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与窦婴之间有何恩怨?为何田蚡要置窦婴于死地?
田蚡,西汉时期长陵人,西汉初年外戚、宰相,孝景王皇后同母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田蚡不算忠臣也不算奸臣,只能算是个自私的人,投机取巧,只为自己的利益做事,并且田蚡本身对社稷没有什么帮助。
忠臣和奸臣更大的区别,就是对国家和历史的影响力,从这点判断的话,田蚡对国家和产生的影响,不是因为他本身的能力,而是借助王太后的关系网产生的增值效益。
就比如田蚡本身并没有什么能力,所以才要广招门客为自己出主意,用来得到执政者,也就是汉景帝,汉武帝,以及王皇后的认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王太后借助田蚡的门客出主意为自己揽权。
说白了,就是田蚡是王太后的政治显像和帮手,所有通过王皇后实现的政治改动,都是借助于田蚡,田蚡就是一个王皇后信任的工具人,就算没有田蚡还有田蚡的弟弟田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兄弟俩换谁都一样,谁干活,谁就得到更大的利益。
只不过田蚡相对于弟弟田胜更加的有野心,而弟弟田胜对于做官根本不感兴趣,所以才由田蚡来当这个工具人。
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王太后的弟弟,田蚡出身在长陵,是王太后的母亲再嫁所生,田蚡从小爱好文辞,喜欢儒学,可能是自己弟弟怎么看都顺眼,王太后认为田蚡有才能,多次向皇帝推荐田蚡做官。
汉景帝时期,窦太后和刘启当政,那时候王娡的娘家还没有显赫起来,田蚡只是个郎官并没有得到重用。
田蚡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除了口才好,爱文词,之外田蚡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个精于人情世故,很懂得什么时候应该蛰伏,什么时候应该展示。
汉景帝初期,当时窦太后执政,窦婴又立下了战功,一时间窦婴在长安非常显赫,而田蚡那时候还只是个入门级的郎官,在权势面前田蚡地下了头,在窦婴面前伏低做小,逢迎讨好,摆着晚辈的姿态。
若是说这是对上官的礼遇,也是太过了,所有的讨好都是有目的的,田蚡的讨好,也是为了借助窦婴的势力和关系网,为自己巩固在在朝中的地位和结交权贵。
田蚡这么做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为自己后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正所谓进庙先拜神,田蚡讨好的窦婴,就等于讨好了窦婴背后的窦太后,汉朝实质上的一把手。
从这点来看,田蚡是个聪明人,很懂得顺势而为,就凭借着田蚡优秀的情商,即使没有什么能力,也还是在汉朝的急流涌动中存活了很久。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去世,汉武帝刘彻继位,封窦太后为太皇太后,王皇后为皇太后,辅助新登基的汉武帝处理国家大事。
汉武帝刚刚上位,头顶上就有两座大山,因为汉朝以仁孝治天下,再加上窦太后辅助汉景帝的资深工作经历,窦太后的地位就更高一些。
王太后的地位名义上略低一些,但是王皇后毕竟是皇帝的亲妈啊,从亲疏上来讲,王皇后与汉武帝更加亲密,所以凭借这个优势,王太后始终在汉朝的政治中心占有一席之地。
在汉武帝初期,刘彻因为初涉朝政,还没有完全地掌握朝政,所以很多事情都由都要经过窦太后的认可才能定夺。
所以窦太后具有皇帝的实权,相当于一个公司集团的更大股东,虽然不会亲自处理政事,但是具有一票否决权,而王太后有孝顺的义务压着,也只有一个建议权,相当于董事会成员,而汉武帝只有执行和建议的权利,相当于现代的CEO,也就是首席执行官。
在这个庞大机构的运行下,汉武帝想要两座大山帮助自己执政,需要将公司集团里更大的肥肉献出来,以帮助自己顺利的掌权。所以经过权衡,汉武帝封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
窦婴和田蚡共同执掌汉朝的军政大权。
汉武帝搞定了两座大山之后,就开始了漫漫的为帝生涯,却没想到,汉武帝从政生涯的之一个障碍,就是自己的奶奶和母亲,汉武帝想要完全的掌权,就需要将这两个女人手中的权利完全卸掉。
本来以为自己的从政之路会一帆风顺,没想到自己更大的靠山会变成自己的拦路虎。
别着急,好戏才刚刚开始。
田蚡因为王太后的关系,一跃成为太尉,可谓是一步登天,可以说田家的荣耀都在此时了,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田蚡上位的之一件事,就是广招门客。
这也是历来权贵名臣的一贯做法,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养门客,其实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关系。门客通过主君获得生存报酬,也趁机会借助主君获取做官升职的机会。主君通过养门客,为自己招来更多的智慧和耳目,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没有能力的田蚡来讲,门客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因为有门客,田蚡可以找人帮自己出主意做事,来稳定自己的官位,同时也为王太后出谋划策,做一些王太后不方便做的事。
上面说了,王太后和田蚡的关系,是姐弟,也是利益共同体,同时也是上下的关系,田蚡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对,所以需要借助门客的能力为自己交差,摆平上头的三个老板。
在田蚡的心里,三位老板哪个都不能得罪,得罪了哪一个都要掉脑袋,所以只能小心地经营着。
在窦太后还在的时候,田蚡事事都看过窦婴的行动,在判断自己的行动,因为从另外一个角度,窦婴其实和自己是一样的处境,窦婴一样的是外戚,同时头顶也有三座大山。
不同的是,窦婴人家做官多年,文武双全,在政绩和军功上面都有所建树,而自己,除了口才和社交能力,没有一点能和窦婴比。
所以在窦婴只是儒学治国的时候,田蚡也追随着窦婴的脚步也支持儒学治国,本来以为有窦婴一起支持儒学治国,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没想到缺惹来窦太后勃然大怒。
窦太后为什么会如此震怒呢?
因为有个不识相的赵绾,将窦太后与汉武帝政见不和的分歧,从暗处翻到了台面上来,竟然直接对汉武帝说,您应该独立掌政,不应该再将政务过问窦太后了。
赵绾说的这句话不知道怎么回事传到了窦太后耳中,窦太后听到一个臣子竟敢质疑掌政人,当然勃然大怒,窦太后是经历过景帝从一个稚嫩少年,成长到一代明君的,她非常清楚汉武帝的心思,也清楚当前的局势。
这种事一般都是在暗中较量的,还没有哪个不怕死的敢直接讲出来了,赵绾这句话正是触及了窦太后和汉武帝那根敏感的红线。
于是窦太后一气之下,将赵绾以及推崇儒学的窦婴,田蚡,王臧等人全部都罢免了。窦婴被罢免了,手里还有用军功挣下的爵位,而田蚡也只有依靠王太后外戚的身份得来的武安侯之位。
但是不同的是,田蚡虽然失去了太尉之位,依然受到了王太后的庇护,经过王太后的周旋,田蚡依然可以参与议论朝政;而窦婴是窦太后的内侄,窦婴曾经因为阻止景帝立梁王为皇太弟而被窦太后记恨,虽然后面窦婴和窦太后的关系有所缓和,但是破碎的关系依然留有裂痕。
窦太后遵崇黄老之学,讲究无为而治,而汉武帝推崇儒学治国,想要大破大立,进行改革,两人的政治观念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而窦婴坐上丞相的位置是因为窦太后的关系。
如今窦婴支持儒学,窦婴推荐的赵绾又支持儒学反对窦太后参与政事,在窦太后的眼里,窦婴就是和赵绾是一个立场,早就不跟自己一条心了,只想要忠于汉武帝。
窦太后多次提拔窦婴,却提 *** 一个反对自己的人,这口气如何能忍,于是就将“白眼狼”窦婴罢免。
所以窦婴和田蚡的地位从这一刻发生逆转。
窦太后历经三朝已经年迈,不久就撒手人寰。这时王太后代替了窦太后的地位,重新提拔田蚡为丞相,田蚡因此一跃龙门,从此显赫。
田蚡上位之后,就大肆提拔自己的门客,甚至不顾汉武帝的意愿,汉武帝渐渐对田蚡不满,田蚡却因为日子过的太得意没有注意汉武帝的态度。
后来,田蚡甚至向汉武帝提出,想要官署办公的地盘给自己扩充家宅,汉武帝一听忍不住讥讽道他,田蚡才罢休。
而窦婴却因为被贬官从此门庭冷落,尝尽了人情冷暖。窦婴不仅怀念曾经做官的日子,想尽办法想要重新做官,但是汉武帝却没有再任用窦婴。
汉武帝其实这时候也已经知道窦婴的能力了,知道窦婴能力有限,脑子还不清楚,所以就没有再任用窦婴,毕竟这时窦婴连窦太后的维护都没有了。
从此窦婴开始自怨自艾,而田蚡走上了人生巅峰。而两人的纠葛才刚刚开始。
窦婴从被贬官之后,一直郁郁寡欢,想要重新做官,只是苦于没有门路,从前讨好窦婴的高官贤达几乎全都不再登门。
就在这时窦婴认识了灌夫,灌夫与窦婴都是被贬官的落魄之人,两人难免惺惺相惜。
这里我们需要介绍一下灌夫,因为灌夫是窦婴和田蚡纠葛的关键人物,是两人的导火索。
灌夫是因为军功被封为中郎将的,后来因为犯错被贬官,后来又一路做到代国国相,后来又因为犯错被贬官,几次起起落落。
灌夫虽然有能力,但是没有办法约束自己,所以遭到了汉武帝的厌弃,再也没有得到任用。
虽然灌夫后来无官无职,但是却在为官的时候累积了不少财富,灌夫的家族还在颖川一带横行霸道,垄断土地,鱼肉乡里,灌夫明知道此事却不加以阻止。
这样看来,灌夫实在算不上是一个好人,不过是凭借依时的军功,侥幸登位而已,若是被有心人翻出来,灌夫现在无权无职,怕是没有办法用官抵过了。
虽然灌夫有种种过错,却是一位擅长交际的人,提出帮助窦婴结交权贵,再次为官。
不久,灌夫就和田蚡府上做客,田蚡听说灌夫最近和窦婴交好,想起曾经自己在窦婴手下受过的气,就想着找回来,故意跟灌夫说,想要拜访窦婴。
灌夫没有多想,只以为田蚡是好意,就替窦婴答应下来。
于是田蚡在赴宴那日,故意姗姗来迟,还在宴席上傲慢地对待窦婴,宴席过后,田蚡派自己的管家籍福告诉窦婴,自己喜欢他手里的某个地方的土地,希望能得到。
田蚡知道窦婴现在想要再次做官,需要贵人扶助,所以才答应赴约,又让窦婴献土地给自己,其实就是给窦婴抛出一个橄榄枝。
如果窦婴识趣,就会乖乖地献出土地,但是窦婴却很生气,认为田蚡是仗势欺人。灌夫更是因此在田蚡的管家籍福面前大骂田蚡。
搞得田蚡不知所措,田蚡是个人精啊,知道窦婴脑子不清楚,虽然生气,但是也没有多记恨他,相反比较记恨灌夫,因为灌夫是个中间人没错,但是田蚡向窦婴索要土地,这件事跟灌夫没有关系,灌夫作为旁观者不应该因为窦婴,骂田蚡怎么怎么样的。
田蚡简直莫名其妙,我招你惹你了,田蚡这个人是很小心眼的,于是很记恨灌夫,并找机会报复灌夫。
后来田蚡将灌夫家族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事情告到了汉武帝面前,灌夫为了保护自己,反击田蚡,也将田蚡收敛土地,私下和淮南王来往的事情告发。
汉武帝其实不愿理会这样的牛皮官司,一来这点过错,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将田蚡怎么样,二来灌夫的父亲已经在战争中死去,灌夫仅存,汉武帝实在不忍心,将灌夫治罪。
但是双方都不依不饶,眼看着事情越演越烈,在这样下去怕是会两败俱伤,于是经过双方的中间人调解,二人达成和解,不再死咬着对方不放。
后来,田蚡要娶燕王的女儿,王太后非常高兴,命令王公大臣都要去,灌夫虽然不愿,但还是被窦婴拉去了。
不料灌夫醉酒,在酒宴上大骂田蚡,田蚡被破坏了婚礼,恼羞成怒,于是要状告灌夫,不敬太后之罪,因为宴席是王太后下令举办的。
不敬皇族,按照汉朝的法律是要处死的。
田蚡寸步不让,还趁机揭发灌夫之前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事,窦婴为了救灌夫,在朝堂上和田蚡争辩起来,说灌夫无罪,还揭发了田蚡私下和淮南王来往之事。
本来这事不干窦婴多大的事,就算窦婴维护灌夫,田蚡也没有因此仇视窦婴,可是窦婴揭发田蚡,这就触及了田蚡的底线,田蚡于是记恨了窦婴。
经查实,灌夫确有其罪,这样一来,窦婴为灌夫辩解的话就被判成了欺君之罪。
田蚡趁机状告窦婴欺君,请求汉武帝判处窦婴死罪,将窦婴收监。
其实窦婴手里有一个先皇汉景帝留下的圣旨,相当于影视剧中的免死金牌,因为景帝看穿窦婴的性格,将来一定会把自己招来祸端,因为窦太后的缘故,怜悯窦婴,就给了窦婴一个免罪的圣旨。
于是,被收监在狱中的窦婴马上让自己的侄子,将救命的圣旨找出来,交给汉武帝救自己。
圣旨交到汉武帝手中,不知怎么的,窦婴有救命圣旨的消息,传了出去,还传到了田蚡的耳中,田蚡不愿宽恕窦婴,于是找人,将窦婴的救命圣旨的备份烧掉了。
田蚡为什么要烧掉窦婴的圣旨备份呢?
因为田蚡就是要置窦婴于死地。
按照规矩,由宫中发出的圣旨,一向准备两份,一份发出去,一份留在宫中记档,一来明晰记录,二来避免伪造,如果圣旨只有一份,就会有伪造的嫌疑。
汉武帝见到窦婴的先皇圣旨很意外,就派人去查,经查实,窦婴的救命圣旨的备份没有了,早就被田蚡烧掉了。
于是,田蚡再次状告窦婴伪造圣旨,应该判处死罪。
其实无论是灌夫在王太后督办的婚宴上醉酒骂田蚡,还是窦婴救灌夫捏造事实,伪造圣旨,就算是真的,对汉武帝来讲都是小事,真正要命的是,窦婴已经没有窦太后的庇护了,窦婴本人又不是朝廷要员。
汉武帝如果维护了窦婴,就是与自己的舅舅和母亲对立,这时汉武帝还没有完全的掌握朝政,为了维护一个失势的人,而得罪自己的母亲,让自家后院起火,朝廷动荡不安,这实在是不明智的。
而窦婴的圣旨又只生了一份,证据确凿,如果不杀窦婴,如何向田蚡,以及王太后交代,于是出于权衡,汉武帝将灌夫灭族,窦婴处死。
没想到,过了一年田蚡过世了。
原来灌夫和窦婴死后,田蚡就夜不能寐,每每入睡都能梦见灌夫和窦婴的魂魄来找自己索命,田蚡还找来巫师为自己算卦,巫师说,田蚡身边正是窦婴和灌夫的魂魄,田蚡知道了更加睡不着觉了,不久之后,田蚡就惊惧而亡。
其实田蚡死得很蹊跷,怎么就那么巧,在窦婴和灌夫死后一年就死了呢?
于是后世有人猜测,田蚡有可能死在了汉武帝的手上。
其实仔细一想很有可能,因为汉武帝早已不满田蚡已久,田蚡因为小事逼迫汉武帝杀了灌夫和窦婴,其实这件事做的很过分,窦婴与汉武帝虽然并没有那么亲近,毕竟也是窦太后的内侄,田蚡简直嚣张至极。
如果田蚡活在世上,帮助王太后左右朝政,汉武帝何时才能够完全掌握朝政,所以说,汉武帝如果使了什么手段杀田蚡,也算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