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诸葛亮斩首马谡的原因是什么?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影视第71集“空城退敌”中,马谡因为丢失了街亭被诸葛亮斩首示众,在很多人看来,马谡当斩,因为不听王平的劝阻,执意要在山上安在扎营,最后导致街亭失守。
而在《三国志》中关于马谡之死的记载十分的简略,而且十分的零散,现汇集起来,事情大概的来龙去脉归结如下: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大举进攻曹魏,他以马谡为先锋,督诸军在前。在街亭,马谡与曹魏名将张郃相遇,马谡不遵从诸葛亮的节度,舍水上山,不据城池,结果被张郃断绝极道,打得打败。之后诸葛亮被迫带军退回汉中,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
不过大致情况影视跟历史相差不是特别的大,诸葛亮斩首马谡的原因是因为“违亮节度,舍水上山,不据城池,导致街亭失守”,按照军法处置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细细想来,诸葛亮斩马谡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在同一时期,很多大将带兵攻打曹魏的时候都败了,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诸葛亮恐怕连老将赵云也要斩了,因为赵云在战役中也败了。
所以,我们说诸葛亮斩马谡,街亭失守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蜀军太弱了,在战后诸葛亮曾讲过:“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余城,而不能破贼为艘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而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他也承认过自己的军队素质太差,不能将领,不饿呢过训章节明法,而且士兵“士卒离散”造成的。所以说,大将战败有时候也是可以理解的,那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斩马谡呢?
就是因为整顿军纪,其实,街亭谁去守,可能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诸葛亮需要一个“警示”将士的人,赵云肯定是不行的,他是名将,魏延等人也是不行的,因为信服度不够,那就只有马谡了,平时马谡跟诸葛亮关系更好,只有他才能让大将信服。
所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整顿军队,警醒将士”!而且,刘备生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去察之。刘备死后诸葛亮重用了马谡,多少带有个人感情在里面,很多名将是不服的,为此,不斩他,难服众人,为此,也就挥泪斩了马谡,虽说马谡死的有点屈,但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