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皇帝会对哪些人进行赏赐?赏赐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6-09)130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 *** 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古以来,赏善罚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奖励或处罚的方式,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当中,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而进行论功行赏或者是惩处犯错者。

事实上古代的帝王对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进行赏赐,都带有政治意义,因为这是作为皇帝身份是赋予的,也是古代封建帝王最常用的一种笼络人心之法!今天主要是探析一下明代皇帝赏赐现象。

明朝皇帝会对哪些人进行赏赐?赏赐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皇帝会对谁进行赏赐

1,对明王朝的功勋之臣

何谓功勋之臣?即为大明王朝立下过大功劳的臣子,不管是在哪个方面立下大功劳都是属于明朝功勋之臣。

首先,是在明朝开国事业当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他们对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哪怕没有具体的功劳,只要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都会得到赏赐,只是会根据功劳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赏赐。

例如朱元璋册封了六大公爵,分别是徐达、李善长、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这六个人是朱元璋认为功劳更大的存在,所以是明朝开国功臣地位更高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开国功臣,分别册封了二十八大侯爵和两大伯爵,加起来被称之为明朝开国三十六公侯!

其次,是明朝的特殊情况下的功勋之臣,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重新建国,即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朱棣在造反成功之后,也对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进行论功行赏,包括提前牺牲的,但是立下大功劳福德臣子。

明朝皇帝会对哪些人进行赏赐?赏赐的原因是什么?

例如大家听说过的张玉、朱能、丘福等,总共4人封公爵、14人封侯爵、11人封伯爵!

其三,即在明朝276年中,为大明帝国立下卫国战功的大臣,例如于谦、例如李成梁、例如戚继光等等,还有很多不同程度上的有功之臣。

因此只要是为大明帝国建功立业的臣子,明朝皇帝肯定会给予赏赐。

2,对藩王和宗室子弟的其他爵位

之一,藩王,即皇帝的儿子或孙子进行封王并赐下一块属于亲王或郡王的土地,所以称之为藩王。在其他朝代也许还有异姓王,但是明朝只有同属皇族的宗室子弟才能有封王的资格,至于所封的异姓王都是在对方去世之后的追封!

明朝对藩王的赏赐,不在于立下汗马功劳,即便混吃等死也会时常的有赏赐,这就是身为皇族宗室子弟的益处;根据统计,明朝封亲王六十五位,到至明朝灭亡之时还有三十四位亲王、九百多位郡王。

除亲王、郡王外的宗室子弟其他爵位,按照等级划分,即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这些等级怎么来的?

例如亲王的嫡长子继承亲王位,而其他儿子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继承郡王,其他儿子则封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因而明朝的赏赐宗室对象是特别多的。

3,对国戚和各级官员

之一,所谓国戚,即与皇族存在姻亲关系之人,在明朝属于国戚身份的是皇后家、皇妃家、太子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驸马家、仪宾家(明代对藩王和其他宗室爵位之女婿家的总称),这些都是明朝皇帝的国戚,都是赏赐的对象之一。

第二,对各级官员,只要在工作岗位上立下功劳者也会进行赏赐,其实之前讲到的于谦、戚继光等人就是再自己岗位做出重大卫国贡献的大臣,对这类有功之臣,无论功劳大小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赏赐。

明朝皇帝会对哪些人进行赏赐?赏赐的原因是什么?

4,对普通百姓

例如对年高德劭者和鳏寡孤独的平民百姓进行赏赐;例如对在孝悌方面做得非常到位的平民,被地方官府发现也会进行赏赐;例如在农业生产方面极为努力的,即勤于农事的力田者也会进行赏赐;

例如对贞节妇女的赏赐,即丈夫去世之后,一直未再嫁,坚守自己节操的平民女性。包括还有移民戍边,明朝统治者对这些移民的百姓也会进行赏赐,以及还有守护皇陵的百姓等进行赏赐。

5,对番邦异族

其实主要是对周边少数民族和形成朝贡体系的藩属国进行赏赐。

例如朝鲜半岛的李氏王国,例如蒙古族地区的各个部落,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但是除此以外,还有更远的国家,例如占城、爪哇、暹罗、苏门答刺、渤泥、榜葛刺、柯枝、锡兰、古里、阿丹等国,这些都是明王朝赏赐的对象。

明代皇帝赏赐的原因

1,必须要论功行赏

首先,抛开一切其他什么政治意义不谈,只论徐达、汤和、李善长等成千上万个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文臣武将们的目的是什么?

不就是希望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吗!如今天下已定,不代表就万事大吉,哪怕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将们都不造反,甘愿回去当一个普通老百姓,那刚刚打下的江山,朱元璋和他的儿子们可以守住吗?答案肯定是不行!

明朝皇帝会对哪些人进行赏赐?赏赐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守住的问题,还有百废待兴的破烂国土等着他们进行恢复和重建,因此朱元璋只有论功行赏后,才能让这些文臣武将与他一起继续努力建设一个强大的大明王朝,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人与他们共同奋斗,让自己的大明王朝延续下去。

其次,前面讲的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假设,实际情况是朱元璋若是不论功行赏,他面临的就是刚刚建立的王朝再一次四分五裂,他和他的儿子们则会成为大自然的肥料!

2,笼络人心

之一,在建立大明王朝以后,朱元璋手底下的文臣武将都是经历战火硝烟之人,都是经历生死磨难之人,甚至可以说很多人心中都是有着一个皇帝梦,只是因为现实情况让他们抛弃这个不实际的目标,然后退而求其次,选择当一个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功臣。

第二,文臣们跟着朱元璋的目的,就是辅佐一代明君成就自己的伟业,但是这个前提是自己要有足够高的地位和权势才能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一点在千古一帝的朱元璋眼里看得非常明白。

所以他会让李善长直接成为大明王朝开国之一大臣,即中书左丞的官职和六大公爵之一的韩国公;

说得直白一点,李善长等人在建国之后依然还有着重大的作用,若要对方继续努力的效忠,就必须是高官厚禄来笼络他们!同理,武将们跟随朱元璋的目的是建立不朽军功,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还需要这些武将继续拱卫边疆和征伐元朝残余势力!

明朝皇帝会对哪些人进行赏赐?赏赐的原因是什么?

3,维护自己的政权统治

之一,对开国功臣的赏赐是为了笼络人心,让他们继续为自己效忠,还能稳固自己的政权,朱元璋做得已经够多了,为何还要赏赐藩王?

因为朱元璋认为藩王比文臣武将要可靠,毕竟是自己家的子孙,所以希望通过各地的藩王来长期维护自己开创的成果!

赏赐普通百姓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普通百姓看似对王朝什么杀伤力,但是在关键时刻颠覆王朝的主力军,普通百姓绝对是其中之一。

所以明朝皇帝对平民百姓的赏赐,是为了宣扬自己是“爱民如子”的圣明君主,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普通老百姓对自己的王朝的认可和支持,正所谓民为水 君为舟,而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明朝皇帝对这一点还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第三,对少数民族和外邦势力的赏赐,依然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通过赏赐和朝贡体系,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这样避免这些少数民族和外邦突然发难,从而威胁自己的王朝。

明代皇帝大力赏赐的不良后果

明朝大力赏赐的更大的不良后果是消耗明朝的国库和拖垮王朝。

其实不管是明朝还是其他封建王朝,在赏赐这一项事情上都会消耗大量的银钱,这个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大明王朝在这个方面花的非常的多,例如对其他国家的赏赐,基本上属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就是为了彰显自己天朝上国的威严,而获得的回馈主要是象征性的政治意义,对明朝实际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

明朝皇帝会对哪些人进行赏赐?赏赐的原因是什么?

例如对藩王的赏赐,明朝的藩王虽然没有实际性的管辖封地,但是在当地有着大量捞钱的权力,加上明朝中央朝廷的不断地进行赏赐。

随着时间的推移,藩王和宗室子弟的爵位越来越多,明王朝中央朝廷所做的赏赐,完全无法满足他们这些宗室子弟的欲望,然后这些藩王等宗室子弟就在自己当地仗着权势各种鱼肉百姓和压榨当地官府,他们最后逐渐地让自己成为明王朝的大蛀虫,彻底成为拖垮明朝的主力之一。

综上所述,明代皇帝的赏赐现象从总体来说,只有在明朝前中期或者说是在国力强盛的阶段,做这样的事情是利大于弊,对大明王朝的政权稳定有着很大的益处,但是随着国力衰弱,明朝的赏赐行为并没有收敛,特别是对藩王等宗室子弟的赏赐,所以一个好的行为最后演变成颠覆自己王朝的助推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6/193315.html

“明朝皇帝会对哪些人进行赏赐?赏赐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三国时期曹魏名臣,德才兼备、刚正不阿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在朝廷任职,德...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其他亲人的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其他亲人的

对朱元璋称帝后,是如何对待亲人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古代社会,哪怕是家里出个官员,那全家乃至全族的身份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如果出个皇亲国戚,那更是了不得了,封侯拜相那也是常有的事,更何况是出个皇帝呢?不过,由于在朱元璋称帝之前,其亲...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康熙,清朝第四位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看过清廷剧《康熙王朝》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那就是康熙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可能你会觉得这是狗血剧情,是编剧老师随意杜撰的。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康熙跪拜朱元璋的确...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法雄(?一117年),字文强,右扶风郿县人,东汉时期大臣,齐襄王田法章之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仕本郡功曹,除平氏县长,迁宛陵县令。永初年间,征为青州刺史,联合王宗并力击破张伯路等。录囚徒,察颜色,多得真伪。官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绶而去。迁南郡太守,断狱省少,...

太子作为国本 朱高炽为何坚持要朱瞻基去南京

太子作为国本 朱高炽为何坚持要朱瞻基去南京

对朱高炽为什么坚持要朱瞻基下南京?朱棣驾崩后他的皇太孙储位还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洪熙元年四月,洪熙皇帝朱高炽命皇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不成想命不久矣,导致了后来皇帝驾崩时太子在外,原本就对皇位野心勃勃的汉王认为有机可乘,在朱瞻基回京途中伏兵,意图截杀皇太子,夺得...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一意孤行自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某件事,是个贬义词。赵禹,西汉司法官。斄县人。早年间赵禹有些才华,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之后成为周亚夫的属官,不久之后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相继担任了御史、太中大夫等职。在那之后他与...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205年—246年),字子默,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太常,顾邵之子,丞相顾雍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谭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而顾雍因为高见卓识,特别受太子看重。位在太尉范慎、谢景、羊衟之上,从中庶子转任辅正都尉。赤乌年间,他...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死后,刘备为何没有追谥他,是在怨其丢失荆州之过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获得人生的第一个谥号,已经是他薨后四十年的事情了。季汉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此时的季汉政权已经到了国祚的最后三年。一、刘备是没有资格追谥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