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强烈反对迁都的背后有何原因?
赵光义强烈反对迁都的背后有何原因?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从五代十国至北宋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多个政权都选择定都于开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北宋。
开封地处中原核心区域,水路交通极为便利。因此,定都开封可以占尽天下漕运之大利,全国的货物都可通过水路或陆路汇集于此,经过交易互通有无,再通输送到全国各地。北宋经济繁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开封这个中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定都开封的优点虽然很明显,但缺点也同样致命。开封地处平原,周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唯一的天然屏障就是北面的黄河。一旦黄河被敌军突破,那么开封城就很容易受到包围而陷入绝境。要解决这个难题,唯一的可行办法就是在开封周围屯驻重兵,以人海战术让任何来犯之敌都望而却步。不过,这样一来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常年供养一支庞大的军队,势必会对国家财政造成极其沉重的负担。因此,开封其实更适合做经济中心,而不是政治中心。那么问题来了,北宋为什么要定都在开封呢?这个问题其实和北宋的前两任皇帝有关。
北宋最初定都开封是很容易理解,因为在它之前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政权都定都于开封。经过数十年发展建设,这里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繁荣程度,都比中原地区的其他地方发达很多。而且当时北宋的最主要任务是开疆拓土,一统天下,而不是如何保护自己。因此,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可以为此提供很大便利。
公元976年,北宋完成了对整个中国南方的统一。此时它剩下的敌人就只有奄奄一息的北汉和北方强大的辽国。这一年,宋太祖赵匡胤之一次正式提出了迁都的想法。他的设想是先将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今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迁至长安。与开封无险可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这两处皆为天下著名的雄关。至于长安就更不用说了,它地处关中平原,南依秦岭,北连黄土高原,东面有崤山纵列,西面有汧山、陇山相接。在古代交通和武器落后的情况下,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巨型堡垒,如果没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想要攻入此地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宋太祖的迁都想法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其中最强烈的反对之声来自于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后来成为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祖跟群臣们说了一大堆开封城无险可守,不适合做都城的理由,但赵光义却只用了一句话就把太祖顶得哑口无言,他当着众人的面说道:“在德不在险。”言下之意就是说,你作为皇帝只要是有德,那天下就安如泰山;如果无德,那天下就危如累卵。这其实是个冠冕堂皇的屁话,德可以用来治天下,但面对北方如狼似虎的契丹人、女真人,你也能用德将其感化吗?
可是,面对赵光义的无礼顶撞,宋太祖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选择了沉默。只是当赵光义离开后,他才对左右人等说道:“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那么,赵光义又为什么要强烈反对迁都呢?因为这和他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北宋建立后,身为御弟的赵光义被授予要职。每次宋太祖离开京师,都会安排让赵光义负责留守。经过十几年经营,赵光义在开封的势力日渐盘根错节,甚至达到了一手遮天的程度。此时如果说他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那恐怕连傻子都不会相信。
然而,赵光义虽然深得皇帝信赖,但他的身份毕竟只是弟弟。按照正常情况,皇帝在百年之后必然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何况当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均已成年,完全有能力履行皇帝的职责。那么赵光义想得到皇位,就得凭本事说话了,而他在开封经营十几年扶持起来的势力就是他更大的本钱。所以他才会当众说出那句正确的废话“在德不在险”。
在经过上次的谈话后,迁都之事被暂时搁置了下来。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在这一年的年末,身强体壮,平时连个感冒咳嗽都没有的太祖皇帝赵匡胤却突然暴毙了,《宋史》中对此事的描述仅一句话“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既无前因,也无后果。同日,赵光义登基称帝,是为宋太宗。一切都是那么突如其来,一切都是那么莫名其妙……
作为当初迁都计划的强烈反对者,赵光义在自己在位期间并没有重新提议此事,毕竟他曾说过“在德不在险”,他的皇位来得莫名其妙,如果还要搞迁都,那就相当于当众宣布自己无德了。
后来赵光义去世,他的儿子赵恒继承皇位,是为宋真宗。不久,宋辽两国爆发战争。经过几番较量,两国均意识到自己无法吃下对方,于是就在澶渊(今河南濮阳市西)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自此,宋辽两国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这又使得北宋后来的皇帝更加没有迁都的动力了。
从后面发生的历史事件来看,北宋定都开封绝对是一大败笔。北宋王朝从中期开始就深陷冗兵问题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御力量,北宋大部分军队都屯驻在开封附近。然而兵员人数虽多,却都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朝廷为供养这些军队花费了巨额的财力、物力,但真正派这些士兵上战场的时候,却连方腊的农民起义军都难以搞定。
1126年八月,北方的金国兵分两路南下攻宋。无险可守又无兵可战的开封城迅速沦陷,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量皇族宗室、后宫妃嫔均遭金人奴役,北宋因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