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什么不同意太子去南京?真的是缺乏政治才能
崇祯为什么不同意太子去南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众所周知,明朝有两位勤政的皇帝:一位是朱元璋,另一位是崇祯帝朱由检。崇祯帝继位之初,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给当时黑暗的政坛带来了些许新鲜空气。之后,崇祯帝启用了大批贤能,希望此举能改变明朝将亡的命运,但是,他后来的大肆杀戮,却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灭。
一 *** 三年,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倒数第二个年头。
这一年,名将孙传庭在崇祯皇帝的一再要求之下,带兵进入陕西地区对抗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结果是:明朝军队大败,领兵的孙传庭战死。此后,大明再无与农民军一较高下之人。挟着胜利之威,李闯的军队从潼关长驱直入,兵锋直指北京。
此时的明王朝已经虚弱的像一个将死的老人,但是,它距离正式灭亡,尚有半年之久。在半年之内,若是崇祯帝能够做出一些有用的决策,比如:将太子迁移到南方地区,为大明皇室留下法定继承人,那么,大明朝的危局是完全有可能被破解的。
然而,崇祯帝却没有这么做。以至于,许多研究明史的人,都在诟病崇祯帝只顾着自己在北京城体面的战死,为自己博得一个好名声,而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帝国安排好自己死后的事情,很有点“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的意思。
正是由于崇祯帝的这种有意无意的疏忽,使得后来的南明为了继承人的问题而争执不休,最终,将仅存的半壁河山拱手让给了满人。说起来,这还不如几百年前的南宋。试想,若是当时崇祯帝在与李闯的军队拼死一战之前,及时将太子送到南京,那么,即使崇祯帝死了,那明朝也不算真正灭亡。
因为,南京作为明朝的留都,有着一套跟北京一样的官僚体系,太子在此地无需花费多少时间,便可重新组建一个新的领导班子。然后,借着为父报仇的名义,痛定思痛,整合天下兵马,自可在长江以南站住脚跟。若是假以时日,南明再出现一个光武帝一类的人物,那么,收复失地亦不在话下。
历史曾经有过类似于明末时候的混乱局面,那就是唐朝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时,唐玄宗把天下大事交给太子李亨后,自己就到蜀地避难去了。而李亨则带着一帮文臣武将到了灵武地区,并将此地作为大本营,经营天下。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唐室一干忠臣勇将的努力下,战局趋于稳定。
这期间,太子便在一些人的怂恿之下,在灵武继承了皇帝之位,并将自己的父亲唐玄宗称为了太上皇。
安史之乱初起时,官军在贼寇面前可以说是不堪一击,节节败退。但是,好在当时的唐肃宗手下有李光弼、郭子仪这样的名将,才使得大唐的军队重新振作起来,慢慢稳定住了局势。
若干年后,天下稍安,唐玄宗重回到久违的长安,但此地早已物是人非。此时大唐的局面非常尴尬,唐玄宗本人还没死,但是,已经不再是皇帝了。而李亨,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已经积攒了不小的人气,想让他再把皇位还给唐玄宗,哪怕他自己愿意,恐怕他的僚臣也会百般劝阻。
但是,再怎么说唐玄宗之前也是一代盛世之主,动乱之前那也是风流一时的天子。而如今的他,却无权无势,还要在自个儿子的屋檐下看着他的脸色行事,这未免让其有些心里不平衡,换成是谁也受不了。于是,他在长安城没几年就抑郁的离世了。
几百年后的崇祯帝,应该是知道这段历史的,可能正是因为害怕儿子到了南京以后,效仿之前的李亨,在南京称孤道寡,把自己变成第二个唐玄宗。
所以,崇祯帝始终不同意大臣们把太子送到南京的建议。
不过,虽然崇祯帝一直不允太子去南京,但是,他本人却一直有去南京的想法。
当然,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这种临阵逃脱的事情则是不能由自己主动提出的。按照官场的规矩,这种事情应该由大臣们上奏建议,然后,皇上假装哀叹一番后,勉强同意。
之前,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崇祯帝派人跟关外的满人议和。本来事情说的好好的,不想,后来崇祯帝中途变卦,改变了议和的国策,还将那个帮他做这件事的大臣给杀了。基于这样的先例,大臣们虽然有弃守北京往南迁移的想法,但是,谁也不敢提,都怕将来崇祯帝转脸不认账,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这样一来,崇祯帝自然是很不高兴的。那么,按照人之常情,此时若有人再提议让太子先南迁,那他出于赌气的原因,也是万万不会同意的。由此看来,虽然,崇祯帝在许多人的眼里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君主,但是,在我看来他却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因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在做决策的时候,是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的。而崇祯帝不管是之前的议和还是后来的南迁,他都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做出了不利于国家的决策,最终,直接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灭,这一点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