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杀过功臣的皇帝,却惨遭灭族,世间再没有此姓氏
在漫长的封建历史长河中,开国皇帝对功臣的恐惧、猜疑和打压屡见不鲜。
通常,在皇权稳定之后,统治者的首要目光是就是看向那些挥师立命的功臣。
大多数时候,这样的故事以疑神疑鬼的皇帝切断老旧友的翅膀,和消灭他们的血脉而结尾。
但却有一位以宽容著称的皇帝,不仅不忌惮功臣,而且还保护他们的后代。只是最终,他和他的家人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他们的姓氏也从世界上消失了。他,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年。他是秦国皇室的一员。他的父亲是秦庄襄王,母亲是赵姬。
秦始皇13岁即位,成为秦王。只是由于他即位较为年幼,国事主要由吕不韦协助。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宰相李斯和将军王翦的帮助下,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实现了我国历史上之一次大一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皇帝制度。他自称为“始皇”,意味着以后还会有皇帝,而“皇帝”则源于“皇天后土”,表现出超越以往封建领主和霸主的地位。
在他的统治期间,他精明果断,与他的下属一起驱逐外国威胁,稳定国家。他不仅授予那些在战场上建功卓著的将领爵位,而且把他们视为国家的栋梁。
他深谙治国之道,懂得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并不仅仅依靠皇帝的权力,功臣们的努力和贡献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秦始皇是怎样对待那些功臣的呢?
首先是李斯。李斯是治国安邦的得力助手。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李斯官至宰相,参与了一系列改革和新制度的制定。可以说对他是十分信任的。
其次就是王翦。秦始皇还未称帝时,可以说是灭六国的重要功勋人物之一。
两人曾持相反意见,而在秦始皇认识错误后,他能放下自己的君王姿态,亲自上门赔礼道歉。而且王翦的儿子王贲也受到秦始皇的喜爱。
最后一位蒙恬。在统一秦六国的战争中,蒙恬率军征服齐国,被尊为内史。秦国统一六国后,他奉命修筑万里长城,率领30万大军向北进攻匈奴。
匈奴被打败后逃向北方,他率领大军守卫边境。后来,秦始皇信任地将30万兵马交给他,让他北逐匈奴。
但比较可惜的是,秦始皇对他的功臣如此仁慈和正义,但他自己的后代却没有好下场。嬴政一家从鼎盛到衰落,就如昙花一现。
秦始皇在南下途中病逝,为了避免朝廷发生叛乱,李斯等重要官员决定先不对外公布这一消息。赵高和李斯趁公子扶苏不知道这件事,帮助胡亥即位。
李斯本意是好的,却被太监赵高占了便宜。他这样做本来是因为他与公子扶苏所主张的治国策略不同,扶苏主张仁政,而李斯却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严苛刑罚。
于是胡亥伪造遗诏登基后,勾结赵高,先后害死李斯、蒙恬。而这,也为秦末大规模的起义埋下伏笔。
胡亥本心狠手辣,不止害死功臣,还把他的兄弟杀尽,即使是对皇位没有威胁的姐姐妹妹,也全不放过。只是,这位秦二世也没能高兴多久,就被他身后的赵高杀死了。
于是,子婴登上皇位。但此时各地的起义已经势不可挡,子婴只能在城外向刘邦投降。
之后不久,项羽也打了进来,出于对秦人的恨意,他一把火烧了整个皇宫,阿房宫也化为灰烬。
秦氏一族死伤无数,而侥幸逃跑之人,为掩人耳目,也不敢再用这一姓氏,所以世间也就再无他们的踪影和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