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齐国明明是个大国,为何社会文化方面却垫底呢?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1-16)470

战国时期,齐宣王心血来潮想抓一抓文化。他的意思是这样的:齐国在东方,是个地缘政治大国;有鱼盐之利、兴商工之业,是个经济大国;人口众多,甲兵强盛,是个军事大国。他掰着指头数一数,就差个文化了。然而文化,是齐国历代国君的心病。

那一时期,列国相争,尔虞我诈,除了硬打、明抢,不免也有“抹黑”之类。比如,有的国家好事,说齐国虽然很富,但富而不贵,道德不行,民众太滑,太鸡贼,不淳朴。这就搞得文化也轻了,思想也浮了,显得堂堂齐国没什么文化底蕴。

战国时期齐国明明是个大国,为何社会文化方面却垫底呢?

齐国不幸又和鲁国做了邻居,而鲁国最讲道德文章了。每到这时,鲁国就会被其他列国拿过来,和齐国比较一番。鲁国的文化确实很强,毕竟鲁国是当初制礼作乐的总设计师周公封地的延续,堪称制礼作乐的模范生。到最后,鲁国别的没有,文化有的是,国中饮食男女、行走坐卧、治国齐家,随便拿出一样,都是“传统”。

这样一比,齐国就尴尬了。其他国家动不动就要说:齐、鲁两国明明是邻居,怎么“地气”却差这么多?什么原因呢?众人说得阴阳怪气。之后各国再搞文化论战,齐国就很被动。

终于,到齐国第15位国君齐桓公(一说其子齐威王)执政时,齐桓公忍不下去了,决定改变这个局面,说,我们也搞文化!不就是让人说话吗?我们有钱,还怕没人?于是,齐桓公给有关部门钱,给政策,给地皮,特事特办,一路绿灯,搞了个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有关部门立刻为稷下学宫做各种宣传, *** 各路专家学者养起来,让他们坐而论道。效果立竿见影,齐国的文化立刻活跃了。专家们聚在一起,按行政级别发言,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谈社会,谈道德,甚至还有谈宇宙的。一时间,稷下学宫热闹非凡。

由于养得人多,齐国渐渐还有了“百家争鸣”的意思。齐国再开大会,上上下下都感慨,说,我们这回有文化了,可以自信了,这算前辈们留下的历史经验。所以,齐宣王要抓文化,完全可以举重若轻,因为有前人铺好的路嘛。

齐宣王首先加大了稷下学宫的拨款,进一步落实专家学者们的各项政策待遇,一切都和行政级别挂钩,搞正规化。这样一来,人就更多了。各国的专家学者纷纷传说,齐国的饭好吃,齐国又出了个齐宣王,最喜欢文学游说之士等。齐宣王也很享受这种感觉。他经常亲临学宫发表重要讲话,或者观赏学者们辩论,然后再高屋建瓴地点评一番,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直到有一天,来了个老头,打破了稷下学宫和谐的一幕。这个老头,就是孟子。

战国时期齐国明明是个大国,为何社会文化方面却垫底呢?

孟子当时已经在列国游说圈出名了,大家都知道孟子脾气大,当面怼过好几个国君。齐宣王一听就来了兴致,说没事,我雅量,想和他谈谈。有关部门则颇感棘手,因为他们怕孟子不服从安排,不按格式发言,到时候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让齐宣王下不来台。国君一发怒,没准殃及稷下学宫,文化事业就毁了,多少人还得吃饭呢。

他们很想私下先和孟子沟通一下,但是又害怕孟子那出了名的坏脾气,一旦谈不拢,再把自己陷进去,到时候更加被动。最后实在没办法,他们只好听天由命,放弃了谈话行动,唯有暗暗祈祷孟子到时候心情好。孟子果然没有给人太多意外。他照例怼了齐宣王,还怼了不止一回。其中有一回,孟子把齐宣王彻底怼恼了。

事情是这样的。齐宣王兴致勃勃地说,老先生,咱们聊一聊官员问题吧。孟子问,高层官员,还是基层官员?齐宣王答,当然是高层了。孟子问,好,那你具体想聊他们中的哪一类呢?齐宣王不解,说高层官员不都一样吗?这还有区别?孟子笑道,当然有区别了,高层官员中,有些是和你一家的,是可以坐在一起叙祖宗的,属于核心圈,这叫“贵戚之卿”;有的官员好像也在圈里,但说到底还是给你打工的,这叫“异姓之卿”。齐宣王“哦”了一句。

接着,齐宣王继续问,“贵戚之卿”是怎么玩的?孟子回答:“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齐宣王一听,当时就要翻脸,说你这分明是乱说?孟子笑道,我没有乱说,宗法礼乐上就是这么设计的,这叫文化。请您不要大惊小怪。我是个思想家,要对传统文化负责,能乱说吗?我不说假话。理论上,就是这样的。孟子又一笑,但大家都知道,理论和现实并不是一回事。齐宣王的脸色这才稍稍安静下来。

接着,齐宣王继续聊,让孟子解释一下“异姓之卿”怎么玩?难道他们也憋着坏,要搞什么“异位”吗?孟子一笑,不,他们不会这么激烈,只是给人打工嘛。所以,国君有过,他们也会谏,但谏了几次,国君还是不听的话,他们就应该走,换个诸侯国就是了。他们看得开,到哪儿打工不是打工,都是一份俸禄,不必让自己弄得头破血流。齐宣王听后淡淡回了一句:“哦,这样啊……这样好吗?”孟子说,好不好,看你坐在哪里看,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也是传统文化。

到这里,齐宣王和孟子谈话的兴致渐渐就没了。

孟子回去后,齐宣王不禁陷入了沉思—看来这传统文化要真弄的话,还挺麻烦……最后,齐宣王忍不住发飙,我不玩了,坑太多,要是队伍不纯洁的话,他们总能找到话头生事的。不好,我以后还是少搞传统文化建设为妙。但是,齐宣王想了好多,头绪特别乱,最后的结论是,就怪这个姓孟的老头不会说话吧!传统文化明明那么多,他挑什么说不好偏挑这个,不仅没帮什么忙,还净给我添乱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1/168435.html

“战国时期齐国明明是个大国,为何社会文化方面却垫底呢?”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是什么形象?

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与潘金莲是什么形象?

武大郎与潘金莲的事情可谓是家喻户晓,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武大郎,你一定会想起《水浒传》里那个“身高不满五尺,面貌丑陋,头脑可笑,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形象。不得不说,作者施耐庵将这个人物塑造得十分成功,而影视剧里的武大形象,也被刻画得个性鲜明。同样,在小说里,...

在古代士兵拿到军饷之后,都是如何保管的

在古代士兵拿到军饷之后,都是如何保管的

天下风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刀剑无眼,战火无情,在战场之上,士兵们往往都是拿着自己的命在厮杀,虽然其中不乏有志之士,他们来到战场是为了能够获得军功,从而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国效力,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赚取生活费,从而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对于如今的我们而...

七十二处疑冢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真相是什么

七十二处疑冢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真相是什么

曹操,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某处发现了曹操墓,那里面不但有“魏武王格虎大戟”,还有一大一小两具骸骨,于是专家解读说,那个大的是曹操,小的是小时候的曹操。之所以会有人如此调笑,可能是...

王恂作出了哪些贡献?将古代历法体系推向高峰

王恂作出了哪些贡献?将古代历法体系推向高峰

王恂(1235年—1281年),字敬甫,中山唐县(今河北唐县)人,元代数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恂跟刘秉忠学习数学、天文、后与郭守敬一道从刘秉忠学习数学和天文历法,精通历算之学,王恂任太史令期间,分掌天文观测和推算方面的工作,遍考历书四十余家。 他在《授时历》的编...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后宫妃嫔不能干政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从《甄嬛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后宫嫔妃不得干政,这是大清朝自古以来的规矩,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朝政规矩,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后宫嫔妃多是百官的女儿或是孙女选秀出来的,当女人进入后宫后,她们往往都是代表着整个家族的荣辱,如果她...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实战斗力如何?他是什么身份?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实战斗力如何?他是什么身份?

程咬金,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隋唐演义》中,作为瓦岗寨寨主的程咬金一直被描绘成一个只会三板斧,也就是“掏耳朵、劈脑袋、剔牙齿”的人,只要这三招拿不下敌人的话,程咬金对敌人就无可奈何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里面包含了两点错误,其一,程咬金并没...

古代皇帝可以一言断生死 皇帝为什么还要设立三法司

古代皇帝可以一言断生死 皇帝为什么还要设立三法司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皇帝真的可以一言决定生死么,设立三法司的目的又是什么?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可以直接一句话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还不需要和别人商量什么,直接将其处死就行,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存在明显错误的,要是皇帝真的能够直...

钟绍京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

钟绍京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绍京(公元659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