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期间不会产生混乱吗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24)310

对明朝都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设立两京制的目的何在?两个朝廷独立运营不会产生混乱吗?

明朝在历史上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它不仅是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还有一个极其独特的制度——两京制。顾名思义,两京制指的便是一个国家设立两个首都,两者之间共同发展、相互效仿。

明朝的两个京都分别是北京和南京。其实两京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朱元璋建国以前就对京都选址再三犹豫,还与手下的谋臣进行过探讨。

然而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谋臣眼中最为合适的选址是金陵,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这一切却入不了朱元璋的眼,他对金陵并不满意。

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经过反复思索,最终决定实行两京一都的格局。将金陵改名为南京,将大梁改名为北京,而朱元璋的家乡临濠也被设立为中都。

后来崇祯十七年间,崇祯皇帝在煤山之后自缢。民间便传开了这样一句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虽然这句话流传甚广,但人们对其的理解仍有偏差。

实际上,明朝的国门有两个,便是北京京都和南京城。两个都城都有属于自己的政策体制,两者之间相互独立。那么明朝设立两个都城的原因何在呢?两个朝廷独立运营不会产生混乱吗?

明朝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期间不会产生混乱吗

一、两京制的确立和实施

1、朱元璋宣布两个“国门”

明朝成立以后,朱元璋便把京都定在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但事实上,南京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地区相比不算优越。

因为南京临近长江,与仍在犯上作乱的蒙元余孽所处之地相距甚远,大多数时候明朝不能及时出兵清除余孽。

明朝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期间不会产生混乱吗

这对于明朝对抗蒙元的军事部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朱元璋一直有迁都的想法。在朱元璋心中比较心仪的都城是开封府。

洪武元年时,朱元璋将汴梁改名为开封,后又改名为北京,设为陪都。明朝的两京制在此时便有了大致方向。

2、朱棣设立的北京

“两京制”的正式确立在朱棣时期。朱棣篡位成功时,诛杀了建文帝的多名臣子、抄了他们的家。而且他还打赏了那些随他发动兵变的功臣们。

这一举动震慑了那些建文帝的跟随者,但也被南方士族所鄙视。南京地靠长江,而朱棣的全部势力都留在燕台。

另外,北平的地势位于北方,可以对北方的将士产生威慑,且北平的地势较好,三面环山、易守难攻。

所以,朱棣即位的第二年,就将被北平改为“北京”,而他本人不顾大臣阻拦执意选择常驻于北京。永乐十九年间,明朝正式迁都于北京。将南京称之为留京。

明朝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期间不会产生混乱吗

3、明英宗确立“两京制”

对于朱棣而言,他的余生都在北京度过。但是在明仁宗时期,北京只不过是皇帝率领百官临时驻扎之处,被人们叫做“行在”。

明仁宗此举是为了推行孝道,因为南京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定下的首都,所以不可随意取消。另外,当时的明朝政治和经济中心已经逐渐南移,南京附近的都城也开始渐渐繁华起来,成为南方乃至全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发展中心。

所以南京的首都地位一直存在。但是之前已有中央 *** 迁往北京的举动,长此以往必定会产生劣性影响。

因此,公元1441年,明英宗正式下令将北京确立为首都,将南京确立为留都,明王朝的南北“两京制”正式成立。

二、明朝设立两京制的原因

1、解决建国初期遗留问题,提高自身的正统性

朱棣成功夺权后在南京称帝,但是南京的大臣势力均是建文帝的根基,而朱棣的根基却在北平,因此朱棣一心想要将首都迁往北平。后来在朱棣的苦心经营之下,南京的经济、军事和文化水平已经大有起色。

为避免前朝臣子有谋反之心,朱棣将南京 *** 的权利不停削减,将大的权利转移至北平。永乐年间,朱棣将北平改为北京,并且正式迁都。

尽管后来朝廷有南迁的动向,但北京作为明朝首都,是大势所趋、无法逆转,但是南京的地位也不可忽视。因此,正统年间,将北京封为都城时,南京的留京地位并没有动摇。

2、南京便于管辖东南地区,北京有利抵抗外敌

南京的地理位置虽然无法兼顾全国,但仍有其价值。南京周围的隶属地区非常众多,兵部的安全防范也十分出色。

而且南北两地都城独自负责官员升迁调动有利于维护片区稳定,南京的官员可以帮助北京 *** 处理事务、分担政事,也可以随时支援北京。

3、南京是贬谪官员、养老官员以及勋臣的好去处

南京的许多部门都只是虚有其表。皇帝们出于对朱元璋的敬重没有废除南京的朝廷机构,但是大臣手中并没有实权。

对于皇帝而言,可以将不喜欢的官员赶到南京,一些在朝廷中养老的官员也可以送到南京安置。因此,南京就逐渐成为皇帝的贬谪之所。

明朝的“两京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各个皇帝推动的结果。两京制是明朝在特定的环境下做出的选择。

明朝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期间不会产生混乱吗

这一规制一方面保护了明成祖朱棣的利益,又表达了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充分尊重。南北两京都相互制衡、相互帮助。

可以更好的维护国家的稳定,也可以给贬谪官员安排一个好的去处。两京制的实行确实为明朝解决了许多麻烦,是较为成功的决定。

参考文献:《明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90626.html

“明朝有北京和南京两个都城 期间不会产生混乱吗” 的相关文章

多尔衮和豪格相互争夺皇帝的位置 最后为何是顺治登基

多尔衮和豪格相互争夺皇帝的位置 最后为何是顺治登基

对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为何顺治能登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辈分上来说,多尔衮是豪格的叔叔,但从年龄上来看,豪格却比多尔衮大2岁,皇太极去世时,豪格34岁,多尔衮32岁。多尔衮足智多谋,善于猜度人心,本来豪格能轻松获得皇位,却被多尔衮搅黄,最后还被多尔衮整死了。豪...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屡立战功,不满司马懿专擅朝政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之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凌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

刘放在曹魏是什么地位?他支持曹丕篡汉的原因是什么

刘放在曹魏是什么地位?他支持曹丕篡汉的原因是什么

刘放,字子弃,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乡侯刘容的后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违背汉朝祖制,迫使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黄初元年(220年),魏王曹丕更是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刘放身为汉朝宗室后裔与东汉重臣,为何对曹操与曹丕的僭越之举表示支持而...

妺喜为什么被称为红颜祸水?她有哪些事迹?

妺喜为什么被称为红颜祸水?她有哪些事迹?

妺(mò)喜,嬉(喜)姓,生卒年不详,亦作妺嬉、末喜、末嬉,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夏桀的王后妹喜,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历史上的记载也是非常少的,可当你听到这样的标签,“红颜祸水第一人”,“中国历史记载亡国王后第一人”,“千古狐狸精第...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

张绣和曹操是死对头 官渡之战时张绣为何投降曹操

张绣和曹操是死对头 官渡之战时张绣为何投降曹操

张绣和曹操是一对死对头,为何官渡之战时不计前嫌,投降了曹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曹操一生所打的败仗中,最刻骨铭心的就是宛城之败。在这一战中,曹操被张绣偷袭,险些丧失了生命。虽然他历经艰险逃脱了性命,但是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都在这...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168年),字仲飨,东汉名臣,山阳太守周荣之孙,尚书郎周兴之子,东汉末年名将周瑜之从祖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为大将军梁冀掾属,迁豫州刺史,转河内太守。梁冀被诛后,以梁冀故吏连坐,遭到免官禁锢。后以贤名,征召入朝,迁将作大匠、尚书令、司空,累官太尉,曾与杨秉...

雍正皇帝一共有十个儿子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皇帝一共有十个儿子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有10个皇子,为什么选弘历继位,难道看不出弘历的享乐德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皇子夺权的,往往会头破血流,到清朝也不例外,如雍正就是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的,最终做了皇帝,后雍正选继承人的时候,显得并不明智,按古人的礼仪制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