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哪一个朝代武力值更高?为什么唐朝武力值更高
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的大国,留给世界各地的印象就是:礼仪之邦。并且,在很多时候,中华民族给世界的一个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文弱的民族。其实,在古代,中华民族也有骁勇善战、霸气凌然的一面。
比如,汉朝更高的职位是大将军,虽然,丞相往往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们往往都是在兼领了大将军之衔后,才能真正做到一呼百应。所以,中国才会有“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俗语。只是,到了后来,我们则开始逐渐地放下了刀枪剑戟,拿起了书本。
从宋朝开始,尚武的中国人渐渐变得文弱起来了。原因很简单,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被完善,“学而优则仕”成为了人们的价值准则。再加上,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所以,习武的人大多没什么出路。这时候,大家就喜欢拿起书本多念几句之乎者也了。
要说起中国更好战的朝代,我们恐怕之一个想到的是元朝,其次,就是汉朝了。
元朝是由蒙古人稳坐江山的,蒙古族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好战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再加上,元朝疆域是中国的顶峰,这些都是对外扩张的战果。至于汉朝,我们都知道,汉朝与匈奴则是常年战争不断。再加上,东汉末年三足鼎立,那可是半个多世纪的狼烟不止。
其实,历史的真相可能与我们想象的有些出入。历史上更好战的朝代,不是野蛮的元朝,也不是强悍的汉朝,而是国富兵强的唐朝。
可以说,在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是西欧人眼中的最“黑暗时代”。然而,西欧之外的世界此时并不“黑暗”,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创造着自己的文明传奇。除去固守东南欧和近东的拜占庭跟西欧的大食国之外,就数东方的大唐帝国了。
据记载,唐朝国祚绵延二百八十九年,期间,对外战争达到了一百三十场,内战十余场,更有无数的名不见经传的起义暴动被镇压,还有边疆大大小小的平叛之战。也就是说,在这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唐朝几乎每一年都在打仗。
其实,唐朝好战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谁不想多安生几年,过几天消停日子。要说唐朝也不是那种热衷于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的主儿,但是,如果别人欺负到自己的家门口来了,唐朝也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都城在长安,在现代,这座城市位于我国陕西省,算得上是西北地区。既然如此,那些少数民族就算是住在天子脚下了。我们发现,不止唐朝如此,定都陕西的秦、汉、隋也都不是好惹的。
到了唐朝,这些少数民族愈发强大,对唐都城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所以,有些仗也不是唐朝想打的,而是,非打不可的。毕竟,在家门口就有着几个兵强马壮的民族,这事儿搁谁都没安全感。而且,自然不能等到人家打来了我们再还击,要先下手为强,防患于未然。
而且,我们会发现:在唐朝以后,有些少数民族仿佛一夜之间蒸发了一般,比如西突厥、高句丽、薛延陀等等。促使他们灭亡的原因,唐朝占一大半,就论这一点,唐朝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其次,唐朝并不是一个太平盛世,不仅有外患还有内忧。那时候的统治者好战,于是,上行下效,老百姓也似乎格外好战。所以,大唐时期也爆发了无数的起义和暴动。因为,看不惯女人当皇帝,李敬业要打仗;因为,杨贵妃迷住了唐玄宗,安禄山和史思明要打仗;因为,削藩要打仗,因为,不给军士放假要打仗,甚至,因为自己考不上科举也要打仗。
唐朝大的起义暴动总共有十场,那些小的就不计其数了。朝廷眼看着人家打来了,也不能充耳不闻吧,这样一来,统治者的权威往哪里放呢?于是,他们就需要大量的军队来镇压这些起义和暴动。这样做的结果不言而喻,自是劳民伤财,生灵涂炭。
最后,我们发现,唐朝并没有因为连年的征战而变得贫困潦倒,甚至,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实,这与唐朝的制度是分不开的。
首先,唐朝施行府兵制。也就是说,农闲的时候,招兵买马去打仗,农忙的时候,则放假回家种地。也就是说,士兵可以一边自我生存,一边保家卫国。当然,府兵制平时若训练扎实,战斗力也是不容置疑的。而在盛唐时,即唐玄宗时,边镇兵六十万,内陆府兵较唐初有所减少,应该有二十至三十万,加上禁卫军和边疆团练兵,总兵力应该有一百一十万左右。
并且,在收编了少数民族之后,这些少数民族的军队就可以为我所用了。他们帮我们打仗,却由附属国养着,再劳民伤财也与我大唐无关。
同时,也得益于井田制,将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耕地既不会被荒废,也可以大力发展生产。而且,中原地区盛产铜等金属。我们跟别人打仗,别人也需要兵器。于是,他们就需要从我们这里进口金属,我们又可以获得一大笔经费。如此,以战养战,自然不会太过有损国力。无论如何,唐朝的能征善战,并没有对百姓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反而,因为它的骁勇,才让世界各地留下了“唐人街”。可以说,唐朝的强不单单是武力,它的综合素质非常高,一个朝代能做到胸怀开阔、文化强盛、经济发达,真真是难得。所以,一个真正强大的朝代,应该是文武兼备。太文弱,就会如同宋朝偏安一隅,太好战,又会如同元朝一样不过百年而亡国。
唐朝之所以会成为中国符号,就是因为:它在文武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