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松献益州的背后有哪些影响?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03)120

张松献益州的背后有哪些影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常读《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兄弟们,应该都对刘备取益州的故事了如指掌。刘备能从荆州进入益州,更大的功臣是两个益州的打工人,一个叫张松,一个叫法正。

其中,张松对于刘老板的公司贡献极大,但是他没有看到刘备拿下益州,就提前领了盒饭。

张松献益州的背后有哪些影响?

不过当你仔细品一下,张松牺牲后,老板刘备的态度,你就会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先简单的说一下张松的事迹吧。

张松的家族是成都的豪门大族,属于益州的本土势力。他的哥哥张肃在刘璋手下任广汉太守,张松自己则是益州别驾,相当于刘璋身边的首席参谋的角色。兄弟俩一个在外统兵,一个在老板身旁,堪称益州本土的顶级大佬。

张松这个人确实有才华,能在刘璋手下混得风生水起。但是这个人的缺点,一个是外貌不行,说白了就是长得丑。另一个则是恃才傲物,野心很大。他嫌弃刘璋,觉得自己没法和刘璋合作干大事。

刘璋都是益州更大的老板了,自己也是益州的别驾,能干的大事必然只能是外事。说白了,张松的理想是立足益州,放眼全国。而刘璋暗弱,根本不想着全国化,只想保住益州的一亩三分地,做个“益州王”。

所以,张松这个别驾和老板刘璋之间的矛盾就在于政治理念不合。在基于自保的前提下,刘璋对张松是言听计从的。不过,只要稍微进取一些,提出争霸全国的理想,刘璋就不听张松的了。

正是这种长期的理念不合,让张松有了想要换掉老板的想法。

历史上对于张松的评价一直很低的原因正是如此。虽然张松和法正都是叛徒,但法正是长期被刘璋打压,心存怨念还情有可原。而张松,老板刘璋对他不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可以了。

而张松仅仅是因为跟刘璋意见不合,就反手把老板卖了,直接携带公司的机密资料投靠新老板。这种做法非常令人不齿。

史学家蔡东藩的评价是:“张松法正并为璋臣,璋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去之;必卖主而求荣,殊非人臣之道,松之受诛宜也!”

意思是,张松和法正都是为刘璋打工的,刘璋能力强就尽力辅助他,不行就离职嘛。没有必要把老板卖了,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打工人,张松被砍是活该!

自降身价的跳槽

益州就是古代的四川地区,当时要想拿下四川,必须拿到沿途的军事布防图。这张图相当于是益州公司老板刘璋的核心机密。当时能接触到这种公司机密文件的张松,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把这张布防图手绘了出来。

图里面详细标注了益州的地形地貌、山川险要、刘璋的兵器府库、 *** 等详细情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松确实是一个人才。

张松明白,他跳槽以后要想得到新老板的重用,就必须得先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这一点上,其实张松做的是没有问题的。他把公司的核心机密资料作为新入职公司的投名状。

他一开始找的是大公司的曹老板,想要凭借着自己的益州布防图在曹老板面前表现一番。结果面试的时候,善于识人的曹老板,一看到张松“短小放荡”(史书原话)的模样,再看他桀骜不驯、恃才傲物的态度,就很不喜欢。再加上张松手里最有价值的就是益州的布防图。

当时,担任主簿的杨修知道张松是个人才,劝曹老板招揽吸纳他,可曹老板不听。张松由此怀恨在心,回到刘璋身边就开始说曹老板坏话。恰好当时曹操赤壁兵败,张松力劝刘璋跟曹操绝交,迎接刘备入四川。

张松这么卖力地力推刘备入川,当然是已经提前去刘老板那里面试了。刘备当时还是小公司,创业初期,正愁没什么人才。张松这样的高级人才加入,对刘老板来说是瞌睡的时候正好碰到送枕头的,欣然接纳了张松。

曹操和刘备对待张松截然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两个公司所处的境况不同。曹老板的公司已经做大做强,手下人才济济。张松跳槽去曹老板那里,即使杨修力荐,曹老板破格录用,也不会重用他的。

值得细品的张松之死

不过,很可惜,张松没能看到刘老板革命胜利就领盒饭了。不过他的死这一段,是非常值得人细品的。

话说汉中的张鲁派兵进犯四川,张松就顺理成章地劝刘璋把刘备“请进”四川。刘备进入四川后,张松和法正就密谋把益州献给刘备。把张鲁打退后,接着刘璋就把刘备军队的军粮给停了。

这里可以看出,刘璋虽然暗弱,但是并不傻。对于刘备集团始终存在防范之心的。仗打完了,就停发刘备集团的工资意思就是告诉刘备,感谢贵军援助,现在仗打完了,该从哪来回哪去吧,

接着刘备就假意上书刘璋,说自己要离开益州回荆州去了。结果张松急了,写信劝阻刘备。而这封信,被张松的哥哥张肃发现。张肃害怕张松这种“反骨仔”行为连累自己,便向刘璋告发。

刘备在听说张松领了盒饭后,叹息道:“是张肃杀了我的内应啊!”

在这里,有一个很魔鬼细节的地方,就是刘备假意给刘璋上书说自己要回荆州这件事,张松事先是不知道的。否则也不会写信劝阻刘备,从而暴露自己了。

而作为跳槽刘备后,堪称为刘备拿下益州的头号功臣,张松竟然不知道刘备集团的核心战略。这说明,张松压根不属于刘备集团核心圈子里的人。刘备没有完全信任张松。否则,张松肯定知道刘备集团的战略动向,就不会去写信劝阻了。

另一个细节就是,张松为“革命”献身后,刘备并没有对张松有任何的追赠或者任何的公开赞扬。

这就又说明,张松卖主求荣,助刘备拿下益州这件事,对老板刘备产生了巨大的道德压力。作为老板,刘备不可能公开对张松进行褒奖的。

因为,褒奖张松,就是变相认可了张松的功绩,等于变相承认了刘备从刘璋手上拿下益州是张松的功劳。刘备是靠着令人不齿的方式拿下益州的。

所以,张松这次跳槽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跳槽。自己不但因此送掉了小命,同时还承担了“卖主求荣”的骂名,历史评价极低、最后,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没能捞到一点好处。

作为益州的大佬,张松犯了跳槽时更大的忌讳,自降身价去主动硬贴老板。如果他能像诸葛亮一样,等待猎头、老板主动上门,那么他的历史地位绝不会像今天这样。

在这点上,即使是“专捅义父”的吕布,那也比张松做得出色。人家也是等着李肃上门挖角,才最终跳槽的。张松作为刘璋的智囊,竟然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只能说是他本人的性格确实是有问题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197466.html

“张松献益州的背后有哪些影响?” 的相关文章

孙权基本都将所有劲敌的熬死了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孙权基本都将所有劲敌的熬死了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绝对有道理。有些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短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长最终完成了功名大业。三国时期,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有些历史名人,根本没有...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开府治事,以为丞相府令史,迁相府主簿,赞为“良士”。累迁尚书仆射,封南乡侯。尚书令陈祗去世后,继任尚书令。景耀四年(261年),迁任辅国大将军,与卫将军诸葛瞻并为平尚书事,连同侍...

王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为何会被杀?

王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为何会被杀?

王镕又名王矪,是五代十国初期赵国的君主。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末五代是中华历史上的一个混乱时期,各路枭雄则你方唱罢我登场,互相混战二百多年。成德节度使王镕不懂军事,也不会领兵打仗,为何能在唐末五代的乱世割据近四十年而没有被吞并一。年少袭镇王镕出身武将世家,为成德军节度使王景崇之...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秦始皇留下六十字誓言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临终之前留下一个60字的誓言,这是真的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首先这个60字的誓言是:“ 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 ”首先乍一看这句话,...

三国时期关羽巅峰时期的实力有多强?

三国时期关羽巅峰时期的实力有多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和张飞是汉末三国时期公认的万人敌,熊虎之将,不管是统兵打仗,还是武艺,都是实至名归。巅峰时期的关羽,武艺非常厉害,解白马之围时,风头无两,盖过曹操所有的名将。当时,勇冠三军的颜良接连斩杀吕布部...

有关于皇太极的死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 死因到底是什么

有关于皇太极的死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 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猝死之谜被揭开,死因确实有些尴尬,难怪史书没有详细记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封建帝制时期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是是非非历来让人五味杂陈。虽然清朝末期,我们忍受了被列强欺凌的屈辱,但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大清王朝,毕竟作为一个正统的王朝,它能坐稳...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是明末时期农民军与明军之间的作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在关外辽东战场,历经两年时间的松锦之战结束,明军完败。这一仗把明军最精锐的部队打掉了八成多,仅剩下吴三桂所属部分关宁军退至宁远孤城,整个辽西走廊不再有制约清军的意义,彻底成为清军的跑马...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