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20)190

宋朝是大家公认的重文轻武,明朝事实上也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特别是宋朝,还有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明朝时,虽然没有了这个说法,但明朝到了中后期,皇帝除了还保有廷杖和杀人的权力,实际上,国家的治理,还是丢给了文官集团。

两个朝代在皇权和文官集团的博弈上,以及文官集团慢慢崛起的方式上,其实有很多共同点。

宋、明两朝的开国皇帝,毫无疑问都是在努力提升皇权,压制臣权的。

宋太祖赵匡胤改变了以往大臣跟皇帝坐而论道的工作方式,撤去了奏对时给大臣准备的坐椅。

他设计的官帽的样式,也是为了避免大臣们在上朝时互相交流,这些,都是有意强化皇权的反应。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兴大案,篡改孟子著作中不利于皇权的言论等种种行为,也是为了强化皇权。

两位开国皇帝的目的是一致的,赵匡胤从没有过“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言论和想法,朱元璋就更不用说。

他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朱元璋更有底气,“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功绩和“自古以来得位最正”的金身,让他能稍许肆无忌惮。

赵匡胤就没那么强势,底气没那么足,加上直到他去世,也没有真正完成全国的统一,无法在内部搞改革和集权,所以在方式上温和的多。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宋、明两朝,文官集团的崛起,都是在开国皇帝去世之后,且机遇和方式几乎一模一样。

宋太祖之后的皇帝是宋太宗赵光义,明太祖死了四年后,明朝的新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这两位太宗皇帝(朱棣的庙号在嘉靖皇帝执政之前,也是太宗)的共同点是,皇位来得有些问题。

宋太宗的皇位是通过“烛影斧声”而来,明成祖更是公认的篡位。

于是,两位皇帝都需要文官集团予以认同,文人的笔是任何强势的皇帝都要妥协的,包括朱元璋在内。

别看明成祖进南京城后杀了好多不支持他的读书人,灭方孝孺的“十族”时强势无比,对读书人的态度不那么好,可最终,他还是把皇位留给了文官集团力捧的长子。

明朝文官集团的议政权和行政权,在明成祖执政时期,开始大幅度得到提升,内阁权力加重,这也是一种妥协和交换。

明成祖是比较隐晦的妥协,因为他自身的执政功绩也不差。

宋太宗就比较直接了,特别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失败后,更需要文人的笔帮他遮掩。

所以他在位时,大幅增加科举入仕的数量,一次科举选拔官员的数量,就超过宋太祖执政十几年时的选拔数量,且大幅增加官员们的待遇。

宋太宗和明成祖,在对文官集团妥协的方式上略有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一切的根源就是帝位来得有问题。

在这两位帝位来得有问题的皇帝之后,继任者同样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文官集团全力支持上位,或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得以保住皇位。

宋太宗的继承人宋真宗赵恒,在宋太宗去世后,就差点被政变搞得无法继位。

当时,宦官王继恩勾结皇后李氏想废掉宋真宗,是以名相吕端为首的文官集团帮助宋真宗成功登上了帝位。

宋真宗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更是在文官集团的保护下,才安然度过了皇太后刘娥的执政时期,得以顺利亲政。

所以,宋朝到宋真宗执政时,已经极少杀文官了,到宋仁宗时,更是一个都不再杀。

原因也很简单,两位皇帝都要感谢文官集团的帮助和支持,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就是始于宋仁宗时期,慢慢还演变成不杀文官。

至于野史或部分文人笔记中有记载的宋太祖誓碑,其中有写“不得杀士大夫”的说法,我个人是不大相信的。

因为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时,就杀过不少文官,这是有据可查的,去看看《宋史》中两位皇帝的本纪就知道了。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明朝在明成祖之后,陆续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他们在对待文官集团的态度上,跟宋真宗、宋仁宗有着同样的感激心理。

明仁宗在当太子时,继承人的地位一度摇摇欲坠,多亏文官集团前赴后继的力挺,才保住继承人的身份。

包括赞扬明宣宗是“好圣孙”,提醒明成祖在皇位继承上要看三代,也是文官解缙特意说明的,解缙还因支持明仁宗枉死。

这些支持行为,都让明仁宗、明宣宗必须要领情,也因此,明仁宗继位后,在短短的几个月执政期内,做了大量的提高文官集团的地位的事。

明宣宗继位后,没有更改父亲做出的决定,明朝的文官集团的地位和面对皇权的压力,由此慢慢改善,也开始慢慢崛起。

如上所述,宋、明两朝,文官集团的崛起,在机遇和方式上,都是一样的,也都是有着一定过程的,不是一开始就很强势。

两个朝代的二代皇帝帝位都来得有问题(备注,宋太祖的帝位同样来得不正,明成祖其实是明朝第三位皇帝,但南明时才承认建文帝),需要一定程度上优待文官。

宋太宗和明成祖的继承人,更是因为文官集团的保护和力挺,才分别坐稳皇位。

所以,宋真宗、宋仁宗、明仁宗、明宣宗等,都对文官集团做出了更大的妥协,奠定了两朝文官集团崛起的基础。

但两个朝代在文官集团慢慢找到自己的地位后,皇权跟文官集团相处的方式,又有些不同。

宋朝是一直往“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条路上在走,文官集团更强势,除了宋徽宗执政时期,皇权略压过文官集团外。

而宋徽宗能让皇权压过文官集团,是因为他大量起用宦官来制衡文官,这一点,从北宋著名的“六贼”中,一半都是宦官,就能看出来。

等到宋徽宗把国家玩没了后,他的经验自然不被后人学习,文官们马上就把冒过一次头的宦官势力踩了下去,不准再出现。

如果不是宋徽宗因“靖康之耻”成了反面典型,他之后的皇帝们,相信不会放过利用宦官势力提升皇权的这种好办法的,宋朝的皇帝其实被文官集团压制得很苦。

明朝的皇权在跟文官集团相处的方式上,跟宋朝不同的就是,明朝皇帝不但大量起用宦官来制衡文官,还有锦衣卫帮手。

因而,明朝的皇帝,虽然治国的权力慢慢被文官集团取代和压制,但一直保留着最终的制裁手段,他们能使用廷杖和杀人的方式,做最后的挣扎。

明朝能做到这一点,而宋朝做不到这一点,都是开国老祖宗带来的因果。

宋朝不仅仅是二代皇帝的帝位来得不正,他本身就立国不正,宋太祖赵匡胤是欺负孤儿寡母后建国,在跟文官集团相处时,总会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加上宋太祖从建国起,就开始打压武官集团,宋朝文官集团崛起的时间和土壤,都超过明朝的文官集团,因此在对待皇权的态度上,能更强势。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他的子孙带去的恩萌就比宋太祖多太多,底气十足,包括锦衣卫,就是明太祖留给子孙保护皇权的遗产之一。

另外,明朝能抗衡文官集团的武官及勋贵集团,是到“土木堡之变”后,才真正衰落,明朝宦官势力的崛起,又是在文官集团没有一手遮天之前。

等到文官集团开始没有武勋集团制衡时,宦官集团跟锦衣卫都已经成型,不可废除。

所以,明朝皇权在文官集团独大之后,还能保有宦官集团和锦衣卫这两把菜刀,在面对文官集团时,还是有一定的底气。

不过,从本质上讲,到了宋、明两朝的中后期,实际上国家的发展方向,已经不是皇帝说了算,即使明朝皇帝能廷杖和杀人。

归根结底,是因为古代皇权不下乡的特点造成的,皇帝的圣旨,未必有士绅的告示管用。

皇权和文官集团,以及他们背后的士绅的博弈,皇权的持久力始终不如文官集团。

皇权毕竟只代表一家一姓,文官集团几乎代表全天下人,皇权不能保证每一代都出明君,可天下人却能源源不绝出人才。

久而久之,皇权终究会被压制,包括清朝这种比较特别的王朝,都是如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89916.html

“宋朝明朝的文官地位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的?有哪些方式?” 的相关文章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历史上皇帝很少有长寿的,乾隆是怎么活到89岁高龄的?

历史上皇帝很少有长寿的,乾隆是怎么活到89岁高龄的?

众所周知皇帝是一份“高危职业”,平均寿命仅有39岁,那么问题来了,乾隆是怎么活到89岁高龄的?要知道,89岁即使放到现在,也是非常难得的高龄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大家解开乾隆的长寿密码。乾隆有着家族遗传长寿基因,而且国家强盛,烦心事比较少乾隆长寿绝对是有着家族遗传基因的,当然,这个遗传基因不是指的...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与庞统相提并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刘禅继位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刘备、...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多城,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有很多名将,四大名将的叫法,也只是《千字文》里的一家之言罢了。《千字文》中是这么写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简单的意思就是说,白起、王翦、廉...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说到阎立本这个名字,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他擅长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有《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等,《步辇图》更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于绘画水平太高、画名太盛,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意无意忽视了阎立本的政治地位,他...

霍显是什么人?霍光死后她做了哪些事情?

霍显是什么人?霍光死后她做了哪些事情?

霍显,西汉时期大将军霍光之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霍显与人私通的目的不明显,但霍显不守妇道、骄奢放纵倒是真真要了霍家宿命。霍光娶了这样的媳妇,用今天的话说,死了也不瞑目,真是够够的了。如果上天再给霍光一次机会的话,我想他会说,绝不娶此等女人为妻。一、霍光与霍显霍光与霍显不是兄妹而...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