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汉朝都实施郡县制 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
对秦汉郡县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的确,秦始皇和刘邦都实行了郡县制,但一个亡国、一个落地生根,将郡县制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制度。虽然不能将秦亡汉兴的原因,全部归结于郡县制,但的确有着很大的影响。01秦始皇的郡县制“不得人心”秦始皇所推行的郡县制,是在原有列国分立的基础上,强行将郡县确立下来。当时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人们还没从各个小国的思想里跳出来。就拿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便是说“等死,死国可乎?”这里的国也不是秦国,而是楚国。可见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觉得秦始皇的郡县制为“倒行逆施”,反而原本的分封制下列国并立的状态,才是最能接受的。
于是,秦末反抗力量中,多以战国时诸国为号令。秦朝覆灭之后,项羽做的之一件事,也不是延续秦始皇的“大一统”局面,而是立刻分封了参与灭秦的各路诸侯。由此来看,推翻秦国的暴政,恢复原本的诸侯国并立局面,将秦始皇搞的郡县制扔进臭水沟,依然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普遍认识。而这,的的确确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02刘邦的机智之处——既想要秦始皇的集权,又不想马上扭转分封的局面楚汉之争的结局是刘邦胜出,刘邦率领自己一帮小伙伴,建立了汉朝。而此时的刘邦,也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统治模式,这是秦始皇的老路;另一个是采取分封制,将跟随自己的各路功臣分封到天下,这是项羽的老路;刘邦多贼啊,看看秦始皇的下场,又看看项羽的结局,哪个都有点坑。
于是刘邦“两个都要”,将郡县制和分封制都一起施行。刘邦称帝之后,将跟随自己的一众功臣宗室等,分封成了诸侯。这满足了当时跟着刘邦征战天下的功臣们的企图,这得以让刘邦顺利保住了皇位。但是,刘邦又不想走项羽的老路,所以也同时采取了郡县制,而且,对分封出去的异姓王臧荼、张敖、韩王信、彭越、韩信、英布等人先后废杀。还在晚年,定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看到没?刘邦的策略并不是为了掌控集权,像秦始皇那样强硬地推行郡县制,而是将原本的诸侯分封之后,依然在掌控的地方实行郡县。而分封出去的异姓诸侯,则是逐渐消除。
于是,汉朝呈现出了郡县与分封并立的情况,即郡国并行制,这也是汉朝的郡县制能够落地生根的重要原因。03、汉景帝、汉文帝对分封诸侯国的削藩刘邦消灭异姓王之后,汉朝分封出去的诸侯国,也基本上只剩下汉室自己宗室的封国。而这些分封封国也成为了汉朝稳定的威胁,于是历经汉文帝、汉景帝逐渐开始削藩策略。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分封制笼络诸侯,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等到汉朝局势逐渐稳定,皇权继续加强自身的统治权威时,便需要打压分封推行郡县。于是,汉景帝继位后,在汉文帝打造的基础上,采取了强力的削藩手段。但已经维持了数十年“郡国并行”的汉朝,各地诸侯国怎么会轻易让汉景帝削弱?于是爆发了汉景帝在位时的“七国之乱”,但很快就被汉景帝平定。
“七国之乱”的平定,对汉朝有着很大的意义,代表着原本为了笼络宗室而留存的分封诸侯国,已经不再是中枢皇权的威胁。自此之后,分封国和郡县一样,都是皇权能够完全控制的地方行政单位。于是,可想而知,便于控制地方的郡县制,迅速地在汉朝推广开来,即便是在地方分封国当中,也以郡县制的模式进行管理。郡县制也就在汉朝和日后的古代王朝当中日益发展开来。总结秦始皇强行推行郡县制,有很大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这是依靠分封制无法做到的。但是当时普遍的认识下,并不认可郡县制模式,于是推翻秦朝之后分封制死灰复燃。而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既想要笼络各路诸侯,也想要加强集权,于是采取了郡国并行的方式。
而随着汉朝皇权的加强,采取了大力的削藩策略,最终让分封国不再是皇权的威胁,于是能够便于管理地方的郡县制,就在汉朝乃至于后世古代王朝当中落地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