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桑丘之战后,秦国为何甘愿称臣?
春秋战国,桑丘之战后,秦国为何甘愿称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国力大增,到了秦惠文王执政时期,一直跟秦国作对的魏国实力锐减,魏武卒也已名存实亡,在战国历史舞台上,能够拍肩说话的只有秦、楚、齐、赵了。为了实现秦国既有统一中原的宏图,秦国开始把目光锁定在最东面的齐国。
早在公元前341年时,秦国采取张仪连横策略,在齐楚等国联盟下对当时军事实力较强的魏国实施了联合打击,迫使魏国割地求和。在这场战役后,齐国和楚国仍然对魏国心有不甘,这对喜欢独食中原的秦国来说心有不爽。于是,秦国又反过来联合魏国对楚国进行反击,迫使楚国退回南方。紧接着,秦国又想借道魏韩,对东方大国齐国实施远程打击,以期挫败刚刚崛起的齐国锐势。
当秦军晓夜疾速进至齐国阳晋时,由于地势复杂易守难攻,秦军就想在此出其不意,直插齐国腹地南阳。在这紧要关头,齐威王命令大将匡章领兵迎敌。
当两军相遇桑丘时,匡章发现秦军并不是那么自信满满,行进中有些前顾后盼的,其实秦军也确实在担心自己的后路被魏韩堵死,毕竟刚打完魏国又借道人家的地盘过来的。为了鼓舞士气,秦军还不断地发出宣传,严明纪律。一方面不让士卒侵占当地百姓利益,以达到收买人心的目的。一方面又大张旗鼓宣传,能拿到齐王首级者,赏两万两黄金,并封万户侯。
和以往大战前准备一样,双方扎下营帐都派出了侦察分队。匡章发现,虽然两军相距不是很远,但打出的旗幡却可以加以利用。于是,他命人将齐国的军旗全部换成秦国的样式,并让侦察士卒也换成秦军的服装,全部准备妥当后,再分批把这些侦察兵偷偷融入到秦军队伍中。
当匡章秘密往秦军输送兵卒的时候,早有齐国密探报与朝中,说匡章临阵投降,如此反复几次,但齐威王都意志坚定不为所动,并称匡章是个守信用忠诚于齐的人,不会背叛齐国。在齐威王的支持下,匡章通过内应外合,齐国终于赢得了这场不可能赢的战争。
桑丘一战,匡章自然功不可没,回去就加官晋爵,因为这是秦国对齐国进行打击的之一次战争。可秦国的张仪却惨了,桑丘之战,说明他主张的连横策略没有起到作用,同时对他的国相地位也提出了挑战。为了避免齐国联合魏韩楚反制秦国,秦国不得不派出使者陈轸到齐国向齐威王谢罪,并以“西藩之臣”的名义自我贬低身份,可见秦国对这场战争失败的恐慌。
但齐威王一方面接受了秦国的自贬,一方面又担心楚国对齐国用兵,就要求陈轸也去楚国游说不再攻齐之事,同时还提出了三家会盟方案。不久以后,三国在宋国啮桑会盟,签署和平条约,秦国也继续和齐国连横,两国二十年相安无事。
桑丘之战的胜利,使匡章名声远播,同时也使张仪辞掉秦国国相之位,而以秦国密使身份谋取魏国国相,为自己连横策略买单。而秦楚齐三家会盟,也间接给魏赵韩燕中山五国联盟提供了空间,从而拉开了多国合纵抗击秦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