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伐吴之战,刘备先胜后败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3-18)19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221年,蜀汉之主刘备倾全国之力,水陆并进攻打东吴。汉军号称七十万之众,一路斩将夺城,高歌东进。吴主孙权得报后,慌忙派陆逊领兵抗敌。

陆逊统率的吴军有5万人,而蜀汉方面却有冯习率领的4万前锋,江北黄权的5千人马,以及蛮兵沙摩柯的数千人,保守估计人数也在5万人上下,兵力方面和吴军势均力敌。

可惜,蜀汉虽然兵力充足,又有刘备亲自挂帅,却依旧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东吴。那么,蜀军为何会先胜后败呢?刘备失败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呢?

01、百里连营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刘备之所以在夷陵之战中失败,是因为他百里连营,不通兵法。

《三国演义》中,这个观点首先由曹丕提出,曹丕认为“苞原隰险阻而结营,岂有连营七百里而可拒敌乎”,一句话给刘备的失败定了调。

然而,这口锅曹丕背得冤啊,因为历史上刘备根本没有连营七百里那么夸张,所以曹丕绝不可能无中生有说出这样的话。

事实上,这句话可能是对《三国志·文帝纪》中曹丕说的“树栅连营七百余里”一句的误读,而曹丕说这句话的意思,仅仅是表达刘备在数百里的战线上,用树栅连营的 *** 分别扎下营寨。

《三国志》中,不仅曹丕方面有刘备营寨的记录,东吴方面也有。在《三国志·陆逊传》中提到:“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意思是刘备的营寨范围从巫峡到夷陵,营寨数目大概有几十屯。

打开地图不难发现,现在由巫山县到宜昌,距离约为100公里,大概相当于汉代300里,这段路上就算全堆满了营寨也不可能出现连营七百里的盛况。

更何况,刘备也只有几万人马而已,想要在纵横数百里的战线上排布,所采用的方式只能是散放而非连营。

因此,传说中的七百里连营绝非刘备失败的原因。那么,刘备失败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伐吴之战,刘备先胜后败的原因是什么?

02、人才凋零

虽然刘备的东征大军看上去很强大,但其实却是一只“纸老虎”。因为刘备军中已然没有多少能力卓越的人才了。

当初追随刘备打天下的五虎上将中,关羽被东吴所害,张飞被部下所杀,黄忠去世,剩下的赵云和马超,一个反对刘备伐吴,被留下来守江州,另一个要驻守北方防范西羌。

因此,刘备的兵力虽盛,名将却少。不仅五虎上将一个都没有参战,就连后来加入刘备阵营的魏延,也被刘备封为镇北将军留下来防范曹魏了。

武将方面凋零至此,那么刘备这次伐吴带来的文臣谋士方面又如何呢?

答案是文臣比武将更缺乏。蜀国之一谋士诸葛亮,要帮助刘备守住成都大本营,无法参加伐吴之战,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又早已战死,也未能参加这场战役。

除此之外,能够说服刘备的法正也去世了。最终跟随刘备伐吴的谋臣,仅有陈震,程畿,马良等区区几人而已。

文武方面都没有足够的人才,早年追随刘备的核心成员更是人迹踪绝,这样的兵团虽然总人数不比吴军少,但综合战力却远不如吴军,自然容易招致失败了。

03、利益博弈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刘备军团的真实战力不如吴军,那么一开始又为什么会一路克敌制胜呢?

这是因为,孙权在刘备玩命似的攻打自己的之一时刻,由于无法弄清刘备意图而不敢轻举妄动。

以三国形势而论,孙权的头号敌人,一直是曹魏。这一点,吴蜀两国都很清楚。

正因如此,孙权不愿将有限的力量拿来和刘备血拼。从博弈的角度看,孙权输了固然不行,赢了也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对抗曹魏。

国君的考虑必然是从对自身最有利的角度出发,而眼下对孙权最有利的局面,就是吴蜀两家言和,共同对抗曹魏。

孙权敏锐的发现,刘备这次伐吴,与其说是想报杀弟之仇,不如说是想夺回荆州。

关羽被害前,吴蜀两家隔江而治,共享荆州,其中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归蜀汉。那么,如果用荆州故土满足刘备的心愿而结束这场战争,对于孙权来说无疑是笔合算的买卖。

因此,当刘备一开始像个疯子一样进攻时,吴国并没怎么抵抗。等到刘备一路顺风顺水的到了夷陵后,才迎来了吴军真正的防守。

夷陵在江陵的大门口,而江陵又是南郡的首府。换句话说,此时刘备的疆土已经几乎恢复到关羽被害前,而这也是孙权能够容忍的底线。

如果不出意外,那么吴军守得紧,蜀军又无法长期在外作战,很可能就在此形成新的国界,然后吴蜀和平共处下去了。

伐吴之战,刘备先胜后败的原因是什么?

可意外却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夷陵之战前,陆逊给孙权上书说:“我一直担心刘备水陆并进,哪知道刘备却舍舟就步,看起来应该没什么变故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孙权立即意识到,刘备如果要找自己拼命,是不可能放弃水军的。那么,刘备现在只用陆军,这说明刘备无意东进了。

当初,孙权之所以放弃半个荆州,是不愿意两家火拼产生更大的损失,现在他发现刘备虽然做出要火拼的架势,却压根就是碰瓷,那他如何能甘愿轻易放弃已到手的领土呢。

于是就有了夷陵之战,吴军综合实力本就在蜀军之上,蜀军自然落败。刘备狼狈逃往白帝城中,荆州又重新回到吴国手上。

其实,蜀汉一直都远非吴国的敌手,这才逼得刘备只能用自己的演技去达到目的,可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刘备费心费力发动的伐吴之战,终化为白帝城中一道抹不去的忧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3/178980.html

“伐吴之战,刘备先胜后败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曹操既然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下手

曹操既然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下手

还不知道:曹操明知道司马懿有野心,为什么不杀死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创下大汉王朝四百余年基业。后来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割据,止于三国。魏蜀吴三国六十余年时间,合而为一,终归于晋。开创晋朝的奠基人正是曹魏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曹操...

梁毗:北魏至隋朝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梁毗:北魏至隋朝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梁毗(527~610年),字景和,号长璞,安定郡乌氏县人,北魏到隋朝大臣,兖州刺史梁茂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周武帝时,举明经,累迁布宪下大夫。参与灭亡北齐,授并州别驾、仪同三司,册封易阳县子,迁武藏监。隋文帝受禅,历任治书侍御史、大兴县令、京兆郡丞,出任...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266年),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东汉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之孙,东郡太守王机之子,司空王昶之侄。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史学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沈少年失去父母,被叔叔王昶收养,王沈善写文章,最初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后升任中书门下侍郎,高平陵政变后,王...

历史上项羽的一生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上项羽的一生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项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时势造英雄。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伴随着朝代的岁月更迭,很多英雄人物陆续粉墨登场。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非常特殊的地位。不过,由于秦始皇的残暴专治,秦...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是方圆百里出...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张昭,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吴重臣张昭,虽然被戏称为“带投大哥”,“内事不决问张昭”也成了讽刺的话。但其实真实历史上,张昭是德高望重的忠正之臣,在吴国的地位声望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直臣,他多次劝谏孙权,两人相爱相杀发生了很多趣...

赵云都没有斩杀过一流大将 赵云排名为何那么高

赵云都没有斩杀过一流大将 赵云排名为何那么高

为什么赵云没有斩首过一流大将,却有着“一吕二赵”的说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云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属于蜀汉的五虎将之一。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尤其是赵云的武力值,可以说是很强的。三国时期也有关于这些武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

李从珂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晚年生活如何?

李从珂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晚年生活如何?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从珂是后唐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个性格十分矛盾的人。他年少时仅率数十骑兵就敢混入数万人的梁军,斩杀梁军将领;可他当了皇帝后却胆怯怕战,畏惧辽军,不敢率军救援张敬达,导致最后身死国灭。那为何李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