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只是一个宫女,为何是以皇室成员身份下葬的?
众所周知苏麻喇姑只是一个宫女,但是她死后是以皇室成员葬礼风光下葬,还有皇子们为她披麻戴孝守灵,并且皇帝还亲自下旨给她修建坟墓,她是做了什么,可以这么搞特殊?
苏麻喇姑的本名叫作苏茉儿,名字属于蒙古音译过来,她的名字汉语本意为口袋的意思,后来岁数大了之后改满语名字为苏麻喇,这个名字汉语意思为大口袋之意,而姑字则是宫廷中在她年长之后对她的尊称。
苏麻喇姑自幼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贫困的游牧家庭,由于家庭贫困,所以她在十几岁时就被卖到了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的府上当丫环,进入科尔沁贝勒府之后,苏麻喇姑被分配给宰桑布和的女儿布木布泰当贴身服侍的丫环。
布木布泰这个名字说起来很多人都会陌生,其实布木布泰就是清朝历史上的大名鼎鼎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庄妃、顺治皇帝的老妈以及康熙皇帝的祖母。
苏麻喇姑从十几岁与孝庄在一起,此后又陪着孝庄离开科尔沁远嫁皇太极,一直到孝庄更先去世时两人一直相伴六十来年从未分开,苏麻喇姑与孝庄名为主仆,实际上情同姐妹,为了陪伴孝庄,苏麻喇姑一生没有出宫嫁人,没有自己的生活,一直陪伴着孝庄,两人这种相依相伴的感情甚至都超越了亲姐妹之间的感情。
皇太极去世时孝庄年仅31岁,也就是说孝庄从31岁就开始守寡,而苏麻喇姑其实本来在30岁时就可以出宫自主婚配,但是她不忍孝庄年轻守寡,因此她宁可牺牲自己的人生,也要一起陪伴着孝庄。
而且苏麻喇姑自幼就聪明伶俐,她在孝庄身边很快就精通了蒙、满、汉三种语言,时常为孝庄出谋划策。因此苏麻喇姑办事能力很强,很得孝庄信任和倚重。
皇太极属于猝死,没有立遗嘱,也没有确立继承人,因此导致其弟多尔衮与其长子豪格争位,但是多尔衮继位遭到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重臣索尼、鳌拜等人的反对,阻力很大,可是多尔衮又不想让年长的豪格继位,所以一度局势十分僵持。
而擅长观察局势,比较有野心的孝庄就趁机派苏麻喇姑去游说多尔衮,建议多尔衮放弃继位,既然多尔衮不能继位还不能让豪格继位,那不如就改为支持孝庄与皇太极的儿子年幼的福临继位,这样也不会威胁到多尔衮的势力。
最终孝庄的主意加上苏麻喇姑的游说打动了多尔衮,使得多尔衮决定拥立福临继位,在福临继位后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联合摄政,这样两边都能接受。于是福临就成为了后来的顺治皇帝。
清朝入关之后,多尔衮很快通过政治手段将济尔哈朗排挤出权力中心,最终多尔衮独揽大权,年幼的顺治也就成了多尔衮的傀儡。多尔衮为了更好地操控顺治,禁止孝庄与顺治母子见面,规定母子二人每三个月见一次面。
在这种情况下,苏麻喇姑以丫环的身份自然能比较自由地见到顺治,因此她经常代替孝庄去探望照顾年幼的顺治,并给予顺治母亲的关爱。
而到了后来,顺治成年生了儿子康熙,幼小的康熙感染了天花传染病,当时的天花传可谓是不治之症,无药可治,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顺治的不少儿子都是幼年死于天花夭折,甚至顺治本人最后也死于天花。
按照当时对待天花的办法就是将患者与正常人隔离起来,让其靠自身免疫系统痊愈,如果熬不住,那就只能等死了。即便是皇子的康熙也不例外,他得了天花之后就被隔离在了宫廷之外,只有极少数人服侍他,可以想见当时年幼的康熙有多么孤立无援。
天花病毒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凡是得过天花病毒的人只要不死,将来就会终身对天花病毒免疫,而苏麻喇姑很可能是幼年得过天花病毒,所以她主动向孝庄申请承担起了照顾幼年康熙的任务。就这样在小康熙得天花时,是苏麻喇姑给予他母爱关怀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才最终使他熬了过来。
此后康熙八岁继位,孝庄又让苏麻喇姑继续教导康熙启蒙,教康熙学习满汉文字和宫廷礼仪。在第九代礼亲王爱新觉罗·昭梿所著的《啸亭杂录》中就曾记载:仁皇帝幼时,赖其(苏麻喇姑)训迪,手教国书,故宫中甚为高品。
在《啸亭杂录》中也点明了苏麻喇姑不同于一般宫女,她对康熙有抚育和教导之恩,所以才会格外受到康熙的礼遇。
其实历史上康熙何止是礼遇苏麻喇姑,他对待苏麻喇姑犹如母亲一般,康熙虽然是一代雄主,但他也有悲惨的身世,他8岁丧父10岁丧母,可以说自幼就是父母双亡,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对他照顾无微不至的苏麻喇姑也被他视为母亲一般,康熙年长之后经常在公开场合称苏麻喇姑为额娘,也就是母亲的意思。
由于康熙对苏麻喇姑的尊敬,再加上苏麻喇姑为人心地和善,宽容大度,因此宫廷上下,上至妃嫔,下至宫女太监都对苏麻喇姑十分尊敬。
当然,苏麻喇姑对孝庄极为忠诚,还对顺治和康熙父子两代都有恩惠,为了服务孝庄祖孙三代人,苏麻喇姑终身没有出宫没有嫁人,她也值得康熙的尊敬与礼遇。
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这一年对苏麻喇姑打击很大,因为这一年苏麻喇姑效忠了六十多年,陪伴了六十多年的孝庄去世了,孝庄去世的这一年75岁,苏麻喇姑年纪与她相仿,因此对同样70多岁的苏麻喇姑打击很大。
此后苏麻喇姑一度意志消沉,想绝食为孝庄殉葬,康熙得知这个情况后,十分着急,正好康熙第十二子胤祹出生不久,于是康熙就把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拜托苏麻喇姑帮自己抚育胤祹,其实康熙是想通过让苏麻喇姑抚育胤祹转移她的悲伤情绪,好能打消为孝庄殉葬的想法。
康熙这一招果然奏效,此后苏麻喇姑打消了为孝庄殉葬的想法,全心全意抚育胤祹。苏麻喇姑除了抚育胤祹之外,还有着精神寄托,那就是她极为笃信藏传佛教,晚年一直是坚持吃素,而在藏传佛教中有说法,每年年终之时,要喝掉自己身上的洗澡水,代表着忏悔这一年所造的罪业。
所以苏麻喇姑也是在孝庄去世之后虔诚礼佛,养成了喝洗澡水的习惯。在昭梿所著的《啸亭杂录》中如是记载: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昭梿是礼亲王代善的六世孙,是嘉庆时期第九代世袭的礼亲王,他生平更爱撰写民俗和文史资料,其所著的《啸亭杂录》虽非官方正史,但连官方正史的《清史稿》都是依据《啸亭杂录》的内容所修撰,因此《啸亭杂录》记载的苏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还要喝掉洗澡水的事情可信度非常高。
既然喝掉洗澡水属于是藏传佛教的讲究,代表着忏悔罪业,那么苏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这又是什么讲究呢?
其实苏麻喇姑这一年洗一次澡的讲究还属于蒙古人的习俗,蒙古草原属于内陆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古代的科技又不如现代这么发达,再加上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有的时候不一定能找到水资源,饮用水都很紧张,所以更不舍得洗澡了。
因此蒙古牧民基本都能忍受保持一年不洗澡的事情,即便现代一些偏远地区的牧民也基本都是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一年半载才洗一次澡,也都是正常事。
当然,在当时一年洗一次澡的习俗也只限于贫苦的中下层牧民,在上层贵族洗澡就比较随意了,否则像贵族出身的孝庄,如果也是如苏麻喇姑一样一年洗一次澡,那身上得多么有味道,恐怕皇太极都不会对孝庄产生宠幸的兴趣了。
苏麻喇姑不光有一年洗一次澡还要喝掉洗澡水的癖好,她还有一个癖好,那就是生平几乎不吃药,即使生病也坚持不吃药,当然这也是蒙古中下层牧民的习俗。
蒙古人属于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医生也不好找,因此蒙古中下层的牧民有些小病都不会吃药,都是靠自身免疫系统挺过去,但凡去看医生的大多是危急重症,因此蒙古医生大多都善于用猛药治病。现代北方地区常以蒙古大夫来形容下药比较猛的医生,就是由此而来。
除了不好找医生之外,蒙古人还坚信小病小灾是属于上天对自己的惩罚,吃药也没有用,如果上天不把自己罚死,那自然会平安无事。
所以苏麻喇姑有病不吃药也是蒙古牧民的习俗,苏麻喇姑对这个习俗深信不疑,即便她晚年生病时,康熙亲自劝她吃药都没能成功。
但是别看苏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还喝掉洗澡水,生病还不吃药,像这样不讲卫生还不吃药的人,按理说寿命应该不会太长,可苏麻喇姑的身体却非常好,一直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才去世,享年93岁。
苏麻喇姑一直到去世都没有辜负康熙的托付,老十二胤祹被苏麻喇姑培育得无欲无求,没有参与争夺皇位的事情,最终得到了雍正和乾隆两代帝王的善待,以79岁高龄善终,胤祹是康熙所有儿子中结局更好寿命最长的儿子。
在苏麻喇姑去世时,康熙不在京城,正在巡视塞外,在得知苏麻喇姑去世的消息后,康熙十分悲痛,他要求不得立刻安葬苏麻喇姑,一定要等他回京城再看最后一眼。康熙为了苏麻喇姑改变行程,火速回到京城,看了苏麻喇姑最后一眼后,康熙下旨将苏麻喇姑风光下葬。
胤祹对于苏麻喇姑的去世也十分悲痛,毕竟他是由苏麻喇姑抚育长大,因此胤祹主动向康熙申请自己要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送她最后一程。康熙对于胤裪的孝义十分感动,不仅批准胤祹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还让其他皇子每天一人的轮流陪胤祹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
由于孝庄去世后一直没有下葬,棺椁存放在顺治孝陵附近的暂安奉殿内,因此康熙也将苏麻喇姑的棺椁与孝庄一同停放于暂安奉殿内。直到雍正时期,雍正直接在暂安奉殿位置上给孝庄修建了昭西陵,但是苏麻喇姑毕竟生前只是丫环身份,不能入葬皇陵,因此雍正又下旨在昭西陵附近按照皇室陵寝规格特意为苏麻喇姑修建了一座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