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刿论战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输的吗?揭秘春秋时期作战方式!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23)130

“曹刿论战”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输的吗?揭秘春秋时期作战方式!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春秋时期,发生在齐国与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不仅是两国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更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战争原理:一鼓作气。但是,细读历史,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战争不断的年代,为何只有曹刿知道一鼓作气的道理,齐国真的是输在士气上吗?

曹刿论战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输的吗?揭秘春秋时期作战方式!

要解开这两个谜团,需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作战方式。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战斗编组基本一致,军队的基本编制是“乘”。一乘包括一辆战车,车上三名甲士,还有所属步兵方阵。这成为当时军队的基本方阵布局。

曹刿所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按照后人一般的理解是,齐军在战鼓声中完成了三次冲锋和三次撤退,在数次的冲锋与撤退中,士兵的士气被消耗殆尽,而鲁军士气高涨,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

照这样的理解,齐军在每次冲锋后,都需要完成180度的集体掉头进行撤退,这很容易导致战斗队形发生混乱。

同时,按照常规推理,鲁军也不可能看着齐军掉头而无动于衷,他们肯定会趁齐 *** 身撤退时全面出击。这样,齐军将会被彻底打乱,会迅速失败。

另外,古代战车作战时采用的是错穀格斗的方式,只有在双方战车相交错时,战车上的甲士才能互相击刺。如果双方的战车相互交战,那么,齐军必须冲进鲁军的阵地内才能进行。这种状态下,齐军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从战斗中退出。因此,要弄清鲁军为何取胜,首先要弄清“齐人三鼓”的真实含义。

曹刿论战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输的吗?揭秘春秋时期作战方式!

据《周礼·大司马》记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国都会在农闲之际广泛开展军事演习。演习开始时,军队首先列阵,然后主帅击鼓发令。负责击鼓的士兵听到主帅的鼓声后开始击鼓。这是之一次击鼓。各级军官听到鼓声后将旗帜竖起来,士兵们起立,前进,和战车一起向敌方行进。

之一次击鼓时,全部人马在有节奏的鼓声中稳步向前推进。

前进一段时间后,主帅发出停止的信号。这时,军官将旗帜放倒,士兵坐下稍事休整。在观察敌情及时调整后,主帅再次下令击鼓前进。

这是第二次击鼓。全军听到鼓声后继续向敌人行进,但速度比之一次加快了很多。

当全军行进到接近双方弓箭射程时,主帅再次下停止令。这时,军队开始做最后的冲锋准备。

当主帅第三次击鼓时,军队开始冲锋。战车飞驰,士兵跟在后面跑步前进。在急促战鼓的助威下,战士们一面射箭,一面冲向敌人,双方以戈、戟等兵器相互刺杀。

从古书记载的军事演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三鼓”,是在战斗发生前,军队向敌人前进的三个阶段。根据这种作战方式,还原一下长勺之战的场景。

齐鲁两军列队完成后,鲁庄公根据以往的作战惯例,准备下令击鼓前进,但曹刿制止了他。而对手齐军则按照惯例,开始向鲁军开进。

齐军前两次击鼓前进时,鲁国的士兵始终坐在原地不动,注视着齐军的前进。当齐军开始击鼓冲锋,并在快到达鲁军近前时,曹刿才让鲁军击鼓前进,向齐军发起反冲。双方经过激烈的交锋,齐军大败。

曹刿论战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输的吗?揭秘春秋时期作战方式!

曹刿让鲁军等“齐人三鼓”之后再接敌,这使得原本该齐鲁两军各走一半的路程,变成全部由齐军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齐军行进的距离增加了一倍。而鲁军始终停在原地待命休息,他们无形中就保存了实力。

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出最后冲刺时,因为之前已经消耗了大量体能,士兵的体力大大下降,齐军以疲惫之师对待养精蓄锐的鲁军,这就是“彼竭我盈”。

从这里可以看出,齐军的溃败不是士气低落,而是体能下降。曹刿成功运用了物理学原理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是他比别人高明的地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2/175069.html

“曹刿论战齐国真的是因为士气不振输的吗?揭秘春秋时期作战方式!”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虞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虞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董和: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清贫俭约,深受爱戴

董和: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清贫俭约,深受爱戴

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人。东汉末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董和率家族西迁。在刘璋手下相继担任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任内以身作则,改善了崇尚奢华的风气。后迁任益州太守,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深得他们的爱戴。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取...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朱标生前朱棣都没有夺位的心思 朱标死后朱棣为何就有那野心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为何在朱标去世后才开始争夺皇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位之争向来激烈,历朝历代的皇位争夺都免不了流血牺牲,为了皇权,即便是面对自己的亲兄弟,也会以兵刃相对,然而在明朝时,因为朱标在世,朱棣不敢争夺太子之位,也是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没有争夺皇位的例子。朱标在世时,...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赵匡胤义社兄弟之一,他也是众兄弟中出身最好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熙四年(987年),北宋名将刘廷让在被流放的途中绝食而亡。刘廷让是北宋名将,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助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立下大功。那么刘廷让为何会被宋太宗赵光义逼得绝...

襄樊之战的战况如何?刘备心里知晓吗?

襄樊之战的战况如何?刘备心里知晓吗?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拿下了汉中,占据荆、益二州,势力达到了顶峰,这一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这就是“襄樊战役”。战役前期,关羽取得巨大胜利...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杜周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众所周知,汉武帝是一位雄略之主,但在汉武帝统治的中后期因为政治、经济高度发展,与其相配的另一社会现象是法制建设空前发达,刘彻开始爱用酷吏来镇压人民,为此来加强君主集权,也为了抑制地方性豪强、游侠与诸侯也可以短期内防止地方上土地的兼并,并且严明了法度。杜周就是其中之一。杜周出生于南阳郡杜衍县,他本来是...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庶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名徐福,出身寒门。 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