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1)114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又不给人家筷子这个历史事件。汉景帝用意明显——吃我皇家的、用我皇家的,必须听我皇家的。

一、 讲原则,他从不含糊

孔子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咱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周亚夫在汉代是很有名气的军事将领。此人向来以讲原则、讲规矩著称。周亚夫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一度官至宰相。

周亚夫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父亲是名将绛侯周勃。周亚夫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是两朝元老。他的一生不是靠站在父亲的肩头起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打拼换来的。

公元前174年,周亚夫驻军细柳,抵御匈奴大军侵犯,后获大胜。汉文帝得到捷报后,欲前往细柳,去慰问犒赏三军。但我们知道,汉朝自古就有“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制度,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军中一切必须听命于将军的,你天子在部队说话不好使。待周亚夫慌忙来接驾时,汉文帝还对周亚夫表扬一番,说他治军有方,纪律严明,讲原则,有法度。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文帝:“嗟乎!此真将军矣!”

还有一件事也体现出周亚夫的将帅之才。时值梁王受到叛军围攻,要求周亚夫出兵解困。周亚夫心想,从中央调集精兵10万,与叛军15万大军相抗衡,必将是一场持久战,且死伤无数是毋庸置疑的。他就制定了另外一套作战计划,即让梁王顶住,断敌人的粮道,然后以“示弱”之计诱敌深入。就这样,吴楚七国之乱,周亚夫出马仨月就给平定了。

二、 请吃饭,我是东道主

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知道,当朝廷重臣功高盖主的时候,或者君王的“无限风光尽被占”的时候,臣子的命运也许就要被改写。自古以来,皇室是权力的更高机关,但凡触及到他们的利益,终究不会得到善终,哪怕你多么优秀、多么战功赫赫。周亚夫身为人臣也是一样。他在朝廷、在军队的成绩虽然很出类拔萃,可他却在无形中又将君王之威置于何处呢?

由于周亚夫的“直男”性格和诸事讲原则,不但得罪了一些文武群臣,甚至得罪了帝王还不以为然。虽然汉文帝对周亚夫大加赞赏,可汉景帝却把周亚夫“升”为宰相(实为削兵权)。在古代,将军大臣都把兵权看成掌控、扭转乾坤的必要武器,手握兵权就有绝对的话语权。汉景帝就是怕周亚夫拥兵自重,这才借口给他擢升宰相而夺了他的兵权。

按理说,兵权被夺,周亚夫老老实实做你的宰相不也妥妥的吗。可如果这样,就不是他周亚夫了。他依然“刚愎自用”、自我陶醉,时时处处讲军纪、讲原则、讲规矩,还是将帅做派,还是将军行为。例如,汉景帝想废除太子刘荣,他搬出规矩来反对;窦太后想封兄长王信为侯,他按规矩坚决反对;汉景帝想拉拢分化匈奴,封投降过来的五人为侯,他又按所谓的规矩坚决反对。一来二去,君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最终君王就是君王、臣子就是臣子,汉景帝将周亚夫宰相一职罢免。

虽然周亚夫已被革职,但汉景帝仍然对功高盖主的他有所芥蒂。后来才想到了一条计策,即宴请周亚夫。就是题主所描述的情景,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可是没有放置筷子。周亚夫哪里知道,这分明是汉景帝的一条计谋。

通过这件事,汉景帝想要周亚夫明白一个道理:你所有的一切难道还不满足吗?你吃的、用的、穿的,你的权利和地位都是我皇家的,所以你得无条件听命于皇家。这一整块肉,就是皇家让你用手抓着吃的,难道还不明白吗,你得照皇家的“规则”来办事。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周亚夫也许没有明白这个中意思,只是觉得汉景帝在羞辱他,一个叩头拜谢之后,就转身离开了。可周亚夫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个举动,彻底激怒了汉景帝,终遭免职。

汉景帝对年仅14岁的刘彻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三、 是与非,皆由您来说

周亚夫渐行渐远的背影,让汉景帝颇为触动。此等人竟然不能明白我的用意,不能辅佐少主,还处处跟我唱反调,留有何用呢。后来,汉景帝利用周阳(周亚夫之子)购买500套甲胄(实为陪葬之用)之名,诬告周亚夫谋反,将周亚夫打进天牢。一代名将,不堪各种屈辱,后来绝食五天而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538.html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的相关文章

田豫: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常年镇守曹魏北疆

田豫: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常年镇守曹魏北疆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人。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正是如此,他屡立战功,他的父亲公孙昆邪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封侯,也因为这层关系他便被选为了太子刘...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郑和下西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重彩的一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有一项壮举不得不提,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何七下西洋,他都到过哪些地方,朱棣此举的背后有何深意呢?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夹杂着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宰相,凌烟阁功臣第一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开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皇位之争都是一件大事,胡亥为了皇位和赵高等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曹丕为了巩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杀父弑兄;李世民则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皇...

秦始皇如果在壮年时立扶苏做太子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秦始皇如果在壮年时立扶苏做太子 秦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秦始皇在盛年时就立扶苏为太子,秦朝还会灭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因为生前迟迟没有册立太子,为此给了赵高可乘之机,在秦始皇巡游途中去世后,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称帝,之后赵高独揽大权,实行苛政,激起民变,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明孝宗独宠张皇后那么多年 张皇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明孝宗独宠张皇后那么多年 张皇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还不知道:明孝宗独宠一生的张皇后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皇后晚年不是一般的悲惨,遭受排挤不说,还尊严尽失,以太后之尊穿破衣下跪。如果明孝宗在天有灵,估计会泪流满面,但其实这一切都是她咎由自取。有缘人终成眷属如果不出意外,张皇后别说这一辈子嫁给明孝宗,估计...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