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怪谈:弟弟科考失利,母亲打的却是哥哥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07)180

科举考试,是古代朝廷选拔官吏的全国性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之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之一名为“状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大业元年,科举制横空出世,并成为了寒门学子功成名就、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举制在古代中国延续了1300年,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暨1905年,才被废止。

自科举制推行以后,通过科举取得功名走上仕途的学子不胜枚举,在科举考试中不幸失利的书生士子也不计其数。

这不免萌生出了许多关于科举和应试考生们的故事。其中不乏奇闻怪谈,在茶余饭后被百姓们津津乐道。

有一个怪谈被后人啧啧称奇。在这个故事中,考不上举人的是弟弟,但考试失利后母亲却揍哥哥,这是为什么呢?

唐朝怪谈:弟弟科考失利,母亲打的却是哥哥

01、弟弟落榜哥哥挨打

唐宪宗年间,有一个大官名叫李景让,李景让家里有两个弟弟,二弟叫李景温,三弟叫李景庄。

李景让和他的二弟李景温从小颇有才华又刻苦读书,因此,两人先后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

但是,李景让的三弟李景庄,却经常考试失利,李景庄尝试了多次,也没能考上进士。

但李景庄却十分执着,每三年一次的科考他都要参加,一直从唐宪宗时期考到了唐宣宗时期还是没考上。

李景让的母亲郑氏对小儿子的未来忧心忡忡,她尝试说服年过半百、已当上权臣的大儿子李景让。

希望李景让能帮弟弟一把,为弟弟疏通关系,让李景庄也能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一向孝顺的李景让拒绝了母亲的要求,他说,朝廷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就是出于选贤举能的考量,如果通过走后门破坏了规矩、违背了举办考试的初衷。

不仅让科举考试本身失去了公道,还让无能之辈混入了国家治理的队伍,这样做坚决不行。

母亲郑氏不是个不讲道理之人,她知道李景让言之在理,也就没有继续步步紧逼。但是,当小儿子李景庄在科举考试中再次名落孙山之时,又难免感到生气。

不仅气小儿子不争气,也气大儿子没有做到兄友弟恭,因此,一腔怒火无处发泄的郑氏对着不肯帮助自己亲弟弟的李景让一顿教训。

这就演变成了弟弟考试落榜,哥哥挨揍的情况。

唐朝怪谈:弟弟科考失利,母亲打的却是哥哥

渐渐地,李景让家里的“怪事”被流传开来,满朝文武都知道了李景让挨打的原因。

在李景庄多次落榜后,宰相终于看不下去了,他对负责科考的官员说,这一年就把李景庄录取了吧,要不然他的大哥又要挨打了。

于是,经过一番波折,李景庄终于在宰相的帮助下考中了进士,李景让挨打的日子也终于结束了。

02、打儿子也是在救儿子

其实,李景让的母亲郑氏是一个聪明且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妇人。

李景让小的时候,曾经下过一场大雨。这场大雨冲塌了李家后院的院墙,露出了一个装满了钱财的大坑。

李景让兄弟三人十分高兴,正准备把钱拿出来花,却被母亲郑氏阻止了。郑氏告诉儿子,不劳而获会招致灾殃,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学有所成,走上正途。

因此,在郑氏的坚持下,李景让和弟弟们将被大雨冲出来的钱重新埋在了原来的地方,并在上方修筑了新的院墙。

郑氏督导儿子们钻研学业的同时,也告诉他们入朝为官一定要清正廉洁,绝不徇私枉法。

在李景让上任浙西观察使的时候,遇到一名私自谈论造反的将领,李景让下令要军法处置这名将领。

但李景让也没有想到的是,执行军法的人下手太重,竟然将顶嘴的将领活活打死了。

唐朝怪谈:弟弟科考失利,母亲打的却是哥哥

士兵们看到队中枉死了战友,愤愤不平,他们组织闹事,嚷嚷着要向李景让讨个说法。

郑氏听说此事急中生智,她在士兵们对李景让下手之前赶到了朝堂,当众以母亲的身份斥责了李景让。

郑氏破口大骂,说李景让辜负了天子的信任,他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的母亲蒙羞,愧对正直忠烈的祖宗。

郑氏甚至亲自上手,脱掉了李景让的裤子,举着拐杖抽打李景让的 *** 。

在场的人看到郑氏真的将年过半百的李景让按在地上打,也傻了眼,他们只能放弃闹事,上前拉开了这对母子,并劝说郑氏放过李景让。

原本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就这样被郑氏化解了,李景让没有受到其他惩罚,继续当他的大官。

所以,郑氏通过打哥哥的方式让弟弟考取功名,也许并不只是为了泄愤,而是有她自己的考量。

最后,郑氏也确实得偿所愿,在保住大儿子名声的同时,让小儿子考取了功名。

03、母亲教导有方李景让三兄弟功成名就

郑氏的三个儿子在她的谆谆教导下,长大后都十分有出息,且为人正直。

李景让的官职一路从御史大夫做到了西川节度使,最后官至太子少保、分司东都。李景让死后,还被追封了太子太保,赐予谥号“孝”。

不经仕途平步青云李景让还颇有文学造诣,他是唐朝中期的书法家。

据《新唐书·李景让传》记载,李景让的行书足以和古代的书法家媲美,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和收藏。

唐朝怪谈:弟弟科考失利,母亲打的却是哥哥

李景让的一首诗《寄华州周侍郎立秋日奉诏祭岳诗》两篇文章《望春宫赋》《南渎大江广源公庙记》和一联残句被收录进了《全唐诗》,为后人所传颂。

后人对李景让的人品赞誉有加,称道他清醒寡欲、廉洁奉公。

最后李景让终老于老家洛阳,在李景让72岁高龄去世的时候,他的家里没有因为当了一辈子官积攒下财物。

李景让的二弟李景温也是一名以美政闻名的官员,曾经当过谏议大夫、福建观察使、华州刺史和尚书右丞。

李景让好不容易考上进士的三弟李景庄也当上了刑部侍郎。

04、小结

父母是孩子三观形成是之一任老师,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原生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

正因为郑氏秀外慧中、为人正直且善于教导孩子,她的儿子们才能在她的教诲中成长为刚正不阿、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5/187633.html

“唐朝怪谈:弟弟科考失利,母亲打的却是哥哥” 的相关文章

程咬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吗 当时的程咬金在做什么

程咬金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吗 当时的程咬金在做什么

还不知道:戏里戏外的程咬金,到底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末唐初,英雄辈出,在这乱世年代,涌现出一批英雄好汉。在演义评书中,程咬金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好汉。他手拿八卦宣花斧,凭着三板斧,劫皇杠、反山东、取金堤、立瓦岗,号称混世魔王。演义中的程咬金如此...

三十年不上朝对朝廷没有任何影响,万历帝做出了哪些改变?

三十年不上朝对朝廷没有任何影响,万历帝做出了哪些改变?

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万历皇帝因为宠爱郑贵妃,想立他和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这件事遭到了维护“嫡长子制”的大臣们与太后的坚决反对。万历皇帝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竟然三十年不出宫门。而且“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以至于...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位战将,每一位统兵打仗都是响当当的,都能独当一面,在演义中,五子中除了于禁兵败羞愤而死,剩下四位都是中箭而死,分别是张辽、乐进、张郃、徐晃,而在正史中,只有张郃中箭而死,剩下的几位...

庆贵妃陆氏出身不高,为何能一生享尽殊荣?

庆贵妃陆氏出身不高,为何能一生享尽殊荣?

庆贵妃陆氏是乾隆后宫里非常特殊的一个妃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庆贵妃陆氏的出身,在《清史稿》中并没有记载,只是说她是陆士隆之女。陆士隆是汉人,也并不是权高位重的官员,因此,陆氏坐定了是汉女出身。根据满清后宫祖制,皇帝的嫔妃必须从满洲八旗显贵中择选。因此汉女想在后宫占一席之地,...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对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为何汉朝只是出嫁公主而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与匈奴人和亲制度始于汉朝汉高祖刘邦时期,但是好奇的人会发现在历史上汉朝与匈奴和亲的过程中,都是汉朝一直在给匈奴出嫁公主,却不见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为妻,这和后来的清朝推行的满蒙和亲政策...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选择十五子嘉庆做继承人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选择十五子嘉庆做继承人

对乾隆和嘉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有17个儿子,嘉庆只是第15子,为何乾隆会选他做储君?我国的封建王朝,他的皇位继承大多遵循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代是个例外,因为清代是个女真人建立的王朝,所以在皇位(汗位)继承方面,并没有遵循汉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大清的建立...

赵宗谔:信安郡王赵允宁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赵宗谔:信安郡王赵允宁之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赵宗谔(?~1082年),字号不详,河南开封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太宗赵炅曾孙,信安郡王赵允宁之子,宋英宗赵曙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起家右武卫将军,历任睦州、深州、沂州防御使,进封虢国公,历任保静军(宿州)、集庆军(亳州)、镇南军(洪州)三镇节度使,同平章事...

历史上项羽不愿过乌江东山再起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项羽不愿过乌江东山再起的原因是什么

项羽出身高贵,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古代,提起楚汉,相信大家都会想到项王的英姿飒爽,历史总是由成功者编造的,虽然项羽是失败者,但是对于这位落难英雄,刘邦倒也没有刻意去遮盖住历史的真相,刘邦也认可这位项王是一位英雄,可惜最终还是败给了身为小人的刘邦。很难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