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齐国明明是个大国,为何社会文化方面却垫底呢?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1-16)540

战国时期,齐宣王心血来潮想抓一抓文化。他的意思是这样的:齐国在东方,是个地缘政治大国;有鱼盐之利、兴商工之业,是个经济大国;人口众多,甲兵强盛,是个军事大国。他掰着指头数一数,就差个文化了。然而文化,是齐国历代国君的心病。

那一时期,列国相争,尔虞我诈,除了硬打、明抢,不免也有“抹黑”之类。比如,有的国家好事,说齐国虽然很富,但富而不贵,道德不行,民众太滑,太鸡贼,不淳朴。这就搞得文化也轻了,思想也浮了,显得堂堂齐国没什么文化底蕴。

战国时期齐国明明是个大国,为何社会文化方面却垫底呢?

齐国不幸又和鲁国做了邻居,而鲁国最讲道德文章了。每到这时,鲁国就会被其他列国拿过来,和齐国比较一番。鲁国的文化确实很强,毕竟鲁国是当初制礼作乐的总设计师周公封地的延续,堪称制礼作乐的模范生。到最后,鲁国别的没有,文化有的是,国中饮食男女、行走坐卧、治国齐家,随便拿出一样,都是“传统”。

这样一比,齐国就尴尬了。其他国家动不动就要说:齐、鲁两国明明是邻居,怎么“地气”却差这么多?什么原因呢?众人说得阴阳怪气。之后各国再搞文化论战,齐国就很被动。

终于,到齐国第15位国君齐桓公(一说其子齐威王)执政时,齐桓公忍不下去了,决定改变这个局面,说,我们也搞文化!不就是让人说话吗?我们有钱,还怕没人?于是,齐桓公给有关部门钱,给政策,给地皮,特事特办,一路绿灯,搞了个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有关部门立刻为稷下学宫做各种宣传, *** 各路专家学者养起来,让他们坐而论道。效果立竿见影,齐国的文化立刻活跃了。专家们聚在一起,按行政级别发言,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谈社会,谈道德,甚至还有谈宇宙的。一时间,稷下学宫热闹非凡。

由于养得人多,齐国渐渐还有了“百家争鸣”的意思。齐国再开大会,上上下下都感慨,说,我们这回有文化了,可以自信了,这算前辈们留下的历史经验。所以,齐宣王要抓文化,完全可以举重若轻,因为有前人铺好的路嘛。

齐宣王首先加大了稷下学宫的拨款,进一步落实专家学者们的各项政策待遇,一切都和行政级别挂钩,搞正规化。这样一来,人就更多了。各国的专家学者纷纷传说,齐国的饭好吃,齐国又出了个齐宣王,最喜欢文学游说之士等。齐宣王也很享受这种感觉。他经常亲临学宫发表重要讲话,或者观赏学者们辩论,然后再高屋建瓴地点评一番,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直到有一天,来了个老头,打破了稷下学宫和谐的一幕。这个老头,就是孟子。

战国时期齐国明明是个大国,为何社会文化方面却垫底呢?

孟子当时已经在列国游说圈出名了,大家都知道孟子脾气大,当面怼过好几个国君。齐宣王一听就来了兴致,说没事,我雅量,想和他谈谈。有关部门则颇感棘手,因为他们怕孟子不服从安排,不按格式发言,到时候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让齐宣王下不来台。国君一发怒,没准殃及稷下学宫,文化事业就毁了,多少人还得吃饭呢。

他们很想私下先和孟子沟通一下,但是又害怕孟子那出了名的坏脾气,一旦谈不拢,再把自己陷进去,到时候更加被动。最后实在没办法,他们只好听天由命,放弃了谈话行动,唯有暗暗祈祷孟子到时候心情好。孟子果然没有给人太多意外。他照例怼了齐宣王,还怼了不止一回。其中有一回,孟子把齐宣王彻底怼恼了。

事情是这样的。齐宣王兴致勃勃地说,老先生,咱们聊一聊官员问题吧。孟子问,高层官员,还是基层官员?齐宣王答,当然是高层了。孟子问,好,那你具体想聊他们中的哪一类呢?齐宣王不解,说高层官员不都一样吗?这还有区别?孟子笑道,当然有区别了,高层官员中,有些是和你一家的,是可以坐在一起叙祖宗的,属于核心圈,这叫“贵戚之卿”;有的官员好像也在圈里,但说到底还是给你打工的,这叫“异姓之卿”。齐宣王“哦”了一句。

接着,齐宣王继续问,“贵戚之卿”是怎么玩的?孟子回答:“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齐宣王一听,当时就要翻脸,说你这分明是乱说?孟子笑道,我没有乱说,宗法礼乐上就是这么设计的,这叫文化。请您不要大惊小怪。我是个思想家,要对传统文化负责,能乱说吗?我不说假话。理论上,就是这样的。孟子又一笑,但大家都知道,理论和现实并不是一回事。齐宣王的脸色这才稍稍安静下来。

接着,齐宣王继续聊,让孟子解释一下“异姓之卿”怎么玩?难道他们也憋着坏,要搞什么“异位”吗?孟子一笑,不,他们不会这么激烈,只是给人打工嘛。所以,国君有过,他们也会谏,但谏了几次,国君还是不听的话,他们就应该走,换个诸侯国就是了。他们看得开,到哪儿打工不是打工,都是一份俸禄,不必让自己弄得头破血流。齐宣王听后淡淡回了一句:“哦,这样啊……这样好吗?”孟子说,好不好,看你坐在哪里看,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也是传统文化。

到这里,齐宣王和孟子谈话的兴致渐渐就没了。

孟子回去后,齐宣王不禁陷入了沉思—看来这传统文化要真弄的话,还挺麻烦……最后,齐宣王忍不住发飙,我不玩了,坑太多,要是队伍不纯洁的话,他们总能找到话头生事的。不好,我以后还是少搞传统文化建设为妙。但是,齐宣王想了好多,头绪特别乱,最后的结论是,就怪这个姓孟的老头不会说话吧!传统文化明明那么多,他挑什么说不好偏挑这个,不仅没帮什么忙,还净给我添乱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1/168435.html

“战国时期齐国明明是个大国,为何社会文化方面却垫底呢?” 的相关文章

谢衡: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精通儒家,博物多闻

谢衡: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精通儒家,博物多闻

谢衡(240年~300年),字德平,陈郡阳夏人。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太保谢安祖父。精通儒家,博物多闻。晋武帝时期,担任国子博士,历任国子祭酒、散骑常侍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担任国子博士(《晋书》卷二十《礼志》中),惠帝元康元年(2...

徐庶选择投靠曹操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徐庶选择投靠曹操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徐庶,字元直,是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期间结交的好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典故流传很广,一方面展现了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刘备的人格魅力。然而实际上,曹操并没有为了得到徐庶专门用计,徐庶是母亲被俘后,主动投奔了曹操。《三国演...

古代皇帝侍寝时妃子来例假 古人是怎么避免这个问题的

古代皇帝侍寝时妃子来例假 古人是怎么避免这个问题的

还不知道:妃子来例假皇帝要临幸咋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皇帝,都会有个幸福的烦恼,后宫三千佳丽,怎么处理她们的一些隐私事务。妃子也和普通女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相应的需求。比如,皇帝想临幸某个妃子,结果她恰好来例假了,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妃子要努力避免这种事情的...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算得上好官吗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是个什么样的人?算得上好官吗

“宰相刘罗锅”,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这五个字一定不会陌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和珅,大家很熟悉,清代第一大贪官,被抄家时家产多达数亿两。但是和珅真的跟电视剧里面塑造得这么不堪吗?其实历史上的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和珅...

刘备与诸葛亮被后世用作君臣知遇的典范 两人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

刘备与诸葛亮被后世用作君臣知遇的典范 两人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与诸葛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刘备与诸葛亮,后来很多人都拿这两人的关系来做君臣知遇的经典案例,刘备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有孔明如鱼得水啊!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里头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

在古代,皇帝用膳之后的剩饭菜都是如何解决的?

在古代,皇帝用膳之后的剩饭菜都是如何解决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君主时代,天下第一切都是当朝皇帝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皇帝高兴开心,想吃什么东西,想做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的。小编今天就来研究一下皇帝的日常饮食,看一看皇帝剩下的饭食都是如何处理的。根据多种史料记载,这里面的大部分东西都...

古代妃子在皇宫里边不愁吃喝的 妃子的工资到底有多高

古代妃子在皇宫里边不愁吃喝的 妃子的工资到底有多高

还不了解:古代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嫔妃工资有多高?所谓公务员,就是执行相关义务纳入编制的公职人员,这么一解释。古代后宫之中,对于环肥燕瘦的三千佳丽来说,侍奉好宫中唯一的男人,当今圣上旅行好,陪吃、陪喝、陪玩儿,给皇帝生儿育女,延续王朝国作的神圣使命。这就...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何时?石碏为何要杀自己的儿子?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何时?石碏为何要杀自己的儿子?

成语的绝大部分是从古代传承并沿用下来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大青天包拯就是这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侄子犯罪之后,一点情面都不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