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不在努尔哈赤发展前期就灭掉他?
老古话说得好:防患于未然。那么明朝为什么不在努尔哈赤发展前期就灭掉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努尔哈赤,有“凭借十三副铠甲起兵”的传说——铠甲有十三副,兵马能有多少?他的起兵规模能有多大?而关外大大小小的土匪武装有多少,明 *** 管得过来吗?
在正史之中,努尔哈赤也的确有十三副铠甲,但不是靠这十三副铠甲起兵反明的。《清史稿》中这样写:
太祖既归,有甲十三。五城族人龙敦等忌之,以畏明为辞,屡谋侵害,遣人中夜狙击,侍卫帕海死焉。
看到没有?在这段记载里,努尔哈赤是跟“族人”相攻伐,而不是对抗明朝的。
事实上,“关外”之地属于明朝,但却不是传统的汉族统治区,明朝统治者采取的是一种半自治的政策:派遣少数地方官,笼拢当地豪强,而不是直接的行政管理。这情形,有点儿像《射雕英雄传》里金人(以完颜洪烈为代表)对蒙古(以成吉思汗、王罕为代表)的政策。
金人有力量与地方官员有限,不足以统治蒙古,所以选择蒙古的一些部落首领,给予封号,以达到间接统治的目的。但金人又担心蒙古不听话,所以故意挑唆,人为制造部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争斗,自己充当裁判,同时坐山观虎斗。这办法,一直到现代,鹰酱和约翰牛都采用过。
明朝对关外的少数民族,也是这样的政策:一边打,一边拉;弱的就扶起来,强的就摁下去。
努尔哈赤在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对建州女真各部展开兼并战争、统一建州各部的同时,也在接受明朝的任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被明廷任命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明万历十七年,受封为都督佥事(《清史稿》:“明以太祖为建州卫都督佥事”)。
一定程度上,努尔哈赤是利用了明朝对他的“器重”,来培植个人势力、发展民族实力的。他建立八旗制度,设议政王大臣,创制满文,都是在这一时期。
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才于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自立为汗,建元天命。天命三年(1618年),才正式起兵反明——正式起兵了,也还是白山黑水、苦寒之地的一个小小的割据。
直到在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大败明军,势力才进入辽河流域(今辽宁省范围)。直到这个时候,明朝才真正感受到了威胁。
但是作为明朝统治者,面对着农民起义、连年灾荒、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实在很难意识到边境的小小部落,将来会对自己形成灭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