是待制职衔。只是皇帝没有认清范仲淹本性,不管在什么职位,直言敢谏这一点他永远改不了。

宋朝的宰相权力非常大,官员的任命基本上都要经过他的手,而吕夷简在宰相的位置上呆的时间太久了,期间难免有为自己人开后门、任人唯亲的事情。所以范仲淹认为他有结党营私的嫌疑,为了让皇帝看清事情的严重性,他就画了一幅百官图,图中详细标明了官员的升迁情况,哪些人是正常升迁,哪些人是不正常升迁。

除此之外,范仲淹还建议皇帝把官员的任命和升迁权力从宰相手中夺过来,抓到自己手中。此举不仅触动了吕夷简的利益,还触动了其他宰相,或者志在宰相之位的官员的利益,再加上还有很多官员被范仲淹掀了不正常升迁的老底儿,他瞬间就站到了百官的对立面。宋朝讲究与士大夫共天下,皇帝即便有心包庇,面对百官有口无声的反对,他也无可奈何,于是范仲淹又成了牺牲品,第三次被贬。

范仲淹的气节无疑是让人尊敬的,只是在为官上面他却不太懂得审时度势和变通。虽然当官有点不合格,但是这才是范仲淹,这才是他千古流芳的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1/168212.html

“范仲淹为何会屡次被贬?他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才如此不受待见?” 的相关文章

苏湛: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少年得志,眼光长远

苏湛: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少年得志,眼光长远

苏湛,字景隽,京兆武功人,北魏官吏。出身武功苏氏,曹魏侍中苏则的后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湛与哥哥苏亮从小出名,后跟随齐王萧宝寅,任西征行台郎中。萧宝寅叛乱时,力劝不成功,要求告老还乡。北魏孝庄帝即位,征召入朝,任散骑都尉、尚书郎、中书侍郎。孝武帝出帝之初,...

三国时期夏侯渊与马超之间有何交战?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夏侯渊与马超之间有何交战?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夏侯渊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善于打运动战,千里袭敌,虎步关右,夏侯渊是曹魏西部战线的军事统帅,也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渊在西线时,和马超打的最多,夏侯渊为什么打马超打的最狠?夏侯渊为何不怕马超?夏侯渊输给马超了吗?在正史中,夏侯渊几次和马超交...

刘备打孙权那么重要 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刘备打孙权那么重要 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你真的了解刘备征讨孙权这么重要的战役,为何没带上诸葛亮?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魏蜀吴三足国鼎立,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最终斩杀了关羽。这个消息传到蜀营的时候,刘备悲伤至极。所以他在刚刚建立蜀汉的时候,就率领 6万大军前去东征孙权。其实讨伐孙权这场战役非常的重要,但是刘备却没有带上他的...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历史上孙峻在东吴都有哪些作为?最后为何会被吓死?

孙峻,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孙权临终遗命诸葛恪辅政,然而很快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峻成为掌握朝政的权臣。孙峻掌权三年的时间,排除异己、祸乱朝堂、私通孙鲁班,搞得东吴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大家不熟悉的“权臣”:宗室才俊,支持诸葛恪孙权比曹操、刘...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斗,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演义》中有“周鲂断发赚曹休”的经典桥段,描写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石亭之战。228年曹魏方面出动十多万大军,陆逊率五万人在石亭大破曹休,不久曹休羞愧而死,第二年孙权凭借此战声势称帝。石亭之战的主角是陆逊和曹休,...

吕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吕布真的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吗

吕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吕布真的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吗

吕布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真的就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吕布英勇善战,且一门心思的为董卓着想,董卓让他往东,他不会往西。只因他是董卓的义子。吕布的内心深处是一直尊重董卓的,尽管董卓让他干尽了坏事,他也无怨无悔,依旧死心塌地跟随董卓...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刘邦担心吕雉会图谋不轨 刘邦为什么杀樊哙而不是吕后

还不知道:刘邦明明担心吕雉图谋不轨,为何在世时不杀吕雉,反而杀樊哙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雉在历史上给人的形象就是两个字:狠毒。刘邦与吕雉是多年的夫妻,虽然两人聚少离多,再加上刘邦又是皇帝,后宫妃子不止吕雉一人,但刘邦识人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整个秦末时期,没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