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崖山海战是什么结局?十万南宋军民为何选择跳海而死?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5-12)120

1279年,南宋最后的抵抗被金军完全覆灭,一场崖山海战为南北两宋的历史画上句号,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崖山海战,宋朝十万军民蹈海而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这是一个让人闻之心情激荡的历史事件。她激励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儿女们百折不挠,誓死保家卫国。这种精神力量是强大的,其悲壮事迹也是毋庸置疑的。

崖山海战是什么结局?十万南宋军民为何选择跳海而死?

不过,当我们在激动之余,似乎又想到一个问题。要知道,当时崖山海战中,宋朝军民还有十多万人马。这十多万人马,其实是一个不小的力量。既然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其蹈海而死,为什么不和敌人血战到底呢?

我们经常在电影电视中看到这样的镜头,那些英勇的将士最后时刻,会说一句,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这是一种豪迈的精神,一种视死如归的品质。就像唐诗中“醉卧沙场君莫笑”一样,有一种把生死置之度外超然风骨。这种风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既然有这种传统,崖山海战的南宋军民,就应该放手一搏。如果和蒙古军队同归于尽,就算杀不了十万人,杀几万蒙古人,也会给蒙元造成重要损失。那么,当时南宋军民为什么不这样做,而要蹈海白白牺牲呢?

所以,这件事显然还是有疑惑的。那些蹈海而死的人,他们最终没有做出和敌人同归于尽的举动,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

当临安被蒙古人攻破的时候,张世杰、江万载等人,在谢太后的密令下,拥戴着两个小王子,带着十数万军民往南转移,企图在南边开辟根据地,壮大力量,寻找战机,打败蒙古人,重新复国。

其实,这场转移,一开始就处在非常不利的状态下。一来,正印天子宋恭帝和谢太后都被蒙古人抓到大都去了,转移的军队中,只有两个年幼的小王子,仅仅有一点点象征意义,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靠大臣们来带队。但是大臣们中,无论张世杰、江万载、陈宜中,还是文天祥、陆秀夫,都没有一个人具有足有的影响力,能够把所有的人捏合起来。这也就造成了群龙无首的局面。

再一点,这一次向南转移,和北宋灭亡后,赵构等人的转移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时候,虽然中原被金国占领了,还可以到江南。可这一次江南也被占领了,他们就只能到沿海。沿海的立足之地,实在太少了,根本就没有腾挪的空间。这有点像古罗马时期,斯巴达克斯起义的时候,不北上去欧洲大陆,却试图渡海往希腊转移一样,空间非常有点。那一次,斯巴达克斯失败了。这一次,南宋军民成功的希望,显然也不会很高。

随着蒙元军队的不断追击,一开始就出现的隐患,也逐渐增大。两个小王子不但年纪小,而且还有一个夭折了。另一个落水,虽然没有夭折,但是宋军大将江万载却因此牺牲了生命。群龙无首的问题更加严重。张世杰有些志大才疏;文天祥精神力量强大,可惜指挥作战能力不强;陈宜中则有些胆小自私,却偏偏很固执,还要排挤其它朝臣;陆秀夫、江万载并未处在权力核心,江万载还为了救小皇帝,还溺水死亡。总之,南宋军民没有坚强的,而且是统一的领导。

崖山海战是什么结局?十万南宋军民为何选择跳海而死?

没有作战空间,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张世杰等人本来准备定都泉州,以此作为大本营,和蒙古作战。但是把控泉州的商人蒲寿庚,不但不同意,而且还一怒之下,追杀南宋皇室成员,助纣为虐。后来,南宋军队沿着海边狭窄的地段,一直转移到崖山。

到了崖山以后,张世杰不愿意再东躲 *** ,决定和蒙古军队决一死战。张世杰虽然打定了这个主意,但是他在排兵布阵上很成问题。他在崖山前把海船一字排开,又用铁链连在一起,形成陆地的样子,准备在这上面和蒙古军决一死战。

为什么说张世杰的这个布阵很成问题呢?因为如果想决一死战,在陆地上显然更好一点。如果说想利用船战的灵活性,那就不该把船用铁链连起来,而且很容易遭受火攻。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赤壁大战的曹军就是典型的例子(后世陈友谅又重蹈覆辙)。张世杰作为一个武将,不会不明白。他明白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觉得张世杰当时有两个考虑:一是想把蒙古人引上船作战,二是害怕南宋军民逃遁。只要在船上作战,南宋军民想逃遁都不可能。

不过,张世杰的想法,全都是白费功夫。蒙古人并不上船作战,他们只是对着张世杰摆出的船阵,一通火攻。这样一来,船上的南宋军民,不但没有和蒙古军决一死战的机会,而且因为战船被锁起来,想要逃走,都不可能了。最终,走投无路的南宋军民,只可能跳海了。

我们不能说南宋军民不想杀敌,但他们连杀敌的机会都找不到,这有什么办法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88463.html

“崖山海战是什么结局?十万南宋军民为何选择跳海而死?” 的相关文章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 乾隆晚年时期为何杀和珅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 乾隆晚年时期为何杀和珅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乾隆皇帝很“自恋”,号称十全老人,晚年为什么没有杀和珅?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乾隆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长寿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时间长达64年之久,同时他一生创作多达四万多首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多产的诗人。乾隆帝其实很“自恋”,在晚年为了体现自己的功...

吕布麾下的八健将分别是那些人?他们实力怎么样

吕布麾下的八健将分别是那些人?他们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第一猛将,除了有高顺这样的大将,手下还有八位健将,分别是 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这八健将,实力到底如何呢?同样是猛将,张飞手下有十八骑燕将,吕布的八健将和张飞这十八骑燕将比起来,谁更厉害呢?濮阳...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商鞅作为秦国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后为何落到被车裂的下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商鞅最后受车裂之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国的崛起归功于“商鞅变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将自己的法家思想贯彻到了治国之道上,让秦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商鞅是秦国的大功臣,但为什么最终他却落得车裂的下场呢?首先...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范年轻时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便为东吴效力。先后随孙策攻破庐江郡 ,攻克陈瑀,平定七县;随周瑜征战赤壁,因功拜裨将军,领彭泽郡太守。吕范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

关羽都已经投降过曹操了 此事为何没有影响到关羽的声誉

关羽都已经投降过曹操了 此事为何没有影响到关羽的声誉

还不知道:关羽投降曹操是历史事实,但这件事对他并没有影响,这究竟为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关羽的一生中,他投降曹操是一桩让大家争议的公案。有人为此对关羽颇有微词,甚至在民间传说中对此也有体现。传说中关羽为了表白自己对刘备的忠心,他将刘备赐予的绿袍穿在曹操赐予的...

李善长最后没能躲过朱元璋的屠杀,是为何?

李善长最后没能躲过朱元璋的屠杀,是为何?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李善长是明朝第一文臣,在帮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建立大明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深受朱元璋信任与重用。既然李善长为明朝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何还要处死他呢一,投靠朱元璋李善长自小就博览群书,很有智谋。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

韩信被称为兵仙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

韩信被称为兵仙 韩信到底有多厉害

对兵仙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韩信被称为兵仙?在韩信之前,出过许多著名的军事将领,比如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助吴王阖闾称霸的孙武子;安定齐国边患的司马穰苴(田穰苴);创立魏武卒扬威河西的吴起;号称鬼谷子两大高徒的孙膑、庞涓;战国后期四大名将:秦白起、王翦,赵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