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作为中国古代订婚礼仪的纳征 后来是怎么演变称彩礼的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1-16)530

还不知道:古代订婚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古代的婚姻形式中,重要也是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六礼”。 六礼是古代礼制同样也是法律规定的缔结婚姻的必经程序,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其中的“纳征”,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彩礼。但与现在彩礼专指金钱不同,纳征一开始只是婚姻“六礼”之中的一种礼仪,虽然也有一些财货的意思在其中,但绝不是只看重财货。

那么为什么作为中国古代订婚礼仪的纳征,会逐渐演变成后来的彩礼呢?

作为中国古代订婚礼仪的纳征 后来是怎么演变称彩礼的

一、“纳征”是婚姻六礼的核心,其中的“纳币”只是纳征的一部分,纳征的礼法意义在于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礼记·士昏礼》中说:

“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也就是说,作为古代婚姻六礼的核心,纳征可以视作是从法律意义上确定双方婚姻关系的最后一步。

这其中说到了一个“财”字,可以看做是古代版的彩礼的意思,但与现在不同的是,古代的纳征觉不仅仅以彩礼为重,实际上《周礼》之中还对于纳征的钱财数量,做了规定。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以前是没有钱作为货币的,所谓的纯帛,就是布,也可以看做是古代的钱。《周礼》中说用来做彩礼的布帛,不能超过五两。

由此可以看出,在“纳征”之礼中,钱财的多寡,并不是最开始的衡量标准,而这份聘礼所代表的意义,才是纳征的核心。

作为中国古代订婚礼仪的纳征 后来是怎么演变称彩礼的

比如古代纳征礼之中,需要送女方羊、雁、九子墨等物品,其中羊在古代通祥,雁出入总是成双成对,九子墨则不用多说,象征着多子多福。可以看出,古代纳征所用的物品,本意是祝福新婚夫妇,同时也代表着两家人对于婚姻和美的愿望。

那么在这其中,钱或者是纳币有什么寓意呢?

首先当然是表示对于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因为古代女孩嫁人以后,就等于是男方的人了,从此以后不能轻易的回娘家,要为夫家操持,所以用一些钱来表示对于女方父母的感谢,就是“纳币”的象征意义之一。

其二则是代表男方的财力,说白了就是告诉女方父母,不用担心女儿在夫家吃苦,夫家有能力养活女孩。

但不管是表示对女孩的感谢,还是对于女孩以后不会吃亏的承诺,显然不是钱的数量就能决定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法用钱来计算,而女孩在男方会不会吃苦,也得看夫妻关系是否和睦。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古代“纳征”最少在刚出现的时候,并不以金钱作为衡量的标准。

二、隋唐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门第观念的减弱,是古代“纳征”从象征意味,逐渐偏向具体彩礼多寡的根源所在

作为中国古代订婚礼仪的纳征 后来是怎么演变称彩礼的

纳征演变为彩礼,说白了就是在古代“纳征”诸物之中,像羊啊、雁啊这类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不再重要,而以金钱为主的“纳币”成为纳征的主要部分。

那么促使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然之一个原因就是“钱”在社会生活之中的地位逐渐加重,在自然经济的社会中,物质资源相当有限,聘礼的给付主要出于礼节的要求,所以聘礼的象征意义更为重要,而非经济价值,无关乎钱财的多少。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资料的进步,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特别是到了唐宋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在唐代的基础上,宋代的商品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的财富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从而影响婚姻观念。

大家都注重钱财,而不注重礼仪的时候,婚姻之中的纳征之礼,自然会朝着纳币的思想转变。

其次对这种观念转变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则是古代社会门第观念的减弱,隋唐以来,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原本的世家门阀制度逐渐消失,与之相对应的婚姻观念,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世家门阀经济为主的时代,只要将女儿嫁入一个相对等的门阀,那么这个门阀所代表经济实力,礼仪制度等等,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证明这家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家。

作为中国古代订婚礼仪的纳征 后来是怎么演变称彩礼的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此近古之制……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随着士族门阀的消失,仅从一个人的小家上,你很难确定他的社会关系,经济实力,甚至未来女婿的人品,这时候,女方家长就要通过一种办法来促使男方对于女儿的重视程度,避免女儿在夫家受苦。

而大量的金钱就是一种很直接的方式,毕竟以花了很多钱的彩礼娶回去一个新媳妇,如果虐待她使她生病或者是夭亡的话,对于男方自己,也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这种观念在今天的人看来有点不可理喻,但是在古代这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毕竟那个年代是个父权社会,丈夫对于自己的妻子,是拥有绝对的权利的,女性在权力上的不对等,促使女方父母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女儿更重要一点。

三、奢靡攀比的社会风气,“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是推动古代“纳征“礼仪之中独重“纳币”的两大动力

作为中国古代订婚礼仪的纳征 后来是怎么演变称彩礼的

自“六礼”制度确立以来,婚姻缔结中送聘礼一直是我国广泛流行的婚嫁习俗。婚姻论财、聘礼奢靡已经成为我国婚嫁的传统风俗。

风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内涵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传承和扩散性的现象。在时间上的传承性体现在历代都延续了聘礼的奢靡之风,上千年相沿不改。在空间上的扩散性体现在这种现象不只是地域性的,而是整个国家普遍的现象。

另外,封建社会末期,由于受外国商人奢侈习气的影响,沿海地区风俗更是日益变化,侈靡之风日甚一日。

“粤俗之侈莫甚于洋商。道光间,邑人有充洋商者,十三行中所称严兴泰行者是也。衣服饮食习惯自然,见者争相慕效,靡然成风,俗遂渐趋于侈”。

无论皇室、高官富商还是民间受聘礼奢靡之风的不断影响,上行下效,民间也开始相互攀比、炫耀财富的习气也逐渐蔓延开来,使得民风逐渐进入婚嫁奢靡,婚礼动辄数百金的攀比风气。正是这种风俗的由俭入奢的变化,奠定了古代婚姻论财、聘礼奢靡兴盛的民俗基础。

除此之外,从社会保障层面来讲,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增强,女儿出嫁后与娘家的法理关系逐渐被减弱,从实质上造成一种社会现象,就是父母将女儿养育到出嫁的年龄,然后去孝顺了别人的父母。

且不提这种现象对于女性父母情感上的伤害,仅从人老了之后的赡养问题上来看,因为嫁出去的女儿对于自己父母的赡养义务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这就促使女方父母在嫁女儿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

作为中国古代订婚礼仪的纳征 后来是怎么演变称彩礼的

古代毕竟不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严重不发达,“养儿防老”的思想在社会整体层面接受度很高,既然养儿是为了防老,那么对嫁出去的女儿这个注定没办法给自己尽孝的身份,女方父母自然要提前考虑赡养费的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古代天价彩礼之中至少有一大部分,是父母提前收取的“赡养费用”,它不仅仅是彩礼。

奢靡的婚俗和“养儿防老”的社会集体意识,是中国古代婚姻中的纳征之礼逐渐独重金钱的两大主要推动力,共通过促使了中国古代婚嫁习俗的转变。

四、结语

从现在来看,虽然聘礼奢靡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习俗,但是别让这些习俗观念为难了婚姻,是我们现代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此,通过媒体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正确的婚姻价值观,从观念上净化婚姻论财的不良风气,也许是唯一的办法。

此外,高额聘礼现象普遍发生在农村,原因之一是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女儿出嫁后,父母年老便无所依靠,从而女方家庭索取高额聘礼作为养老保障。

那么基于这种原因之上,想要杜绝天价彩礼的问题,紧靠风气引导显然是不够的,至少要从物质上解决这些人晚年养老的问题,才能说具备转变社会风气的基础。

参考文献:

《礼记·士昏礼》

《礼记·昏义》

《左传·隐公七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1/168485.html

“作为中国古代订婚礼仪的纳征 后来是怎么演变称彩礼的” 的相关文章

在古代皇帝都是如何选妃的?有何要求

在古代皇帝都是如何选妃的?有何要求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我们看影视剧中的皇宫大院,里面美女如云且个个都有自己的特色。虽然那个时候的皇宫更像是一个牢笼,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旧有很多人挤破了头皮想要进来这里,毕竟这是一个权力的场所,来到这里的人几乎是不用忧愁于下半生了。而我们可以看到,往往能够...

陈琳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陈琳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灵帝末年,陈琳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

朱棣不削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朱棣不削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朱棣不削藩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朱棣自己是藩王造反成功,那么朱棣为什么要造反呢?他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我们知道这一点,那就很容易理解,他为何还要延续藩王制度了。当时朱允炆削藩的时候,手段太过于狠毒,甚至还逼死了自己的亲叔叔。所以朱棣是借着这个名义,认为朝中有奸佞小人,...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荀彧(xún yù),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投奔曹操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在古代,宫女犯错之后皇后是如何处罚她们的

在古代,宫女犯错之后皇后是如何处罚她们的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的身份等级有着很严格的规定。而在后宫之中,除了皇帝,权力最大的便会皇后了,此人有号令三宫的权力,后宫大事,皆由其做主。但是,令人奇怪的是,皇后虽然位居高位,但是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比如她虽...

历史上真实的宝庆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宝庆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宝庆公主,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幼女,安徽人。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公元1398年,大明帝国遍地哭丧,因为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去世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或许很多人对这位君王一一不舍,有老百姓也有一些正直的官员,但可以肯定的是,最不舍得是朱元璋的妃子们。因为,朱元璋...

在古代遗人是什么官职?主要负责什么?

在古代遗人是什么官职?主要负责什么?

自古就有。八百里加急、飞鸽传书、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些说的都是古代快递。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所谓“健步”、“急脚子”、“快行子”都是古代一种职业的称呼,如现在的快递员一样。不得不说,在中国文化起源的渊源中,邮递的起源与发展同样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周礼》记载,我国在西...

古代妃子在侍寝皇帝之前 妃子为什么都要光身子被抬进去

古代妃子在侍寝皇帝之前 妃子为什么都要光身子被抬进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妃子侍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妃子给皇帝侍寝时,为什么要求脱光再裹进被子抬进去?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应该都了解,古代妃子去皇上那里侍寝的时候,一定要脱光洗干净之后裹进被子里抬进去,比如说甄嬛传里就有一个名场面,在安陵容第一次侍寝的时候,就记录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