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关于尉迟敬德的名字,有哪些争议?为何史书与墓志铭记载的不同?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09)120

尉迟敬德,隋末唐初时期将领,唐朝开国名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七。他骁勇善战,戎马一生,是是扶持李世民登基的肱股之臣。曾灭夏王,杀元吉,击溃突厥,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敬德,是他的字表,《尉迟敬德碑》和《新唐书·尉迟敬德传》中有记:“尉迟恭,字敬德”。但在1971年发掘出的尉迟恭墓中,墓志铭上又清清楚楚写着:“公讳融字敬德”,也就是说,尉迟敬德的名字是尉迟融。

关于尉迟敬德的名字,有哪些争议?为何史书与墓志铭记载的不同?

一、立头功,却落于人后

按理说,墓志铭是由尉迟敬德的家人亲自置办,不可能搞错名字,而且《尉迟敬德碑》是与尉迟敬德同一年代的许敬宗所著,也不可能搞错名将的名字才对。到底尉迟恭和尉迟融,哪个才是尉迟敬德的真名?

这个疑团,要从尉迟敬德的官场经历说起。前面说到,尉迟敬德为唐太宗李世民立下不少功劳,“玄武门之变”后,群臣论功行赏。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并居头功,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领一样的封赏,尉迟敬德封右武侯大将军,赐吴国公爵。

而在那之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都得到升迁,官拜一品宰相,而尉迟敬德却一直都是正三品的右武侯大将军。

尉迟敬德一直觉得自己为大唐立下丰功伟绩,整个朝野无人能比,而如今却屈居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之下,心里很是不平衡。因此,他每次上朝,只要抓住那三人的错处,便会不留情面地加以指责,长此以往,便和几位宰相生出芥蒂来了。

两年后,尉迟敬德也得到升迁,出任襄州都督,之后又调任同州刺史。虽说是升迁,尉迟敬德心里却还是不满,如此一来,他便被调离了长安都城,从一个中枢大臣,变成了地方官员,跟那三位宰相相比,只能说是差多了。

关于尉迟敬德的名字,有哪些争议?为何史书与墓志铭记载的不同?

二、尉迟恭被警告和怀疑

尉迟敬德升任同州刺史那年,李世民摆下宴席,邀尉迟敬德回京赴宴,接到皇上的宴席邀请,尉迟敬德不禁心中得意起来:看来他在皇上心中,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功臣啊!

到了宴席上,尉迟敬德却意外发觉自己并不会坐在臣子首席的位置,于是怒从心头起,指着在他上座的人大骂:“你算个什么东西?也配坐在我的上席?你有为大唐立过什么功劳吗?”

此时坐在尉迟敬德下席的李道宗为了局面不闹僵,便出来打圆场,跟尉迟敬德解释,没想到话还没说完,便被尉迟敬德一拳打翻在地,一只眼睛差点被打瞎。

李世民为此勃然大怒,当即散了宴席,叫尉迟敬德到殿前来,疾言厉色道:“你自从做了高官,眼里愈发没有国法了。我以前以为汉高祖杀韩信彭越是不对的,如今看来也是有道理的。我治国当赏罚分明,你更好好自为之,别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尉迟敬德听了皇上这番话,心里才感到后怕,明白自己就算有功在身,也是可能受到惩罚的,这才收敛了嚣张的气焰。

关于尉迟敬德的名字,有哪些争议?为何史书与墓志铭记载的不同?

此后,尉迟敬德便一直在地方上任职,一直到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有人状告尉迟敬德蓄意谋反,李世民才把尉迟敬德召回京城问话。

面对李世民的责问,尉迟敬德又气恼又失落,正色道:“对,臣是谋反!微臣这么多年跟随陛下,征战杀戮无数,南征北伐,身上有无数的刀伤箭痕,如今天下太平了,陛下却要怀疑我谋反了吗?”

说着,尉迟敬德脱下了自己的衣裳,露出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李世民看到这些深浅不一的伤疤,想起了当年尉迟敬德数次救他于水火,不禁泪流满面,向尉迟敬德说:“朕是不会怀疑爱卿的。”

三、看破红尘,尉迟恭遁入道门

虽然李世民不再怀疑尉迟敬德了,但尉迟敬德却对这个官场失望透了,他用一生去扶持守护的皇上,不仅没有给他应得的地位,将他派遣到地方上任职,还警告他好自为之,甚至怀疑他有谋反之心。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尉迟敬德向朝廷递交辞呈,意欲告老还乡,他已经厌倦了这个官场了。

回到家乡后,尉迟敬德开始沉迷道学,面对坎坷的仕途,尉迟敬德选择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一心求道,不再和外人往来。

值得一提的是,唐朝时期,信道之人一般都要改掉自己的名字,以示了却前尘往事。尉迟敬德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改名的。

尉迟融这个名字,也和道家有莫大的渊源。道家崇尚“冲虚融和”,正如《道德经》中所述:“知常容,容乃公”,也就是坦荡公平地面对世事的意思。这“容”便通“融”,“公”便通“恭”,尉迟恭就是尉迟融了。

关于尉迟敬德的名字,有哪些争议?为何史书与墓志铭记载的不同?

至于为什么史书上的记载和墓志铭上的记载不一样呢?根据唐书记载,那时候五品以上的官员,改名字是要向朝廷报备的,而尉迟恭的名字在后面的记载中没有更改,也就是说,他很可能没有向朝廷报备。

这也是有史实可以推论的。公元646年,也就是尉迟敬德告老还乡后的第三年,同处凌烟阁功臣的张亮因为预言书中有自己的名字,便以为自己能称王称帝,最终被举报处死。可见,名字怎么取,在当时也是十分微妙的事。

而道德经那一句“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也很有可能被人曲解成“融乃恭,恭乃王,王乃天”,从而给尉迟敬德冠上意图谋逆的大不敬罪名,说不定就给全家惹来杀身之祸。

因此,尉迟敬德有可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加上自己已经辞官,就将改名一事隐瞒下来,只有家里人知道,所以后来由家人置办的墓志铭中,便用了“融”这个名字。

纵观尉迟敬德一生,为人虽性情急躁,却十分纯良直率,为大唐江山无数次搏杀于沙场,见血于阵前,最终却仍无法避免被他一心效忠的君主怀疑威胁,连改个名字都要小心翼翼,不敢声张。

宦海浮沉,最终只教会了尉迟敬德“谨小慎微”四个字,不禁令人唏嘘,但尉迟将军那些忠勇仁义,护佑一方的英雄故事,将永传于世,永远被世人敬为门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8/203945.html

“关于尉迟敬德的名字,有哪些争议?为何史书与墓志铭记载的不同?” 的相关文章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要重用他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要重用他

对乾隆为什么会重用贪官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终于知道为什么乾隆会重用贪官和珅了。其实乾隆知道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但对于他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何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制衡”。历史上的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自封自己为“十全老人”,单从字面意义上看...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隋代大臣,弘农华阴人,司徒杨素之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大业九年(613年),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引发了杨玄感之乱,但仅持续了两个月就迅速失败。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文武双全,号称“项羽”,起兵反隋时受到民众的普遍响应与支持。既然如此,那杨玄...

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 他死的对曹魏影响有多大

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 他死的对曹魏影响有多大

还不知道: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对曹魏影响有多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夏侯渊是曹操部下的一员重要猛将,可是却在定军山被蜀汉老将黄忠斩杀,这在三国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不仅如此,夏侯渊之死,对整个曹魏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说他影响到曹魏后期的发展也不为过。...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也不是朱元璋所说。《明实录》里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句话: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在历史上雍正也确实是一位颇有作为、影响历史的君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1725年9月,年羹尧被押往北京送审。这场审判共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年羹尧最终被开列了九十二条大罪,其中光是立斩的罪行就有三十多条。不过,雍正念在年羹尧功绩显赫,特别下旨开恩,赐他在狱中自尽。那么,年羹尧死后,雍正...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清朝皇帝那么多 为什么只有雍正算是清朝的明君

还不知道:为什么只有雍正才算得上清朝的明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传十一帝 ,享国276年。其中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都是比较有名的清朝皇帝,在位期间更是将清朝推举到了鼎盛状态,可为何只有雍正才算得...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探索隋炀帝的一生,他究竟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弘农华阴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569年,刚刚继承了随国公爵位不久的杨坚,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在这个儿子之前,杨坚已经和自己唯一的妻子独孤...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开明的君主 两人谁的治国能力更高

对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两个,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就治国才能来说,兄弟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格局,是开国之君。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