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乾隆时期人口就达到三亿之多 他是怎么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3-06)100

还不知道:乾隆是怎么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盛世时期,最突出也最棘手的便是人口与土地的问题,其后发生的川楚白莲教起义以及零星的农民起义,都是在这个问题上衍生出来的。但终乾隆一朝,国家都相对稳定,没有因为人口激增而造成政治、社会的不稳定,乾隆帝在对待这一问题上,还是颇有手段的。

其实,自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人口就以呈递增趋势,人口膨胀所造成的耕地、粮食供应等方面的问题,都尖锐地摆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面前。

人 *** 炸的危机

清入关后之一次人丁统计数字是1400万(顺治八年),十年之后的统计数字是1800万,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时,登记注册的人丁是2460万,上述统计数字,只是交纳钱粮的丁口数字,既非全部人丁数,更非全部人口数。

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地丁合一后,每五年进行一次的人丁编审已无意义。面对人口剧增所造成的压力,清朝统治者迫切需要掌握人口的实际数量,以便调剂粮食,储备赈荒。乾隆六年(1741年)所进行的之一次人口统计数字是14341万,突破了以往任何官方统计数字。

乾隆八年(1743年)的统计数字是16445万。此后人口一直以接近13%的增长率递增,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人口突破2亿,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已接近3亿,人口数量超过历史任何一个时期。

乾隆时期人口就达到三亿之多 他是怎么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

面对“每岁户口孳息”“民间谷价,有增无减”清统治者“焦劳宵旰”。在粮价上涨的背后是地价上涨,以及地少人多而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奖励垦荒

乾隆五年(1740年),清廷下达鼓励开垦边角畸零地亩的谕令,其谕曰:“各省生齿日繁,地不加广,穷民资生无策。向闻边省山多田少之区,其山头地角,闲土尚多,或宜禾稼,或宜杂植,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恳种,免其升科,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俾民有鼓舞之心,而野无荒芜之壤”。

为保证“免其身科”的执行,经过户部议复、乾隆帝批准,颁布了免于征收钱粮的标准:

直隶省二亩以下不成丘段的土地;山东,中等地一亩以下、下等地二亩以下及山头、滨河的零星地;河南,一亩以下的上等地、五亩以下的中等地;山西,十亩以下的不成丘段的瘠薄地;湖北旱田二亩以下,水田一亩以下;江苏荒山贫瘠地及不成丘段田埂、沟畔地;安徽一亩以下的水田及二亩以下的旱田;福建一亩以下的零散地;浙江不成丘段的瘠薄地;湖南水田一亩以下,旱田两亩以下;四川上等地五分以下,中等地一亩以下;陕西山头荒地,地角不成丘段地;甘肃山头地角荒地;广东山梁瘠薄地;云南硗薄地;贵州山头地角零地;广西水田一亩以下,旱田三亩以下。

辽阔的边疆地区为剧增人口提供新的栖息之所。尽管自清初以来历代统治者对满族发祥地东北实行封禁之策,禁之 *** 移居东北。实际上是禁而不止,山东、河北失去生计的农民从海上或从陆上闯入关东。至乾隆时期,清廷迫于人口压力,进一步放松关禁,乾隆为此发布上谕:

“盛京可耕之土甚多,畿辅山左,无业穷民,咸耕艺安居,久之悉成土著,日积日多。虽于本地淳朴古风有碍,然太平日久,户口繁孳,藉此以养无数穷民,故向有禁之子例,而未曾严饬也”。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帝再次重申:“山海关、盛京等处,虽旗民杂处,而地广土肥,贫民携眷出口者,自可藉资口食,即人数较多,断不致滋生事端”。至嘉庆十七年(1812年)据官方统计数字,辽宁、吉林、黑龙江的耕地达二千二百九十万亩,较之清初增加了二千万亩。

蒙古地区也有汉民大量涌入,“沿边内地民人前往种植,成家室而长子孙,其利甚溥”。蒙古王公“或招募民人为伊开垦,或雇觅佣工”;清 *** 将官有牧场余地招民垦种,“每五顷为一分,各量资本,或一户认种一分,或数人合种一分”,这些措施进一步 *** 汉民到口外谋生。至乾隆中叶,汉民增加到五十万以上,道光初年增至88万,内蒙成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

乾隆时期人口就达到三亿之多 他是怎么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 *** 之后,福建、广东一带人民渡海私入台湾谋生者日多,乾隆九年(1744年),清廷作出凡去台湾者一律编入保甲、凡在台湾有田产者可把内地的祖父母、父母、子孙接去抚养的决定。“漳、泉、粤民趋之若鹜”。

自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以后,“凡土司之新辟者,省民入居,垦山为垄,列植相望”,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后,该地有13万亩土地被汉民垦种。

乾隆年间开拓天山南北以后,在清 *** 的鼓励下汉民去伊犁、乌鲁木齐、哈密一带屯垦者日多,按照规定:“呈垦者每户给地三十亩,并给予农具、种子、马匹,六年升科,如力能多垦者,取结给照,永为己业”。“内地之民趋之,村落连属,烟火相望,巷陌间牛马成群,皮、角、毡之所处,商贾辐辏。至于绍兴之酒、昆腔之戏,莫不坌至”。

内地居民向边疆地区的流动,不仅基本上解决了人口剧增说造成的土地压力,缓解了因土地兼并自耕农沦为流民所造成的危机,也加速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密切边疆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推广高产作物

为解决近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玉米、白薯这两种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在乾隆时代得到推广。白薯生命力强,耐干旱,耐水涝,盐碱地也能存活,抗虫、抗灾,产量极高。“上地一亩约收万余斤,中地约收七、八千斤,下地约收五、六千斤”。

乾隆初年,白薯从福建、广东传至北方,福建人陈世元去山东,见该地因旱歉收,便将白薯的种植技术传播到山东胶州。此后,陈世元之子陈云又将薯种运至河南朱仙镇及北京一带栽种。直隶无极县令黄可润从原籍福建带来薯种在当地试种,结薯甚多。

山东布政使李渭,总结在北方栽种白薯的经验,撰写《种植红薯法则二十条》;山东按察使陆耀刊印《甘薯录》详细介绍种植 *** 。乾隆帝在看到陆耀写的《甘薯录》后,令直隶总督刘峨、河南巡抚毕沅把此书广为传播,劝谕民人广为栽种。在清 *** 的大力推广下,白薯在山东、直隶、河南、陕西等省得到广泛种植。

玉米适宜在山地种植,在鼓励开垦山头角地的谕令推动下,大江南北广泛种植。四川、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安徽以及华北等地“延山漫谷,皆种玉米”,“土人皆称为六谷”。至乾隆中叶,玉米、白薯成为主要食品,穷山深谷,“全赖包谷、薯芋、杂粮为生”。

乾隆时期人口就达到三亿之多 他是怎么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

输入洋米

为解决人口剧增所引起的粮食短缺、平抑粮价,清 *** 鼓励从暹罗、安南进口大米。乾隆七年(1742年),福建、广东商船在返回时带回大米六万六千余石。为了鼓励外洋货船贩米入境,乾隆特下谕旨:

“自乾隆八年为始,嗣后凡遇外洋货船来闽、粤等省贸易,带米一万石以上者,著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五,带米五千石以上者,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三。其米听照市价,公平发售。若民间米多,即著官为收买,以补常设等仓。”

同时,清廷又鼓励去暹罗打造船只的中国商人返回时购米装船,一举两得。乾隆在上谕中明示:“暹罗产米甚多,向例原准贸易,向来获利甚微,兴贩者少。今商人等探听暹罗木料甚贱,易于造船,自乾隆九年以来,买米造船运回者,源源接济。”

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起,准许商人自备资本,购米入境,并规定“数在二千石以内者,循例由督抚分别奖励;如运米二千石以上者,按数分别生监,民人,奏请给顶戴”。在清 *** 的鼓励下,东南亚的大米源源输入闽、粤。

乾隆时期人口就达到三亿之多 他是怎么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

尽管清王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但由于边疆地区的开拓为剧增的人口提供新的谋生地区,不仅解决了人口压力所酿发的危机。而高产作物的推广及洋米入口的提倡,则使得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承受住了人口膨胀的压力。要知道,封建小农经济时代,要想让三亿人吃饱饭绝非易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3/176881.html

“乾隆时期人口就达到三亿之多 他是怎么解决人口吃饭问题的”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大懿皇后:吴大帝孙权的宠妃,被全公主痛恨诋毁

大懿皇后王氏(?―245年),徐州琅邪人。王卢九之女,吴大帝孙权的宠妃。又称琅琊王夫人、大王夫人。与敬怀皇后(小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选秀入宫,黄武年间被宠幸,生孙权第三子孙和,封为夫人。孙皓继位后追尊大懿皇后。人物生平深得宠幸王氏通过选秀入宫...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对刘邦为何只花了4年时间,就战胜了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从蜀地出来,是在公元前206年11月份,这一年也是汉元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的第一年,也是大汉王朝的开端。项羽兵败垓下的时候,是在公元前202年1月份。这一年是汉四年,刘邦带领70万联军消灭了10万楚军,...

司马亮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亮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司马亮,西晋宗室大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元康元年(291年),晋惠帝叔公汝南王司马亮遭人杀害,西晋八王之乱中八王的第一个王就此落幕。司马亮是八王之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王,按理来说应该受到诸王的尊敬,那为何他会被自己的侄孙楚王司马玮杀掉呢一,出仕曹魏...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北宋初年宰相,清静俭朴,居高位而不念私怨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贫寒,机敏聪慧,博闻强记。后晋时期,担任枢密院小吏,抵御契丹进攻。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选为托孤大臣。交好郭威,成为后周开国元勋,历任枢密都承旨、检校太保、枢密使,累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周世...

许平君相貌平平又克夫 汉宣帝为什么会娶她为妻

许平君相貌平平又克夫 汉宣帝为什么会娶她为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宣帝为什么会选择一个相貌平平,又克夫的女子许平君为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宣帝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才知道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有一个知心人在身边。许平君与汉宣帝有着类似的经历,因此格外珍惜眼前人,两人一同经历生死,一起共享人间繁华...

朱买臣休妻讲的是什么故事?他的前妻最后是什么结局?

朱买臣休妻讲的是什么故事?他的前妻最后是什么结局?

朱买臣是西汉时期的大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朱买臣休妻”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个典故是表扬朱买臣的。当朱买臣是一个贫困知识分子的时候,他的前妻嫌弃他很穷,强迫他写了一封休书,另嫁他人。但是朱买臣当了会稽太守以后,坐车出行,看见前妻在路上...

郜国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七女,曾秽乱后宫

郜国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七女,曾秽乱后宫

郜国公主(?—790年),唐肃宗李亨之女,生母不详。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初封为延光郡主,下嫁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生一子裴液。天宝十五载(756年),裴徽死于马嵬坡之变。后进封为延光公主,改嫁新昌公主的儿子萧升,生四子(萧位萧佩萧儒萧偲)一女萧妃。郜国公...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