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郑庄公、共叔段与武姜母子三人为什么会相残?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27)170

郑庄公,春秋时期郑国第三位国君,父亲是郑武公,母亲是武姜,共叔段同母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平王东迁,郑武公因护驾有功被封为卿士,能参与周王朝的决策,还获得大片土地的封赏。

因此,在很短时间内,郑国就从一个二流小国,摇身变成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郑武公的妻子是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出生时难产,因此名叫寤生,小儿子共叔段出生时相当顺利。

《史记》有记载,“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

再加上人们都偏爱“幺儿”,所以武姜一直偏爱共叔段,经常怂恿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

郑庄公、共叔段与武姜母子三人为什么会相残?

但是春秋初期,宗法制依然是主流,废长立幼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行为。

公元前743年,郑武公去世之前,将君主之位传给了长子寤生,史称“郑庄公”。

《史记》有记载,“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武姜看到共叔段没能当上国君,心里非常不舒服,于是摆出母亲的架子,要求郑庄公把制邑赐给共叔段作为封地。

制邑是地势险要的关隘,自然不能赐人,但是郑庄公没法推辞母亲的请求,于是把京邑封给了共叔段。

当时就有大臣认为京邑的地盘太大,差不多占据郑国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郑庄公却神秘一笑,此事不了了之。

随后的几年里,共叔段征服了郑国周边不少地区,所掌控的势力可与郑庄公抗衡。

公子吕非常着急,希望节制共叔段的膨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郑庄公依旧隐忍不发。

随着实力逐渐强大,共叔段的野心已昭然若揭,操练兵马,修缮武器,联系母亲武姜,准备攻打都城新郑。

《史记》有记载,“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

郑庄公、共叔段与武姜母子三人为什么会相残?

郑庄公表面上对共叔段的事情不管不问,其实暗地里早已经在共叔段身边安置了眼线,对方的一举一动都收入眼底。

因此,当共叔段准备发动战争之时,郑庄公决定先下手为强,命公子吕率领二百乘战车去攻打京邑。

京邑的官民毕竟还是忠于名正言顺的郑庄公,此刻又见大军兵临城下,因此纷纷背叛共叔段,兵败的共叔段开始流亡之旅。

《史记》有记载,“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

关于郑国的这次内乱,《左氏春秋》的记载非常简单,“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虽然只有九个字,但是传达的信息量却很丰富,它概括了这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性质以及双方的责任。

郑庄公是公爵之位,但是这里却称为“郑伯”,显然是有讥讽的意味。

主要是因为郑庄公身为兄长,却没有对弟弟共叔段善加教导,而是冷眼旁观他走上覆灭之路。

公叔段是郑武公的儿子,有身份有地位,可是却以“段”代替,明显是对他违背孝悌之道的谴责。

郑庄公、共叔段与武姜母子三人为什么会相残?

春秋时期的“克”字,专指两国交战时一国击败另一国,郑国内乱是两兄弟之争,本来不应该用这个字眼。

可是这里却用了,表示两人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双方毫无情义可言,犹如敌国一样相互征伐。

“于鄢”两字不仅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更说明了事件的性质。

春秋时期,普通的杀人事件往往不会点明地点,只有两国交战时才会交代具体的地点。

这件事的结局相当完美,至少对郑庄公来说是这样。

母亲武姜重新回到郑安,弟弟公叔段流亡外地,让郑庄公再次成为受人称道的贤明国君。

可是这件事反映出一个问题,母不母,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表示这个时代已经礼崩乐坏,周王室形同虚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7/201670.html

“郑庄公、共叔段与武姜母子三人为什么会相残?” 的相关文章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对秦国将军樊於期,因战败逃亡到了燕国,为什么险些成为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边谈到,韩、赵两国相继亡国,秦国大将王翦屯兵中山,兵锋遥指燕国。此情此境,燕国还能有什么对策呢?虽然有代王赵嘉盘踞代地,收拾赵国残余力量,和燕国迅速结成联盟,但这点实力并不足以跟秦国抗...

都说刘邦是一个小人 刘邦是怎么夺得天下的

都说刘邦是一个小人 刘邦是怎么夺得天下的

对刘邦这个真“小人”为何最终能夺得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高祖刘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饱受争议,他赢得了大汉天下,打败了霸王项羽,又是开国太祖,应该是名满天下,流芳千古。但在史书,戏剧,诗歌,甚至是民间话本中,都是混混,无赖,小人得志的负面形象。刘邦到底是被世...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周瑜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上称其“性度...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刘惔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汉景帝杀晁错是为了阻止七国之乱?真相是什么

汉景帝杀晁错是为了阻止七国之乱?真相是什么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没错,汉景帝就算杀了建议削藩的晁错,吴王刘濞等七国的叛乱,也不会停下脚步。这一点,汉景帝在杀晁错之前,他就已经知道是这个结果了,可他依然还是杀了晁错,而且用“腰斩”这样一种残酷的刑法来杀晁错。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

曹丕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造反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

曹丕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选择造反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

曹丕死后,司马懿为何不造反,非要等到70高龄才反,他在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了,这段时间内曾经发生了很多很多的经典典故。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出自这一时期的,像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刘备、张飞、项羽等很多人都...

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交手 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

夷陵之战蜀汉和东吴交手 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

对夷陵之战蜀吴双方都出动了哪些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先看看抵抗入侵的东吴阵容由江东四英杰中仅存的陆逊统兵十二虎臣仅剩的5人中徐胜 潘章 韩当三人参战还有少年名将朱然以及宗氏名将孙桓统兵文官诸葛瑾 骆统 步骘等而演义中带病上阵被沙摩柯杀死的甘宁则在此战之前便已去世...

李隆基和武则天有仇 李隆基为何还宠爱他的侄孙女

李隆基和武则天有仇 李隆基为何还宠爱他的侄孙女

还不知道:唐玄宗与武则天有仇,为何还宠爱他的侄孙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权力欲很强,为此,她不惜对自己的亲人动手。不幸的是,唐玄宗李隆基成为了她的孙子,小时候的李隆基饱受煎熬。父亲李旦每天活得战战兢兢,生怕母亲对自己动手。而李隆基的母亲窦氏,本是贵族,为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