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对两国的影响有多大 战争损失很大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10)251

对长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平之战对秦国有什么影响?此战中损失了多少人?

前言

长平之战是决定赵国生死命运的一战,本来赵国虽然实力远不如秦国,但只要延续廉颇加固城防,坚守不战的策略,其实秦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但是,赵括因为缺乏临阵经验,性格又骄傲自负,一心急于立功,所以冒然命令将士们跟随自己出战,最后导致全军覆没,经过长平之战的大败,赵国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此,赵国被秦国灭亡的命运就真的不可避免了。那么,长平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对秦国和赵国各自有什么影响?战争的损失有多大?

长平之战对两国的影响有多大 战争损失很大吗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发生的原委

长平之战的发生时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是在公元前260到261年间,一种认为是在公元前260到262年。赵国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战斗力在七国之中还是不容小视的。赵武灵王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君主,他曾经亲自乔装改扮,深入秦国军事体系内部,考察秦国的军事部署和地形。另外,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赵国也取得了很多胜利。赵武灵王想从今天的内蒙古包头进攻,绕开坚固的函谷关,攻击秦国。

秦国在赵国的西面,本来并不是一个强国,在秦穆公时代渐渐崛起,与诸侯争霸,最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昭襄王时,秦国大败魏国和韩国,又战胜了当时实力较为强大的楚国,得到了楚国的大片土地。而后又在华阳之战中,大败赵魏联军,加快了一统天下的步伐。

公元前270年,秦国进攻赵国,被赵国名将赵奢大败,这时,名相范雎来到秦国,向秦昭襄王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昭襄王决定先攻打魏国和韩国,而后再攻打赵国。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的上党郡,把上党郡与韩国内部的联系完全切断。

这时韩国国君命令上党郡太守冯亭将上党郡献给秦国,冯亭不愿意就此降秦,所以就转而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想借助赵国的力量来与秦国抗衡。一开始,赵孝成王平阳君赵豹商议,不接受上党郡,因为他们认为冯亭这样做,是想要嫁祸给赵国,会带来灾祸。

可是,以平原君赵胜为代表的一批人觉得,赵国应该接受上党郡,因为打仗打很久,也未必能拿下一座城池,但是上党郡有十七座城池,能够不战而得,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

于是,赵孝成王接管了上党郡,不久秦军果然来与赵国争夺上党郡,公元前261年初,秦国攻占了上党郡,赵国派大军接应韩国的百姓。赵孝成王早就预料到白起会来攻打赵国,他认为只有老将军廉颇才可以与白起对抗。廉颇虽然野战能力不如白起,但却是当时著名的守城大将,廉颇驻守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对秦军对峙。

长平之战的过程

战争的最初阶段,廉颇也采取了进攻的态势,秦、赵两国各自杀掉了对方的侦察兵,在战争的过程中互有胜败,公元前260年,赵军失利,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都被秦军给占领了,秦军还俘虏了几名赵国军官。不久赵军筑起围墙,在营寨中坚守不出,秦军发起猛烈攻击,赵军再次失败,两名军官被俘,两处阵地失陷。

长平之战对两国的影响有多大 战争损失很大吗

▲影视剧中的廉颇

在赵军多次初战不利的情况下,廉颇坚定了坚守不战的信心。其实,廉颇的坚守不战并不是真正的坚守不战,而是想先避开秦军的锋芒,等到秦军数次挑战,没有结果,军心不稳的时候,在寻找机会出战。但是,秦国派出眼线,离间廉颇和赵孝成王的君臣关系,说廉颇坚守不战是因为畏敌。赵孝成王也许一开始不相信,但是后来,连身边的人都向他进言,赵孝成王也就不能不信了。于是,他多次派人责备廉颇,催促廉颇出战。

廉颇深知,这个时候,如果自己率领赵国的大军与秦军硬拼,一定会失败。但秦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一旦赵军坚守不战,时间长了之后,秦军必然士气下降,这个时候,赵军再一鼓作气,击垮秦军也不是没有把握。

本来,当初赵军面对秦军,屡次失败之后,赵孝成王曾经想亲自率兵出战抗击秦国,但是被身边的近臣娄昌劝阻。娄昌认为,国君亲自出征与国不利,与战争的形势也无济于事。娄昌建议派人去和秦国议和,其他大臣建议赵孝成王联络秦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一起对抗秦国,但是这样做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和秦国议和。一些大臣极力劝谏,认为只要派使者入秦,秦昭襄王必然会隆重接待使者,麻痹各国盟友,而为自己争取时间,进一步对赵国发动进攻。而且,联合的各国还会觉得赵国反复无常,不讲信义,从而和赵国断绝联系,这样赵国就被秦国孤立了。但是,赵孝成王本来就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君主,他急于求成,却也很害怕被秦国打败。议和只是给他犹疑的心理,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赵国最终还是派人去和秦国议和了,秦国果然隆重接待使者,不仅接受了赵国议和的请求,还表示会和赵国建立新的联盟。这下,赵国可就危机四伏了,从此以后,各国也不会再帮助赵国对抗秦国了。

长平之战对两国的影响有多大 战争损失很大吗

▲影视剧中的赵括

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国的形势急转直下,秦国在答应与赵国结盟后不久,就单方面撕毁了联盟的契约。这个时候,秦国国相范雎又使出了百试不爽的反间计。他派人散布流言,说廉颇很好对付,秦国人最怕的是老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虽然是将门虎子,从小也熟读兵书,但是因为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而且性格刚愎自用,非常傲娇。赵孝成王不但对秦国间谍的流言信以为真,而且他觉得,廉颇确实有可能因为年老,而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想被秦国战败。所以,他也想尽快扶持年轻人上位,于是就罢免了廉颇,让赵括到前线去指挥大军。

据说,在赵孝成王决定启用赵括之前,赵括的母亲也曾经劝赵王不要重用赵括,因为她还是很了解自己的儿子的:赵括是一个志大才疏,喜欢夸海口,做事很不切实际的人,赵括的父亲赵奢在世时,就觉得赵括虽然对兵法说得口若悬河,但是他视战争如儿戏,根本没有见识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让赵括统兵,赵国一定会一败涂地的。

但是,赵孝成王这时已经被秦国的间谍成功说动,十分信任赵括,连蔺相如的劝谏也听不进去。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到达长平,一改廉颇坚守不战的策略,主动出击。在赵孝成王决定换掉廉颇的时候,秦昭襄王给了白起更多的信任,不但给白起封了更高的官职,而且派兵增援白起,并严守机密,有人如果走漏消息,立即格杀勿论。

最初,赵括下令攻击秦军时,秦军假装失败,并连续后退,一直把赵国大军引入自己的包围圈。赵括年轻气盛,一直追到秦军的大本营,但是赵国的将士无法攻破秦军坚固的防守。赵军连续攻打多日,已经筋疲力尽。这时,白起见反攻的机会已经成熟,就亲自率领两万五千余人,切断赵括大军的后路,然后,又命令一支大军从中间将赵国大军分成两段,让他们前后不能相互接应。然后,白起带着士兵们发起了进攻。

长平之战对两国的影响有多大 战争损失很大吗

▲长平之战

这时赵国的粮道已经被切断,军心涣散,赵括带领士兵们突围数次,都无法冲出秦军的包围圈,他们只好就地扎营,等待救援。本来,赵国的大军,是赶来援救的,但是秦昭襄王这个时候,几乎是动用了全国百姓的力量,来阻断赵国的援军。他把整个河内郡的百姓全部授予爵位,又命令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去切断赵国的援军和运送粮食的通道。

这时,山上的赵国大军已经连续46天断粮了,士兵们相互残杀,作为食物。最后,赵括将剩余的大军组织起来,亲自带兵突围,突围进行了四五次,但是秦军好像越战越勇,赵军根本没有可乘之机。赵括在最后一次率兵突围的时候,被秦军乱箭射死。

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赵国的大军失去了主帅,瞬间土崩瓦解,二十万秦军集体向白起投降,白起因为顾虑到赵国大军反复无常,并且留着这些战斗力很强的赵国大军始终是个大患,所以就把赵军骗到山谷之内,放走了年龄还小的200多人,最后将二十万赵国大军活埋。

长平之战持续了一到两年,秦军先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赵国从此有亡国之危,而秦军内部,也死伤大半,用了很久才恢复了元气。赵孝成王了解结果后,悔之晚矣。但因为赵括的母亲在赵括出征前,曾经极力反对,所以赵王最终并没有治罪赵括的母亲。

长平之战对两国的影响有多大 战争损失很大吗

▲影视剧中的范雎

秦军这时,本来可以乘胜灭亡赵国,战后,白起兵分三路,意图扩大战果。白起亲自带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这个时候,韩国和赵国再次联合起来,用重金贿赂秦国国相范雎,范雎被赵国使者说服,答应劝说秦王接受合议。秦昭襄王考虑到秦国这时也已经兵疲民穷,所以就接受了合议。白起因为极力主战,就与范雎产生了矛盾。应该说,这时候秦昭襄王接受合议的决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因为没有采纳白起灭亡赵国的意见,秦国后来丧失了绝好的机会,在又一次与赵国发生的邯郸之战中,秦军失败。此后,赵国的实力又有所恢复。

关于长平之战的损失,过去学者们普遍认为,赵国大军战死者应该有五万左右,投降者20万,投降者几乎全部被杀。

长平之战对两国的影响有多大 战争损失很大吗

▲影视剧中的长平之战

现在,一些学者提出,其实赵国当时并没有动用这么大规模的大军去与秦国对抗,而廉颇的战败,很大可能并不是廉颇指挥不当,而是赵国大军力量不足所致。从白起敢于用25000人与赵军正面作战,又派5000人把赵国大军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判断出,赵国的大军最多不超过秦军的两倍。所以说赵军四十万是不可能的。

赵国大军素来以能征善战著名当世,秦国在进攻赵国的时候,其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赵国又联合其他国家,让秦国在邯郸之战中失败,就说明赵国虽然损失很大,但还是有与秦国一战的能力的。而秦国自身虽然损失没有赵国那么大,但是错过机会之后,也不能再拿下邯郸。根据这个现象来说,长平之战的损失,也没有历史书上写得那么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7/198613.html

“长平之战对两国的影响有多大 战争损失很大吗” 的相关文章

刘牢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选择自杀是因为什么?

刘牢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选择自杀是因为什么?

刘牢之是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的后裔,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牢之是东晋时期的名将,既在淝水之战击退秦军拯救了东晋,也曾经手握北府兵大权,连叛三主,背上反复无常的恶名。最终被迫自杀身亡。那么刘牢之是如何影响东晋局势的呢一,对抗前秦刘牢之是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的后裔,早年从军,因为骁勇得以入选...

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何关门不能除掉曹操

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何关门不能除掉曹操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却无法关门杀掉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鳌拜与曹操都是不同时期的权臣,顺治帝退位之前令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辅佐小康熙,当时鳌拜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执政大臣,何况当时还有孝庄太后也在帮助康熙,即使鳌拜将这几位大臣扳倒...

朱瞻基正值壮年就突然离世 朱瞻基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朱瞻基正值壮年就突然离世 朱瞻基死亡的真相是什么

对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38岁壮年为何突然离世?其死亡真相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那些事儿,说遍天下事。”要说历史上最有个性的一群皇帝,那莫过于明朝的朱家子孙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失踪的朱允炆,篡位的朱棣,炼丹的朱厚熜,任意一位单拎出来都是一段传奇人生,而这...

赵云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赵云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还不知道:赵云为何没被刘备重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一件就是赵云曾经拒绝刘备,当年刘备和赵云初次见面,刘备三兄弟的名气已经威慑了公孙瓒手下很多将领,甚至连田楷、田豫这些人都想投奔刘备。而刘备特意给赵云抛出招揽之意但却被赵云当场拒绝,这种情况对刘备来说非常尴尬,...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凌统是什么人?逍遥津之战他的表现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攻打合肥,引发逍遥津之战。曹操部将张辽在此战大显身手,打得吴军措手不及,还把孙权包围在乱军之中。凌统见形势危急,于是率领三百军士拼死作战,这才让孙权突出重围,但自己却全军覆没。那凌统是如何拼死救孙权...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人心的变幻无常,有时让人难以置信。一对患难中生死与共的夫妻,一旦时来运转,便反目为仇。这里说的是唐朝时韦后谋害他的亲夫唐中宗李显,参与谋杀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当初,武则天执政时,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和韦后被...

评论列表

严丹
严丹
3周前 (11-01)

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战役,对秦、赵两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战不仅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和损失之大令人震惊外也揭示了决策失误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深远赵国因缺乏经验而急功近利最终导致了失败秦国虽然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见战争的惨烈与毁灭性因此我们应珍视和平避免无谓的战争努力追求和谐共处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才是正确的价值观所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