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的风俗是怎么出现 为什么会蔓延到整个社会呢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3-05)350

还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的风俗是怎么出现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剑在其起源阶段具有纯粹实用的性质,贵族带剑也自有实际的防身卫体功用。早期铜短剑由于器形短小,尚未成为有威力的格斗兵器,故在战争中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而主要是用于防身。东汉刘熙《释名·释兵》称:“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大概汉语中剑的得名,正是由于剑的早期功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的风俗是怎么出现 为什么会蔓延到整个社会呢

中国人带剑的习俗,大致可以追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君子国。《山海经·海外东经》云:“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山海经·大荒东经》云:“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晋人张华《博物志·外国》云:“君子国人,衣冠带剑。”可见带剑之风由来已久。

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剑不仅被大量用于战争,而且被更广泛地用作平常的佩饰。当时贵族带剑的风气极盛。贵族带剑除防身卫体外,又有佩饰的作用。随着贵族带剑风气的形成,剑的佩饰意义愈益突出,他们不仅以带剑来体现尚武的风气和精神,更以带剑来显 *** 仪,以华美的剑来标示富贵,带剑已成为贵族显示其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标志,也是男子显示仪表和风度的服饰。《老子》称贵族“服文彩,带利剑”,这与史前先民或介胄之士的带剑有很大区别,其佩饰的意味要远甚于实际的功用。故贵族们竞相追逐珍良宝贵之剑。李斯《谏逐客书》称秦王政“服太阿之剑”,所谓太阿剑当应是泛指得自异国的宝剑。《吕氏春秋·侈乐》云:“世之人主,皆以珠玉戈剑为宝。”

早在西周时期,着冠带剑就是当时贵族的普遍装束。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初贵族墓中出土有扁茎柳叶形铜短剑;河南洛阳庞家沟西周初期贵族墓中出土的两件扁茎柳叶形铜短剑,剑身均有“丰伯”的刻铭;甘肃灵台白草直西周初期凞伯墓出土扁茎柳叶形铜短剑,等等。这种现象说明,当时在贵族阶层,带剑已经成为风气。

到春秋战国时期,带剑已经是普遍的现象了。《左传·宣公十四年》记载,楚王派申舟聘于齐国。途经宋国时,申舟被杀害。楚王闻讯,“投袂而起,履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意思是说,楚王拂袖而起,连鞋也没穿好就跑出去,准备出兵。随从慌忙将鞋和剑递给他,同时备车。楚王走到寝门的门阙时,才穿好履,走到寝门之外才佩好剑,走到蒲胥的集市时,才上了车。这段文字将楚王冲动的神情描绘得淋漓尽致。由此也可以看出,剑是君王不可须臾离身的器物。《战国策齐策六》记载齐国儿童讥讽田单的歌谣唱道:“大冠若箕,修剑拄颐。攻狄不能,下垒枯丘。”大冠是武冠;修剑拄颐,谓所佩长剑之柄及于下颔。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的风俗是怎么出现 为什么会蔓延到整个社会呢

由于成年的贵族男子几乎人人带剑,故带剑又被视为贵族成年的重要标志,与成年加冠具有相似的意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叙秦始皇成年亲政时,即用“始皇九年四月乙酉,王冠带剑”来表示。在中国古代,“加冠”是一种表示成人的重要礼仪,而把“带剑”与此相连,就不能不说是表示同一含义。 *** 刘向《说苑·善说》述,楚国的王族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玉、带玉璣剑,履缟舄,立于流水之上”。可见佩剑还是一种册封贵族仪式上的服饰。这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的风俗是怎么出现 为什么会蔓延到整个社会呢

为了显示富贵,贵族们还竞相把佩剑装饰得极其华美。《楚辞·九章·涉江》云:“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铗,即剑;陆离,斑斓绚丽,言其装饰之盛;切云,高冠之名。屈原以“陆离”状写剑饰,可见一斑。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曾出土一幅帛画,描绘一贵人驭龙,头戴高冠,腰佩长剑,正如《楚辞》所言。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的风俗是怎么出现 为什么会蔓延到整个社会呢

《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赵国平原君遭使者往见楚国的春申君,赵使欲向楚人夸示富贵,特意头载(玳)瑁簪,以珠玉装饰佩剑之鞘,这种风气促进了铜剑装饰艺术的发展。于是,专门作为佩饰以玉 *** 剑器附件的玉具剑便应运而生。 *** 刘向《说苑·反质》描绘身处富贵乡的经侯“左带羽玉具剑,右带环佩,左光照右,右光照左”,真是显赫一时。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的风俗是怎么出现 为什么会蔓延到整个社会呢

贵族带剑的习俗和风气普遍流行,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地处西陲的秦国。秦简公六年(公元前409年),战国之初,秦国曾以政令形式要求官吏佩剑,将官吏带剑定为一项制度。这就是《史记·秦本纪》所载的“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唐人张守节的《正义》解释说:“春秋,官吏各得带剑。”《史记六国年表三》又云:“(简公六年)初令吏带剑。”另外,《史记·秦始皇本纪》后附的《秦纪》中也有简公“其七年,百姓初带剑”的记载。《史记》对同件事的重复记载,表明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事件的郑重程度,说明对秦国来讲,这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的风俗是怎么出现 为什么会蔓延到整个社会呢

秦简公接连令吏带剑,令百姓带剑,着眼点就在剑本身。一个“初”字,说明在此之前秦人没有佩剑习惯,或是秦的法律不允许带剑。一个“令”字,又说明这是以政令方式强力推广剑的佩戴,是在努力引进吴、越和楚国的先进兵器和战斗技艺。对秦国来讲,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其意义不亚于后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汉承秦制,官史也带剑,故身为汉更的太史公司马迁就在《史记》中三次加以载述,记载了这项制度的发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3/176747.html

“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的风俗是怎么出现 为什么会蔓延到整个社会呢” 的相关文章

刘备和吕布二人的真实关系如何?发生过哪些交集?

刘备和吕布二人的真实关系如何?发生过哪些交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受文学影视作品影响,提起吕布和刘备,大家会想起很多典故,比如“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白门楼”、“大耳贼”等等。那么历史上这些故事是否真的发生过,刘备和吕布关系如何,经历了哪些事情?吕布初见刘备——一个“...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

李智云:唐高祖李渊第五子,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

李智云:唐高祖李渊第五子,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

李智云(603—617年),原名稚诠,字集弘, 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母为万贵妃。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 隋朝大业末年,跟从李建成寓居于河东郡。晋阳起兵后,被解送长安,为刑部尚书阴世师杀害,年仅十四岁,无后。义宁元年,追赠左仆射、楚国公,谥号为“哀”。武德元...

在古代皇帝当中 开国皇帝为何寿命都比较长

在古代皇帝当中 开国皇帝为何寿命都比较长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代开国皇帝为何都长寿?他们不碰一样“东西”,其他皇帝做不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答案是将近600个。在如此多的皇帝中,能活过70岁的仅有10个,能活到80岁的有5个,而90岁以上的,一个都没有。有趣的是,在这些高寿的皇...

历史上真实的孙亮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孙亮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吴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晚年的孙权昏聩残暴,太子孙登死后,居然纵容三子孙和、四子孙霸上演了一出残酷的“二宫之争”,结局是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赐死,陆逊等一大批忠臣良将被迫害致死,整个东吴朝廷一片混乱,也为日后东吴权臣当道的混乱...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670-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苏颋自幼聪明过人,后进士及第,初授乌程县尉,迁太子左司御率府胄曹、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等职,迁工部侍郎,其父苏瑰死后袭...

宋朝时期有哪些有名的武将 宋朝为何还被蒙古人打败

宋朝时期有哪些有名的武将 宋朝为何还被蒙古人打败

还不了解:宋代武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有哪些有名的武将?为什么武将众多的宋代会被蒙古人打败?南宋只有半壁江山,在在江南延续了152年的国祚,而且在顽强抵抗蒙古大军数十年之后,还是最终被蒙古铁骑攻破,虽然南宋的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最终还是失败了,南宋就此灭亡...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韦思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韦思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韦思谦,本名韦仁约,字思谦, 唐朝时期大臣,任丘县令韦德伦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授予应城县令。得到吏部尚书高季辅提拔,迁监察御史。永徽元年,曾弹劾辅政大臣褚遂良。等到褚遂良恢复官爵,韦思谦被贬为清水县令,迁沛王(李贤)仓曹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