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16)171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612年,隋朝大业八年。这一年,隋炀帝调集了上百万大军,前往辽东征讨高句丽。

对于隋炀帝当时到底征调了多少军队,千年以来,在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不过,据史学家们推算,杨广当时调集的主力军队,数量不会低于120万。如果再加上负责后勤补给的运输人员,这场战争当中,隋朝征调的人力总数,不会低于500万!

然而,隋朝倾尽国力,发动的这场战争,最后非但没能灭掉高句丽,反倒是把自己给拖垮了。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还不到四年时间,隋朝便彻底灭亡了!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那么,这场隋朝征讨高句丽的战争,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为何会将隋朝彻底拖垮?在这场战争当中,隋朝到底又犯了哪些错误呢?

隋朝和高句丽之间的矛盾,其实还得从隋朝建立的时候说起。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篡取了北周的皇位,建立了隋朝。此后,隋朝先是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同时对北方的突厥进行分化打击,削弱突厥的力量。然后,到了公元589年的时候,杨坚派大军南下,灭了南陈政权,彻底统一了中原。

隋朝统一天下之后,又再次对北方的突厥,持续进行打击。在隋朝的持续打击下,突厥最终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国力迅速衰退。到了隋文帝在位后期,突厥名义上已经开始臣服于隋朝,无法再对隋朝产生致命的威胁了。

不过,在此期间,隋朝却发现了一个新的敌人。

这个敌人,就是盘踞在辽东地区的高句丽政权。

高句丽政权的历史,同样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时候。最开始的时候,高句丽只是辽东地区一个小规模的部落政权,但是后来,随着中原这边,进入了混乱的三国时代,以及南北朝时代。中原内部常年分裂对立,无暇顾及边疆地区。所以,高句丽才得以不断吞并其他小势力,逐渐发展成辽东地区更大的一个政权。

到了隋朝开国的时候,高句丽已经十分强大。虽然还没有彻底统一辽东和朝鲜半岛,但本身却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了东北亚地区的霸主。东北亚仅存的几个小国,迫于高句丽的强大,也只能纷纷臣服于高句丽。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据史学家估计,此时的高句丽,总人口数应该不低于四百万人。此时的高句丽,已经足以对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相比突厥,高句丽更近似于农耕型文明。如果说,突厥对隋朝的威胁,还仅限于袭扰。那么高句丽和隋朝之间,就是生存的冲突了。

同为农耕型文明,双方都对土地有着根本性的需求。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对于这一点,高句丽的统治者,也是心知肚明。尤其是隋朝建立之后,高句丽在东北亚地区,已经没有了扩张的余地。到了这个时候,高句丽和隋朝的冲突,自然也就无法避免了。

自从隋朝建立开始,高句丽便经常南下,骚扰隋朝的边境。甚至还曾和突厥联手,给隋朝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等到隋朝将突厥彻底打压下去之后,高句丽也只能暂时臣服于隋朝,但即便如此,高句丽依然没有停止对隋朝边境的骚扰。

高句丽的政策其实很简单,既不和隋朝彻底撕破脸,一直保持对隋朝称臣的状态,也不停止对隋朝的袭击,要的就是通过小规模的袭击,不断削弱隋朝边军的力量。

公元598年,高句丽再次派出一万精锐,袭击隋朝的辽西边境。虽然被成功击退,但是也给隋朝造成了不小的折损。于是,在这一年,隋文帝派出了三十万大军,由他的小儿子杨谅统领,从水陆两线进兵,直扑平壤,打算一战灭了高句丽。

但结果,隋朝这次出兵,运气不太好,恰好遇上了一场大风暴。这场恶劣天气,最终导致隋朝的水军几乎全军覆没,葬身于海底。而陆军这边,因为下雨导致道路泥泞,补给跟不上,最后还产生了瘟疫,只能撤退。

所以,这场轰轰烈烈的三十万大军远征,连高句丽的主力军队都没摸到边,便被迫撤了回去。

不过,隋朝的这次远征,对于高句丽来说,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毕竟,单以国力来说,高句丽是怎么都不可能比得上隋朝的。所以,当高句丽见到,隋朝轻易便调动了三十万大军,顿时被吓到了,连忙上表称臣。而隋朝这边,接到高句丽的道歉信之后,也没有继续追究下去。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隋文帝时期的这次远征,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却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隋朝这边,意识到高句丽会逐渐成为心腹大患,开始越来越重视高句丽。而高句丽这边,见识到隋朝的威势之后,也越发有了入侵的念头。

而接下来的十多年里,隋朝这边,隋文帝衰老去世,隋炀帝登基。隋炀帝登基之后,前几年一直忙着修大运河,推行科举制,迁都洛阳。这几件事,极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国力,但同时,也让隋炀帝进一步摆脱了关陇集团的束缚。

当然,与此同时,这些超级工程的进行,也对隋朝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压迫。所以,到了公元609年的时候,山东人王薄首先开始起义,拉起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大旗。

王薄起义之后,各地百姓纷纷开始起义,反抗隋朝的暴政。然而面对这些农民起义,隋炀帝却并不放在心上。这倒不是隋炀帝真的那么昏庸,而是因为,当时隋朝的国家机器,确实还比较强大。这些普通的农民起义,根本无法动摇隋朝的统治基础!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两年里,各地虽然经常爆发农民起义。但是只要隋朝的正规军一到,农民军马上就会被打得土崩瓦解,根本无法抗衡隋朝的正规军。在这种情况下,隋炀帝自然更不会把这些农民军放在眼里了。

真正让隋炀帝在意的,还是北方的高句丽。

隋炀帝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正是因为这种自负的心态,导致他面对国内频繁爆发的农民起义时,根本没有任何反思。反倒是坚定认为,这些农民起义,只不过是一些小麻烦而已,根本不用在意。所以,在王薄起义两年之后,到了公元611年,隋炀帝正式下令,从隋朝各地调集了上百万的军队,前往辽东,征讨高句丽。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隋朝对高句丽的战争,开始了。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之后,隋朝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超过一百万的主力军队,同时开往辽东战场。隋炀帝将这一百多万的隋朝大军,分为二十四路,从陆路进攻。另外,隋朝名将来护儿,单独率领一支军队,走海路进攻,直接向平壤方向进攻。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消息传来之后,整个高句丽都吓傻了。

要知道,当时的高句丽,满打满算也就四百多万人。所有能够拿兵器的男人加起来,可能都不到一百万。而隋朝这边的百万大军,那可不是东拼西凑出来的,而是真正的百战精锐。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当年隋朝南下灭陈的老兵。

如此规模的大军,显然已经足够横推高句丽。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战术,都显得无比苍白。而当时的隋炀帝,以及很多隋朝高级官员,似乎也都是这么想的。

但问题是,随着隋朝大军抵达辽东,接下来的情况,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公元612年三月底,隋军先锋首先抵达辽河沿岸。辽河是高句丽抵御隋军的之一道防线,虽然远远比不上长江那么宽阔,最宽也就不到300米,远称不上是什么天堑。但高句丽却很好地利用了辽河的优势,在隋军渡河期间,突然发起袭击,令隋军伤亡惨重。

最后,隋军虽然利用了人数的优势,强行碾压,突破了辽河一线。但这一战的失败,却挫败了隋军的士气。

突破辽河一线之后,接下来,隋军主力开始聚集于辽东城一带。辽东城就是今天的沈阳地区,在隋朝那会儿,这里是高句丽最重要的一座大城。隋军想要继续北方,自然要首先攻克这座辽东城。

但是,在进攻辽东城期间,隋军指挥混乱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了。

因为军队规模实在太过庞大,在出征之前,隋炀帝曾经下令,所有军队将领,不得擅自突进。如果要展开军事行动,必须先向隋炀帝报告,同时通知自己周围的友军,然后才能开始行动。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这个命令本身倒是也没错,可以有效防止某些将领,贪功冒进。但问题是,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光靠请示打仗,怎么可能抓住战机?所以,在进攻辽东城的过程当中,就算隋军抓住了进攻机会,往往也会因为请示,贻误了战机。

更可笑的是,在进攻期间,隋军曾经数次攻破了城墙,马上就要攻入辽东城。但结果,就在城墙刚刚被破的时候,高句丽这边马上请求投降。按照隋炀帝的命令,只要高句丽投降,隋军必须先去通报。等到隋军通报完以后,高句丽这边,早就修好了城墙,继续抵抗。

而且,这种事情,不是发生了一两次,而是好几次。

百万隋军围攻辽东城,最后在隋炀帝的指挥下,这场仗打得就像闹着玩一样。

所以最终,隋军在辽东城这边,僵持了一个月,都没能攻下这座辽东城。如此一来,隋军的士气自然也就更加低落了。

反观高句丽这边,见到百万隋军,竟然被一座辽东城挡住了脚步,抵抗的信心也越发充足。与此同时,从海上进攻的来护儿,靠着强大的隋军战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但在这之后,隋军内部却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提议,要马上乘胜追击,也有人提议,要等到大部队汇合之后再进攻。

最后,因为内部意见不同意,来护儿不得不只带领四万精锐,登陆朝鲜半岛作战。然而隋军登陆之后,却中了高句丽的埋伏。如果这个时候,隋军水师整体压上,或许还有胜利的可能。但正是因为分兵,导致来护儿兵力不足,所以最终大败而回。

此战之后,身为隋军名将的来护儿,仅仅率领千余亲随逃脱,最终和残存的隋军水师汇合。但在这次失败之后,来护儿再也不敢主动进攻,甚至不敢去接应其他隋军。所以,隋军水师这边,基本上也就等同于退出了战场。

随着隋军两线作战,全部失利,接下来,高句丽开始反击了。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当时隋军内部,有一位叫宇文述的大将军。这个宇文述,就是隋唐演义里面那个大奸臣宇文化及他爹。实际上,演义小说里面很多宇文化及的故事,都是取材于他爹的真实经历。至于宇文化及,本人其实就是一个纨绔子弟而已。

宇文述是杨广的心腹手下,所以在这次出征当中,宇文述也被重用,麾下统领了三十多万隋军主力。按照杨广的计划,宇文述会率领这三十多万的隋朝精锐,从扶余地区直接跨过鸭绿江,进攻高句丽腹地。

但结果,宇文述为了追求行军速度,导致隋军并未带足粮草补给。高句丽便利用这个弱点,引诱宇文述孤军深入,一路杀到了平壤城下。等到了平壤之后,早已埋伏好的高句丽主力,便利用这个机会,对宇文述大军进行了合围。

这下,宇文述大军便只能惨败了。据史书记载,宇文述过鸭绿江的时候,麾下总计三十万五千人。但等他逃回辽东城一带的时候,麾下就只剩下不到2700人了!

整整三十万隋军精锐,就因为宇文述个人的失误,埋骨辽东。

因为宇文述的战败,隋军不得不暂时后退。再加上随着进攻的时间越来越长,天气越来越冷,隋军只能撤回国内。隋炀帝之一次征讨高句丽,便以这样的结局而告终了。

不过,对于自己的失败,隋炀帝并不愿意接受。隋炀帝是一个很自负的人,让他接受失败,几乎不可能。所以,哪怕隋军已经战死了数十万人之后,隋炀帝依然不肯后退。而是继续从全国范围,征调补给,打算来年再战。

第二年,在隋炀帝的强行征召下,隋朝精锐再次汇聚于北京地区,准备再次开赴辽东作战。这一次,杨广总算是学聪明了一些,给予了麾下将领一部分自 *** ,允许他们自己进攻。

然而,经过去年的战争之后,高句丽这边,此时却是信心十足,将大部分精锐,都聚集在辽东城一线,打算直接和隋军正面抗衡。在这场战争当中,双方打得都极为惨烈,损失惨重。不过大体上来说,隋军靠着人数上的优势,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隋炀帝即将攻破辽东城,歼灭高句丽主力的时候,一个意外却突然发生了。就在隋炀帝指挥前线军队作战的时候,隋朝的大贵族杨玄感,忽然在杨广大军身后,起兵反叛。

杨玄感的反叛,直接导致杨广大军补给断绝。所以,杨玄感起兵之后,杨广只能迅速和高句丽议和,然后迅速率军回国,镇压杨玄感的叛乱。

最终,在隋炀帝的暴力镇压下,杨玄感被迅速平定。但这场叛乱被平定之后,杨广却不顾一切地大肆株连,牵连了数万人。

因为杨玄感本就是隋朝的高级贵族,之前追随他的人,很多也都是隋朝的高级贵族。所以,杨广的这次株连,直接触及了隋朝统治阶层的根本。自此之后,很多世家大族,都再也不愿意支持杨广了。

更要命的是,在此期间,各地起义军开始逐渐做大。演义小说里比较有名的那些隋末起义军,比如瓦岗军之类的农民军,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做大。

面对混乱的国内形式,杨广依然不肯认输。在这之后,杨广开始继续从全国征调军队,打算再次征讨高句丽。

但这一次,当隋炀帝发出征召令之后,却出现了讽刺的一幕:很多士兵接到征召令之后,即便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也要在路上逃跑。甚至就算到了前线,这些人依然想着逃跑,宁可加入农民军,也不愿去辽东作战。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之前两次的惨败,让大家已经产生了恐惧感。如果逃跑,或许还有一丝活下去的机会。但如果去了辽东,几乎就必死无疑。这种情况下,大家自然想要逃跑。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另外,经过杨玄感之乱以后,很多隋朝高级官员,也不再支持杨广,工作开始逐渐偷工减料。所以,隋军逃跑的现象,开始越来越多。就算杨广用最残酷的手段,处决那些逃跑的士兵,依然无法稳定军心。

但即便如此,杨广仍是不肯罢休。在大部分军队,都没有按时抵达前线的时候,杨广依然强行下令,带着麾下仅有的一部分军队,前往辽东作战。不过这一次,隋军却开始接连取胜。因为之前的两次征讨当中,高句丽的主力军队,已经被隋军消灭了许多,所以这次开战之后,隋军的阻力才会小了很多。

此后,隋军名将来护儿,率领麾下军队,在大连金州地区,打垮了一部分高句丽军队,终于在高句丽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此后,来护儿打算直接率领军队,从这个缺口突破,一口气打到平壤,彻底解决高句丽。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就在隋军刚刚占据上风的时候,杨广却变卦了。

就在来护儿准备向平壤进军的时候,高句丽国王担心战败,便主动向隋朝请降。而杨广接到高句丽的投降信之后,似乎也有点‘借坡下驴’的意思,竟然直接下令,要隋军全部撤退了!

此时的隋军,如果强行进攻,说不定真的有可能一口气打下平壤,彻底灭了高句丽。但就是因为杨广的一句撤退,之前所有的牺牲,都成了笑话。

更讽刺的是,当杨广撤回洛阳之后,高句丽却并没有按照约定,直接由国王前来,向杨广投降。此时的杨广,顿时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要再次征召军队,前去征讨高句丽。

然而这一次征讨,杨广一直到死,都没有等到。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因为在隋炀帝三次征讨之后,隋朝几十万的主力军队,都已经折损在辽东地区。随着主力军队消失,隋朝在各地的统治,也开始逐渐土崩瓦解。就在杨广撤回洛阳的同时,隋朝各地已经狼烟四起。此时的隋朝,连镇压内部农民起义,都已经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自然没能力再去征讨高句丽了。

就这样,隋炀帝劳师动众,三次征讨高句丽,最后却是以失败告终了。而随着各地农民军开始逐渐起义,仅仅两年多以后,隋朝的统治便彻底土崩瓦解。三年之后,杨广麾下的禁军反叛,一代暴君杨广,最后终于被自己麾下的禁军所杀。

纵观隋朝三次征讨高句丽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隋朝之所以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负责领兵的皇帝杨广,指挥能力实在太差,根本不会指挥大规模战争。第二,当时的隋朝,国力已经透支得太过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杨广强行征召军队,自然也没什么好结果了。

如果杨广能够慢一点,把这些事情,放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去做,那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89123.html

“隋朝派遣大军讨伐高句丽,为什么最后惨败?” 的相关文章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研究学问而有智谋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研究学问而有智谋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

韩通是什么人?他最终为何没能保住柴氏江山?

韩通是什么人?他最终为何没能保住柴氏江山?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显德七年(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军攻入都城汴梁。韩通听闻赵匡胤造反,急忙从皇宫往家赶,准备誓死对抗乱军,保卫柴氏江山。但韩通出宫没多久就遇到乱军军官王彦升,被其杀害。那韩通为何无法阻止赵匡...

历史上曹丕与曹植本是兄弟,为何二人关系不好?

历史上曹丕与曹植本是兄弟,为何二人关系不好?

曹丕和曹植是亲兄弟,他们都是曹操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曹丕已然贵为魏文帝,为何还是不放过弟弟曹植呢?严格意义上来说,曹丕还是饶了曹植。之所以一开始想除掉曹植,主要是由于曹植给自己带来的些许隐患。夺嫡,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最残酷的宫廷...

蓝玉谋反是真的吗 朱元璋为什么要执意杀他

蓝玉谋反是真的吗 朱元璋为什么要执意杀他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何执意要杀了蓝玉?蓝玉谋反是不是真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388年,明朝发生了一件震惊三观的“蓝玉大丑闻”,手握重兵的大将蓝玉,在押送元朝皇帝和妃子们回京的途中,奸污了元妃,导致元妃受尽侮辱自杀。此事,激怒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忍了,开国大臣蓝...

霍显是什么人?霍光死后她做了哪些事情?

霍显是什么人?霍光死后她做了哪些事情?

霍显,西汉时期大将军霍光之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霍显与人私通的目的不明显,但霍显不守妇道、骄奢放纵倒是真真要了霍家宿命。霍光娶了这样的媳妇,用今天的话说,死了也不瞑目,真是够够的了。如果上天再给霍光一次机会的话,我想他会说,绝不娶此等女人为妻。一、霍光与霍显霍光与霍显不是兄妹而...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黄忠在三国武将排名中不许褚高,是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汉末三国,名将辈出,因为演义的渲染,民间有一个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吕布排在第一,无可争议,其他的有些出入,但是,基本都能说得过...

姜维十一次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姜维十一次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真是纸上谈兵吗?十一次北伐,真实战绩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公元234年,为蜀汉操劳一辈子的诸葛亮,人生已到油尽灯枯之境。眼见大业未成,自己就将远去,落幕那一刻,诸葛亮的思绪定然是不甘的。唐代诗人罗隐在《筹笔驿》诗句中道尽了诸葛亮的不甘...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宋仁宗身为皇帝脾气为何那么好

对宋仁宗为什么脾气那么好? 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仁宗赵祯,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宋仁宗在位的时候,虽然他的才华、谋略、经历、军功都算不上十佳,但是他在人格上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好”皇帝,他宅心仁厚,仁慈善良。据说宋仁宗在驾崩后举国痛哭,就连契丹国...

评论列表

陈丹
陈丹
4分钟前

作为隋朝皇帝,杨广在三次征讨高句丽的过程中指挥失误、急功近利,他的急躁和独断专行导致军队疲惫不堪且缺乏有效策略应对战争局面最终失败告终令人遗憾如果他能更加稳健地处理这些问题或许历史会有不同的结局因此应该慎重考虑长远规划避免短视行为才能确保国家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进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