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袁崇焕误国吗?明末朝堂之上有几人不误国?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3-20)23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袁崇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关宁防线是孙承宗构建的,袁崇焕是战略的忠实执行者。清史为了突出崇祯帝的昏庸,一直在强调袁的冤死。反倒是英勇抗金,全家死节的孙承宗有些籍籍无名了。我认为袁崇焕是个优秀的战术执行者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制定者,在孙承宗的领导下他才可以发挥他的优势,袁崇焕在辽东的所作所为,包括对毛文龙和带着皇太极在北京城外兜圈子,都证明了就算他活着,这家伙不一定会捅出什么更大的篓子。

袁崇焕误国吗?明末朝堂之上有几人不误国?

袁督师影响不了整个明末的大局,顶多是个搅局者,真正可以扭转局面的只有孙承宗一人,清史对孙承宗的评价就能看出来,只有此一人,可保明朝不灭,明末将才还是很多的,袁督师只是其中之一,帅才只有孙老师一个。袁崇焕是将才但不是帅才,轮能力孙承宗胜其百倍,但为什么这么出名呢?满清统治者的宣传,说到底袁崇焕就是清合理统治的棋子,袁崇焕有多高大上,杀了他的崇祯就有多矮穷挫,满清的统治就有多顺天应人。

袁崇焕死在晚明大臣内斗的牺牲品,和需要找一个背锅的(被打到京城)。崇祯听信流言从抓袁崇焕,到处死他,有个过程,这里面有些大臣之间的内斗,才最后促成崇祯杀他的结果。崇祯本来就是个多疑的人,刚被抓的时候,崇祯还没想好怎么处理他。2个事件直接促成崇祯下定决心杀他,一个是袁崇焕被捕,关宁军准备撤回,崇祯怎么下旨都没用,最后让袁崇焕在狱中写封亲笔信,才让关宁军回头去帮皇帝守京城,这个让崇祯无法忍受。另一个是朝中大臣各派内斗,诬陷袁崇焕,非要把他弄成某一个派系的人,有一些结朋党的所谓证据,这也让崇祯无法忍受,最后下定决心杀袁崇焕,这距袁崇焕被捕大牢已经过了大半年了。

袁崇焕就是朝廷和辽镇集团的一个中间人,他对关宁军的掌控,是基于他朝廷大员的身份,当然也是能帮他们争得军饷:杀毛文龙一事,也和关宁与东江的军饷之争有关系。关宁诸将对他也完全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明末军阀化的文官大员,湖广的何腾蛟大约可以算,前提是隆武帝远在福建,中枢根本对他鞭长莫及。

袁崇焕必死,这种擅自杀戮一地更高军事长官的行为破坏地方平衡,抄家灭门不为过。杀的太晚。祖大寿已经这样了就算撕破脸又能如何,只要他还要军饷还要朝廷这身皮就不会怎么样。说实话他跑了只是借口,就算袁崇焕在也使不动。辽西军阀跑路又不是之一次了。要我说,不如调何可纲驻守山海关,然后砍辽西军阀军饷。然后给其他边军输血,中央清理皇庄大练中央军备。

袁崇焕误国吗?明末朝堂之上有几人不误国?

如果说袁崇焕误国,朝堂之上又有几人不误国,腐朽的帝国从万历朝就已经没落了。以崇祯猜忌多疑的性格,谁他都不会相信,帝国的崩塌是迟早的事,不是袁崇焕以一己之力可以力挽狂澜的,要命的是在崇祯面前说出了五年复辽的话,之后“实则宽慰帝心”这样的话又传到崇祯的耳朵里。擅杀毛文龙,导致军心哗变;未奉明旨私下议和;蒙冤下狱,引发祖大寿等人激变,更加 *** 崇祯的玻璃心。如此一桩桩一件件,如同曹操之杀杨修,不杀不足以消除心头的怨恨。

后金做大的本质,是明朝内斗不止,导致边将李成梁“养寇自重”以求自保,把敌仔(努尔哈赤)养大,终成大患。李成梁在的时候,压制建奴从来都是简单加轻松,大明掘墓人不是别人,就是东林党以及他们的幕后主子( *** 和商家巨贾)。阉党只是皇帝平衡官僚集团和大资本家们的障眼法,没有听说他们祸害了多少普通老百姓。

小编认为:明末确实是个神奇的时代,扛起攘外安内重任的,却是一群书生。神奇的是这群书生个个都极能打仗,用兵布阵都很有一套,反而却都不懂政治。前期的孙承宗,袁崇焕,后期的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全是读书人,全都很能打,却也全都因为不懂政治而陨落。也许这就是书生意气:以天下为己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前几位就不用说了,都是为大明拼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科,洪承畴虽然投敌,却也已经尽了自己更大的努力去挽救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3/179370.html

“袁崇焕误国吗?明末朝堂之上有几人不误国?” 的相关文章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是什么?万历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原因是什么?万历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张居正,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名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居正去世以后,朝中大臣纷纷上书,指责张居正的各种错误。于是万历皇帝上书对张居正进行严查。夺去了万历皇帝曾经赐给张居正的各种玺书、四代诰命,甚至还一度准备对张居正进行开棺鞭尸。虽然最终没有开棺鞭...

庞德公:东汉末年名士、隐士,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士交往密切

庞德公:东汉末年名士、隐士,与隐居襄阳一带的名士交往密切

庞德公是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庞德公与当时徐庶、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交往密切。庞德公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被誉为知人。对诸葛亮、庞统...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赵匡胤义社兄弟之一,他也是众兄弟中出身最好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熙四年(987年),北宋名将刘廷让在被流放的途中绝食而亡。刘廷让是北宋名将,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助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立下大功。那么刘廷让为何会被宋太宗赵光义逼得绝...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对朱棣夺朱允炆皇位时,其他藩王为何不反对,这些藩王在做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很早就确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对驻兵进行培养,结果朱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很满意。不过朱元璋晚年时,朱标去世。这时朱元璋就开始纠结皇位传给谁,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按照嫡...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面,...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张廷玉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说起张廷玉这个人,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张廷玉深受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礼遇,而且是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可见其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晚年的张廷玉却因为自己的小小“瑕疵”而酿成大错。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君要...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王安石则是北宋167年历史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起北宋诗人,你第一时间是不是想起了苏轼、欧阳修,或者是黄庭坚、司马光,如欧阳修的“新旧女婿”,苏轼的“拊掌唤鱼”,司马光砸缸等等,通过他们的一些诗和发生的一些趣事,更让我们对...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朱桓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朱桓成为余姚长,为当地人民解决瘟疫,又招募士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