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为什么会放弃随军物资?
众所周知打仗靠的不仅仅是士兵的勇猛,还要有充足的物资作为支持。那么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为什么会放弃随军物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成吉思汗好战,他的这种思想来源于草原部落的生活,甚至在部落的影响下,越发的深刻。最终,不仅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也影响了整个蒙古民族,他们主张强者为尊,崇尚武力全民皆兵。
他所率领的部队,令敌人闻风丧胆,其中令他最引以为傲的,便是铁骑兵。作为草原上的民族,每个蒙古儿女自幼年时期,就经常骑在马背上驰骋。等到他们稍微长大后,还会在马背上练习射箭,或是一些战术等等。
因此,他们的骑射能力很高超,再加上体格健壮,更是给人一种勇猛的印象。骑兵向来追求机动性,如果要上战场,必不可身披沉重的铠甲。因此,他们为了保障身体的安全,刚开始会使用一些经过改良后的铠甲。
这种铠甲或是一种铁质札甲,或是鳞甲,不过,这也依然有些不便。到了后期,他们才用一些较为坚固又轻便的布锦甲。他们所使用的兵器,大致都是马刀和长枪。马刀适合近战,而长枪的长度适中,它的铁颈处有弯钩,用来勾住敌人武器、盔甲或者衣服等等。
在作战之前,为了保证战争的完全胜利,且减少队伍的损失,这些关乎作战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已经做好了万全之策。他们的战术,便是近战骑兵为辅,骑射交锋为主,避免与敌军进行肉搏战,等到敌人中箭受伤,再给其重大打击。
虽说战场瞬息万变,但大体的战术并不会影响太多,除了一些作战装备以外,不得不提的是,蒙古军的物资供应。他们在行军时,不仅要携带大量马匹,还会随身携带一些奶酪、风干肉,以及驱赶很多牛羊。
路途中若是粮食不够,就不得不找到草场停驻,让牛羊进行繁衍。随军携带这些物资,不仅很好地保障了军队的粮食供给,还能不断支持士兵们作战。
然而,并不是所有时候都会将这些物资留在身边。有些时候,他们在准备作战时,就主动选择将这些物资抛弃,这究竟是为何?
成吉思汗统治时期,所定下的军法极为严明,只允许士兵们勇往直前,绝不允许逃跑弃战。而他们之所以要抛弃物资,便是一种背水一战,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绝。
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士兵们,只有打赢了这一战,将敌人踏在脚下,就可以不用再去考虑之后的生存问题。只要掠夺他们的资产,就能继续活下去。而丢了食物的士兵为了活下去,势必要拿出更加英勇无敌的气势去击败敌人。
也正是如此,他们整体看起来更为勇猛,不可战胜。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没有了任何牵绊,只有一往无前,他们更加毫不畏惧。而敌人看见如此不要命的对手,更加胆战畏缩。
不得不说,这样的手段确实十分奏效,也十分恐怖。成吉思汗虽然擅长使用这种手段,特别在西征时期,拼死搏杀换来一片有一片的土地,但它也并非能随意使用的。毕竟,若是拼死也打不过,那么整体就落入弹尽粮绝的绝境。
打仗虽是军队在打,但是军队中都是活生生的个人。每个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战胜敌人,但心理的城墙并非是坚不可摧的。想要每个人都能按照非生即死的想法去作战,要么靠洗脑,要么通过各种心理战术引导。
成吉思汗的这种手段,确实很聪明,对于文明未开放的时期,集体意识是十分有力量的。但我们知道集体共苦可以,但是同甘却不可能,他们可以抵御外族侵略,或者侵略外族,不过,最终他们都是服务于成吉思汗。
千年之中能出一个成吉思汗,确实是奇迹。不得不说,他的伟绩不仅有他自己的功劳,还有无数为他赴死的士兵的努力。只可惜,尽管他们打下了很多土地,但只是武力征服,文明却未能征服。
古人常讲,置之死地而后生,便是如此。处于绝境之中,为了生存人们就会发挥出更大的潜能。的确,成吉思汗是一位聪明勇猛的首领,在崇尚集体意识的蒙古帝国,他能起到维稳的效果。
早期的蒙古军队,认同集体利益中的个人富足,即战胜后,自己所抢夺来的物品归自己所有。但后来,在成吉思汗带领后,强制执行集体文化,这个文化以队伍的整体利益为标尺,所有被掠夺的资产悉数上交。
因为有了这种严格的纪律,使得蒙古族更加趋向于集体性,所有将士们被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尽管他们更加文明化和正规化,但同时也机械化且非个人化。
不过,历史不是个人而形成的,而是由无数人的创造和发展不断形成的。纵观历史,曾有无数充满光辉的人物出现,但要知道,他们的机会也是由很多人创造的。
减少个人崇拜,多一些自我认可,在这个自由开放的时代活出自我,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