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玄武门之变背后的权利斗争和利益争夺的尔虞我诈
你真的了解玄武门之变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历代王朝皇位的竞争永远都是最激烈和残酷的,都说皇宫之内无亲情,只有利益,这绝对不是空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法则在玄武门政变中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冲冲迷雾,探寻玄武门政变背后的权利斗争和利益争夺的尔虞我诈。
先简单说一下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励精图治,对内劝课农桑,发展经济;对外开疆拓土,民族平定政策使各民族融洽相处;民族上实行“怀柔政策”软硬兼施,使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开创“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李世民
一、背景:政变前的“风平浪静”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隋朝权臣李渊在太原打响反隋旗号,但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这让李世民很恼火,因为从李渊起义到唐朝建立,李世民可是建立了汗马功劳,可谓“关键性人物”。
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当时太子)随即联合李元吉(皇帝第四子),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但表面是李世民与太子 李元吉的斗争(历史书都这么说),可实质是对决双方集团的真正主角,正是李渊和李世民这两代英主,而 *** 只是充当了配角。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李世民在隋朝末年征战南北时不断招兵买马,招降纳叛而得到关东豪杰归心,这些豪杰们(谋臣和武将)成为李世民的臣子,而这一领导班子就是天策府集团的前身,代表着新兴势力的利益。而李世民的势力基础也来自于天策府集团。
而李渊本身就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成为四朝关陇集团的新 *** 人。李渊的朝廷很大程度上成为武人之军阀政权,利益再已被瓜分完。
两者实质是旧地主集团和新兴地主集团之间的利益瓜分问题和矛盾。
这才是李渊早与李世民为政敌,却迟迟不能武力解决他的根本原因,此时两人父子亲情早已淡漠无比了。一切不过是利益与局势所致。
二、悄无声息的“明争暗斗”,皇权争夺者
李世民的实力已超过李渊,但之所以李渊没有仗皇帝的地位杀李世民,是因为杀李世民容易但要收拾他死后的烂摊子绝非异事,所谓的皇帝诏命,天策府谁也不会当回事。如果只会杀人却没有事后收拾局面的把握,那么可能天策府里的关东豪杰会趁势发动政变,使国家陷于内乱,到时群雄并起,又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灾难。
所以李渊才会扶植李建成,打压李世民,软刀子割肉,分化其部属,力图政治解决之。眼看 *** 们加入李渊阵营,李世民一方也不甘示弱,随着李世民在外屡立战功,威望日高,后李世民被授予天策上将之职,位在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仅次于李渊和太子建成,且拥有众多支持者;秦王府内人才济济,与李世民的支持者们一起形成了秦王党,与 *** 相抗衡。
现在双方则是
(李世民 天策府)VS(李渊 李建成 李元吉 大唐权利中枢)
三、矛盾激化,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宁静
*** 们意识到李世民实力的强大后,便不分日夜的在李渊面前诋毁李世民,李渊也因此疏远李世民,而 *** 们得寸进尺:逼迫李世民的谋士房玄龄辞职;送财收买李世民的武士尉迟恭(失败);太子设计毒死李世民(失败);招募精兵暗杀李世民(被父皇发现)。
四、 *** 来临:玄武门政变
公元626年7月2日,李渊召集 *** 和李世民前来对质,李世民带领众心腹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不知底细,也一起入朝,骑马奔向玄武门。
李世民射死太子
刚开始李元吉(太子)射李世民三箭未中,后与李世民一箭将其射死,后李元吉与坠马的李世民厮打在一起,后尉迟恭及时出现快马追上他,放箭将李元吉射死了。
*** 首领死后,准备其部下他俩报仇。而此时,尉迟恭提着建成和元吉的首级给其部下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至此,政变以李世民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五、后续及影响
这次刀光剑影的宫廷流血政变,也确确实实改变了唐太宗和整个大唐的命运。
①:惩治政敌家属,李世民成为太子
②:尽弃前嫌用人,大赏功臣
③李渊(唐高祖)内禅,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即626年9月4日,太子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李渊成为太上皇),成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开始了他辉煌的皇帝生涯,即位第二年改元贞观。
小总结:玄武门之变的结果,以牺牲李渊的权柄与自由、及其二子十孙,几千将士性命为代价,避免了一场规模更大、程度更激烈的内战。对天下百姓而言,亦算得上不幸之万幸了。
五、更大的争议:唐太宗是否篡改史书?
贞观九年,李渊死后5个月,李世民之一次要求看《起居注》(记录皇帝言行的书籍),未遂。次年,太宗再度要求看《起居注》
而史官对当年玄武门事变的内容含糊其辞,太宗告诉房玄龄:不必替他遮遮掩掩,反正玄武门事件本来就是义举,目的是为了“安社稷、利万民”,要求“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李世民篡改玄武门事变相关史料,可为青史定论,却绝不是因为那个他询问起居注被阻止的记载。 当时皇权不断增强,他若是真不想让这个记载传下来,自然就不会传下来。
史料篡改的关键,正在于将李世民的对手从李渊(皇上)变成了李建成李元吉( *** ),对象一变,其政变性质就不一样。而且完全抹杀了政变真正关键,在于突袭并挟制李渊,把李渊为了保命被逼传位写成了完全自主的主动传位。(为掩盖篡位的真相)
李世民为什么要抹去自己逼父篡位的记载?是因按传统观念的标准,他的行为肯定是十恶不赦、大逆不道之事,足以被后世所唾弃,才非改不可。
这一行为给史学考究带来极大困难,也遭到后代章太炎等学者的指责。
总结:皇权争夺之路充满了腥风血雨和刀光剑影,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先不讨论李世民夺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从人民和历史发展潮流来看:玄武门政变避免了一场全国性的灾难,避免了百姓的流离失所,保护并恢复了生产力,之后唐太宗并没有疯狂屠戮,而是经过23年的不懈努力,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唐全面繁荣打下基础。其历史功绩是远远大于其过错的。
从古至今,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