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有百年的国运 北魏什么不能完全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北魏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是公元439年,标志事件是北魏攻灭北凉。
之后,北魏完成统一,北朝正式形成。但是,南北对峙,在公元430年就开始了。
南朝宋文帝在公元424年登基继位,这时候是17岁。北魏拓跋焘在公元423年登基继位,这时候15岁。
两个青春期的小皇帝,都是雷霆之子,要手腕有手腕、要雄心有雄心,关键是荷尔蒙动不动就要喷涌一番。所以,憋了几年劲,终于在430年干了一仗。
首先挑事儿的不是北朝魏而是南朝宋。但,谁挑事儿都无所谓,这两个皇帝都不是什么省油灯。
宋文帝刘义隆,文绉绉地给拓跋焘发了一道国书,大意是说:自古以来黄河以南就是我国领土,后来被你们侵略了,现在我要恢复故土,就是要揍你们。但,你们也不用担心,我只要黄河以南,黄河以北绝不染指。
然后,拓跋焘就没这么彬彬有礼了,上来就是一口盐汽水:你别给我整什么自古以来。老子刚出娘胎、头发还没干的时候,就知道黄河以南就是我家地盘,咋就成你们家的了。你也不用担心,你们敢来抢、我就不抵抗,全给你们。但是,等寒冬到来、黄河结冰,我家铁骑自然会跨过黄河、收复我家土地。
刘义隆北伐,就是一场扯淡的青春期躁动。
首先是时机不对。要北伐,你得选对手颓废的时候吧。但公元426年,北魏刚把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打得叫爸爸,赫连家就是一副躺死的样子。此时的北魏正值巅峰。其次是用人有误。放着老将檀道济不用,用了一帮不入流的将军,这就是等着打败仗的节奏。
结果,此战就是照着双方国书的脚本打的。刘宋北伐、北魏撤退,刘宋占据黄河。但,秋八月,北魏铁骑杀了过来;十一月寒冬凛至,北魏全面反攻,宋军全面溃败。公元431年正月,老将檀道济临危受命,这才勉强扛住北魏的反攻,否则,刘宋大概率被推到长江边上。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北魏和刘宋就都消停了。但,是战还是和,不取决于南朝而取决于北魏。北魏这段时间比较忙,一个是中原搞统一;一个是草原搞柔然,所以北魏没精力折腾南朝。
公元449年,北魏征伐柔然,穷追大漠九天九夜,把柔然打得跪地叫爸爸,彻底解除了北方威胁。到这个时候,北魏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了,然后马上就对南朝动手。
公元450年2月,魏主拓跋焘举兵十万,风卷残云般杀入刘宋。而南朝宋,是怎么打怎么死,战线全面崩溃。照这个架势,北魏灭南朝,就是转眼之间的事情。
但是,有一个小地方却把拓跋焘给难住了。这个地方就是悬瓠(今河南汝南)。刘宋的左军副参军陈宪带着一千人,硬是把北魏的十万大军给挡住了。为了拿下悬瓠小城,北魏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架木楼、临城射箭,造长钩、破袭女墙,填壕沟、死命肉搏。史载“积尸与城等”,北魏士兵爬城墙根本就不用搭梯子,直接“乘尸上城”。
但,十万大军攻了42天,硬是没攻下来。已经怂到家的南朝宋,一看悬瓠这架势,立即感叹:小伙伴真能干,于是自己也不怂了,竟然向悬瓠派出了援军。拓跋焘,就彻底没法玩了,于是只能愤恨撤退。
你想打就打、你想退就退,你是不是太不把我刘义隆当回事了。于是,公元450年7月,南朝宋三路大军、反击北魏,准备打到黄河边上看风景,收复自家固有领土。
那么,拓跋焘会怎么应对刘宋北伐呢?
公元430年的脚本还在,所以当时怎么打、现在就怎么打。开始,刘宋进攻、北魏撤退,黄河以南就是不要了,允许你们到这里看风景。然后,十月寒冬刚至,北魏就大举反击。但是,这一次,刘宋就没有老将檀道济了。于是,北魏大军直接推进到长江边了。你要到黄河边上看风景,我就要到长江边上饮战马。
公元450年11月,北魏冲过黄河、冲到淮河,但淮河边上坚城林立。当时的悬瓠小城都攻不下来,淮河边上的林立坚城就更没戏了。于是,拓跋焘采取越点推进,就是不顾彭城、寿阳这些城池,死命往长江边上打,直接推到瓜步山,站在山顶,拓跋焘隔着长江都能看到建康城。
但,拓跋焘饮马长江,也就到此为止了。一个是长江天险,突破长江,你得有水军,北魏一场反击就杀了过来,根本就没有组建水军。一个是粮草不足,越点推进,北魏就没管粮食的事儿,拓跋焘想“抄掠为食”,但号称百万的大军怎么可能靠抢劫抢饱肚皮。
于是,拓跋焘只能再次很不情愿地撤退了。
但,拓跋焘很生气。因为灭国之战功败垂成,攒足了劲儿要大干一场,结果硬是被长江给怼了回去。于是,退到盱眙的时候,拓跋焘就不退了,要在这里找点事儿干,就是要给自己泄泄火。
为什么是盱眙?因为突破淮河之时,拓跋焘就搞起了盱眙攻坚战,但是没打下来,于是赶紧变换策略,采取越点推进。所以,对盱眙,拓跋焘早就看不顺眼了。
但是,要吃羊,总得先找点儿理由。于是,大军围住盱眙,拓跋焘就派出使者向盱眙守将藏质要酒喝。这就是流氓大哥的做派。我把你们南朝都横扫了,你们这群家伙就该认怂,赶紧送酒孝敬一番。
臧质送是送了,但坛子里装的不是酒而是尿。于是,盱眙攻坚战立即开打,一坛子尿引发了一场攻城惨剧。
魏人乃肉薄登城,分番相代,坠而复升,莫有退者,杀伤万计,尸与城平。
直接摘录原文吧,悬瓠之战有多惨,盱眙之战就有多惨。战场上流血漂橹,但战场外还得打嘴仗。北魏皇帝拓跋焘跟盱眙守将臧质,硬是你一言、我一语地骂了起来。
拓跋焘给臧质写信说:城东是丁零匈奴、城南是氐羌胡人,你臧质给我好好杀,杀得越多越好。杀光丁零人,我家河北就消停了;杀光匈奴人,我家并州就消停了;杀光氐羌人,我家关中就消停了。你守城杀人,就是帮我成就霸业,臧质好好干,我看好你。
这就是流氓啊!南朝为什么打不过北魏?因为真没有北魏流氓,拓跋焘是拥有超强想象力的流氓。
臧质也不给拓跋焘留脸,马上回怼:闭嘴吧!我都知道,你们都不是什么好人,我肯定好好杀。但是也告诉你一声,让你饮马长江就是诱你深入,我们就没打算让你回去。现在冬雪已过、春雨已降,你的铁骑别想跑出淮河,我军楼船已经包抄,有种你别走,看我怎么弄死你。
吃了瘪、就不出声,绝对不是拓跋焘的风格,于是连夜打造了一架铁床,摆在盱眙城下,又在铁床上布满铁刺,然后指着铁床告诉臧质:城破之后,你姓臧的就给我睡在上面,我好好蹂躏一下你。
拓跋鲜卑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成熟的,全是中二少年。所以,两国开战就跟小孩儿打架一个德性。拓跋焘就差直接说:我能吃屎,你能吃不?
臧质就要成熟多了,于是直接对攻城的北魏士兵喊话:拓跋焘是故意让你们送死,好减他的州郡之患,有这样的皇帝,你们还打个什么仗?
这场恶战干了三十天。但盱眙坚城,魏军真心攻不下来了,拓跋焘也只能认怂了。于是,烧掉攻城器械后,直接引军回家。然而,战场上可以打不过,拓跋焘嘴上却不能吃亏,于是留下一句话:没粮食了,等麦子熟了,再回来收拾你们。
但是,拓跋焘没机会了。公元452年,一代雄主拓跋焘就被宦官宗爱干掉了。刘义隆被拓跋焘欺负了一辈子,这时候拓跋焘突然没了,他立即就膨胀了:给我北伐,拓跋焘之后,看谁还能跟我作对。
但是,这次北伐就没啥声势了。两个原因:一是淮河流域已经被拓跋焘蹂躏得差不多了,刘宋无力组织大规模北伐;二是公元453年,刘义隆被太子给杀干掉了,南朝宋随即上演宫廷大乱斗。一对冤家,就这样从青春期一直干到死。
后来呢?然后南北双方也是冲突不断,但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战争。不是两家和平相处了,而是两家各自处理家里的一堆烂事儿。
南朝宋,此后就一直出 *** 皇帝。没有国家内战、全是宫廷权斗, *** 、谋杀、政变,就没消停过。到公元479年,萧齐代宋,南朝改朝换代了。但,南朝齐也不消停,继续 *** 、谋杀、政变,这就是南朝的标配。到公元502年,萧梁代萧齐,终于有了一个算是正常人的皇帝、梁武帝萧衍。但人是会变的,萧衍之前英明神武,但没多久就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然后开始玩信仰了。所以,搞信仰的南朝,也就没心思搞北伐了。
这时候的北魏呢?
北魏还真心不错,因为一直励精图治搞改革。北魏皇帝以及宗室们,就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提升自身文化水平的。
你看拓跋焘就行了,你一个北朝皇帝跟南朝的小军官置得什么气?还书信往来地对骂起来。这就不是成年人该干的事。所以,拓跋焘,活了一辈子但一辈子都在青春期,心态永远很青春。
冯太后改革、孝文帝改革,北魏就一直在推进改革。顶峰操作是迁都洛阳,离开山西那个鬼地方,然后在中原好好提升一下自身的文化水平。
冯太后改革,还是很有成效的。而孝文帝改革就有点儿急功近利了,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大、然后扯着蛋了,直接引发了六镇起义。在六镇起义之后,北魏已经名存实亡,所以统一也就没啥希望了。
从史实中抽象一下,总结北魏为什么没能消灭南朝、实现统一:
一是不成熟,北魏虽然百余年,但只是拓跋鲜卑从青春期走向成年人的过程。
青春猛少年,有得是蛮力,但就是没脑子。北魏可以打到长江边上,因为拓跋鲜卑有这个暴力输出的能力。而一旦北方把统治范围拓展到长江边,南朝就只能躺死。因为长江根本就发挥不了天堑的作用,晋灭东吴、隋灭南陈以及蒙古灭宋都是这个套路,到了长江、南朝必死。
但是,北魏得把统治区域拓展到长江边,而不能只是挎着马刀、饮马长江。但北魏的统治区域,一直被南朝定死在了淮河边上。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不成熟,你能输出暴力,但不能输出秩序,自然建立不了统治。
同时,北魏攻灭南朝的战争操作,要多粗糙有多粗糙。曹操也急功近利搞统一,但曹孟德起码还在邺城挖了个玄武池训练水军。但是,北魏呢?别说训练水军了,北魏搞灭国战争,硬是粮食都不带就干到了长江边。也就是南朝刘义隆太怂了,换成他老爹刘裕,十个拓跋焘也得 *** 死了。打仗都这幅德行,就别说国内的权力设计和内部治理了。
二是没精力,你看着是南北朝对峙,但实际上是北魏、南朝和柔然的三国演义。
在北魏后边一直有个草原帝国柔然。柔然也想跨过长城,仰慕一番中原风华、问一下九鼎轻重。但是,北魏肯定不同意。入主中原得排队,我来得早、你来得晚,然后来晚了的你就在北边吃沙子吧,想进来、门都没有。
后期,北魏不仅在北边建军镇,而且还在北边修长城了。北魏这时候俨然就是华夏中原的守夜人,有我拓跋鲜卑在,五胡乱华就别想再上演。
南朝宋一北伐,北魏就让出黄河,然后秋冬再来。北魏一年四季就冬天生猛一下,然后其他三季都冬眠吗?根本就不是,北魏得防着柔然,其他时候就要把有限的力量拉到山西跟柔然死磕。南朝弱势所以一直被北朝打,但北魏也很尴尬,南边得防着南朝、北边得扛着柔然,所以根本没精力搞统一。
三是无地利,这是南朝的优势,就是北魏一直搞不定的淮河一线。
分析历史,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切入,这里也给北魏分析一番。北魏的人和就是从上到下都不成熟,算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北魏的天时权且认为赶上了柔然虎视眈眈,算是外部条件不具备。然后是地利,这个地利就是淮河,一条淮河能让北魏铁骑全部变成乖乖猫。
东吴丢了淮河,基本上就是等死,所以司马晋统一天下,就是大势所趋。淮河一线,比长江天险更重要。南朝只要把战线定死在淮河,北魏就完全没有机会。
北魏拓跋焘非常嚣张,大夏、北凉、北燕以及柔然,都被它摁在地上摩擦了。但是,一旦遇到淮河边上的坚城,拓跋焘立马认怂。所以,淮河非常重要。
古代淮河流域滩涂泥泞、河流交错,北方骑兵根本发挥不出野战冲击的威力。所以,任凭骑兵再彪悍,你也得野战楼船对决、城战坚城死磕。而一旦离开战马,搞水战和城战,北魏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同时,淮河到长江一线,距离不长但路不好走,所以后勤运输要多难有多难。而不带粮草直接就是杀,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拓跋焘已经证明了,能活着回去就算他命大。
以上只是当时形势的原因,而还有一个时代大势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胡汉矛盾始终没有解决,辽阔北方已经是胡汉大杂居了。这两伙人怎么相处?你怎么把他们凝聚到一起去?北魏根本就没想出办法来,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只是做了尝试。而在这之前,北魏的手段就是战争消耗,如拓跋焘给臧质的书信所言: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卿若杀之,无所不利。
拓跋鲜卑本是胡人,但也知胡人难治,恨不得把他们都弄死。于是,什么丁零人、什么匈奴人、什么氐人、什么羌人,全都不是自己人,而不是自己人就该死,更好全死在战场上。这就是北魏拓跋焘处理胡汉矛盾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执行,怎么可能把国力发挥到极致?
所以,北朝需要完成一个华丽转身,实现胡汉融合以获得等级提高。但,北魏肯定是没机会了,所以北魏统一也就毫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