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斩杀李秀成手下九位大将,程学启为何投降清朝?
大家好,我是历史网小编,说起程学启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说起晚清时期的悍将,广大朋友印象最深刻的估计就是江忠源、李续宾、鲍超这三位了。江忠源,湖南新宁人,湘军创始人之一,其麾下“楚勇”骁勇善战,曾率800壮士在蓑衣渡设伏太平军,击毙南王冯云山,后阵亡于庐州。李续宾,湖南湘乡人,是继江忠源后清军第二大“救火队长”,曾攻克武昌、九江,后在三河镇被英王陈玉成击毙。鲍超,重庆奉节人,一生历经500余次大战,身受108处伤疤,堪称悍将中之悍将。不过,除了这三位悍将,清军中还有一位作战非常勇猛的将领,即是淮军悍将程学启,他一战斩杀太平军李秀成部九位大将,后在攻打嘉兴时被爆头而亡。
程学启(1829年—1864年),安徽桐城人,晚清著名悍将,屡立战功。早年程学启家境贫困,父母早逝,由族人程惟栋之母抚养成人,对其养母十分孝顺。1853年6月,太平军西征,开辟皖江根据地,附近贫苦大众纷纷参军,程学启也是这股参军潮中之一员。加入太平军后,因其作战勇猛,官职一路飙升,封为“弼天豫”,可以单独招兵。此外,安庆守将叶芸来对其十分赏识,还将自己的小姨子嫁给他为妻,以示恩宠和笼络。1860年5月,趁着陈玉成、李秀成东征苏常之际,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围攻安庆,程学启奉命守卫北门营垒,阻击湘军。
安庆,位于长江北岸,东及东北部有菱湖,西及西北有皖江,南面则是长江,只有北面通集贤关为陆路要冲。程学启能镇守此处,除了作战用勇猛外,叶芸来信任是关键。要知道,太平军水师力量弱小,没有制江权,安庆补给比较安全的通道是陆路,程学启之重要性可想而知。事实证明,程学启很厉害,湘军吉字营再厉害,也无法攻破北门营垒,安庆粮道畅通。不过,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程学启在安庆会战的关键时刻投降了曾国荃,并为湘军效力。1861年8月,程学启献上北门“穴地攻城”之计,引爆城墙脚下地雷,轰塌城墙数十丈,而后亲自冒着枪林弹雨,从炮眼杀入,安庆由此陷落。
拿下安庆后,在曾氏兄弟的保奏下,程学启被授予从三品游击之职,赐带花翎,成为大清官员。随后,程学启追随曾国荃攻占无为州、运漕镇、东关镇,所立战功颇多,升为三品参将,并受命自立营头,扩军为开字营。1862年,李鸿章兴办淮军,向安徽老乡程学启伸出橄榄枝,希望他能转投自己麾下,一起东征上海、江苏,建功立业。起初,程学启不答应,认为去上海跟李秀成打无疑找死,毕竟李鸿章从没带过兵,没啥经验。后来,程学启在孙云锦劝说下觉悟了,自己是安徽人,在以两湖人为主的湘军是混不开的,“吾辈皖人,于湘军终难自立。大丈夫当别成一队,岂可俯仰因人?”为此,程学启加入转投淮军,并成为李鸿章麾下之一骁将,在东南战场驰骋,杀敌无数。
1862年5月,程学启率开字营将士追随李鸿章东征,先期抵达上海,没想到却受到上海士绅嘲讽,说他们是“丐军”,没啥战斗力,就是一帮叫花子而已。李鸿章对此也是颇感无奈,急需打一场胜仗来证明自己。为此,程学启便亲自带兵与太平军在青浦、嘉定、南汇等地激战,连战连捷,瞬间提高了李鸿章与淮军之威望。1863年11月,程学启用计拿下苏州,先是假装招抚郜永宽等八将,让他们杀掉守城主将谭绍光,而后则背信弃义斩杀郜永宽等八将。可以说,在苏州战斗中,谭绍光、郜永宽、伍贵文、汪安均、周文佳、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等九位太平军将领,均直接或间接死于他手。由此可知,程学启这人实在够狠,杀人如麻。
拿下苏州后,程学启乘胜进攻嘉兴,兵锋所到,太平军无不溃败。1863年12月21日,程学启终于扫清嘉兴外围防线,抵达城池下。不过,由于淮军连续数月激战,将士十分疲惫,虽然摧毁了城外各营垒,但依然无法破城。为此,程学启十分恼怒,直接下令斩杀临阵退缩,不愿继续功臣的守备姜宝胜,以此表明不拿下嘉兴誓不罢休。1864年1月,程学启亲自出马,带着部下登城进攻,但却被太平军用洋枪队击退,有点狼狈。2月,程学启表示严重不服,于是再次组建敢死队,并由自己亲自带头冲向城池缺口。无奈,此次他没那么幸运了,太平军洋枪队直接将其爆头,击中头部左太阳穴。3月,程学启因脑浆崩流,不治而亡。
纵观程学启之征战生涯,他作战勇猛,所向无敌,深受太平军、湘军、淮军这三支武装赏识。但是,程学启为人太过残忍,不仅向曾经的战友举起屠刀,而且做法比淮军更过分,尤其是苏州杀降。为此,李鸿章说他:“君亦降人也,奈何遽至于此!”有意思的是,甲午战败时,李鸿章又想到了程学启,说:“程方中若在,何忧劲敌为。”可以说,程学启虽人品不行,但战斗还是很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