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举措?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23)210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明初三大治世之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为“洪武”,所以史称洪武之治。

政治

中央集权

中央

明朝初年,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制承袭元朝。1380年(洪武十三年),复以“谋不轨”罪名杀左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尚书执行皇帝的命令,直接对皇帝负责。其后,进一步宣布不许再议置丞相。秦汉以来行之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从此废除。

朱元璋废丞相后,挑选几名文人担任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他批阅奏章,充当顾问。明成祖(朱棣)时,阁臣可参予机务,但不置僚属,不得专制百官。仁宗(朱高炽)开始,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监察御史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却重,外出巡查,号“代天子巡狩”。此外还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六科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驳正章疏违误。朱元璋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置锦衣卫指挥使,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通过这些监察机关、言官和特务,皇帝进一步加强了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

朱元璋十分重视吏治的整顿,严禁各级官吏玩忽职守,蠹政害民。高级官员要接受御史的监督,中下级官吏定期考核,称职者升,平常的复任,不称职者降,品德卑劣的罢职为民。对贪官的惩治尤其严厉,凡贪赃钞六十两以上者,剥皮并枭首示众。

为了防止有权有势的功臣对皇权造成威胁,朱元璋加以打击。从立国伊始,朱元璋就警告文武勋臣要吸取西汉韩信、彭越的教训。1372年,他颁布《铁榜文》九条,严禁公侯与都司卫所军官私相结纳,不许擅役军士、倚势欺压良善、侵夺公私田地。后来又多次颁布诏令,规定了功臣权限。1380年(洪武十三年),借口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大兴党狱。1390年,他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罪,杀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株连三万余人。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又以谋反罪杀凉国公蓝玉、列侯张翼等,牵连万余人。

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举措?

地方

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行中书省则总管一省军、政、司法。不久,朱元璋发现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他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都指挥使司管军队。三者合称“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布政使司之下又设府(直隶州)、县(州)二级地方政权,长官称知府(知州)、知县(知州)。1377年(洪武十年),又设通政使司作为皇帝的“喉舌之司”,长官称通政使,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第二年,又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

特务机构

朱元璋利用特务机构,派出大量名为“检校”的特务人员,遍布朝野,暗中监视。有一次,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在家喝酒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听后满意地说:“果未骗朕。”著名儒士钱宰被征参编《孟子节文》,一日散朝回家,随口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日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结果第二天上朝,朱元璋便问钱宰:“昨天的诗不错,不过朕没有‘嫌’迟,改作‘忧’字,如何?”钱宰一听,吓得忙磕头请罪。

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朱元璋还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惨死杖下,工部尚书薛祥就是这样被活活打死的。

颁布法律

1373年(洪武六年),刑部尚书刘惟谦奉旨编定《大明律》,朱元璋亲加裁酌,后又经三次修订,于1397年(洪武三十年)正式颁行。全书计30卷460条。《大明律》维护君主集权,如《吏律》规定,大臣私自选授官吏者斩,交结朋党者斩,凡违弃制书、误犯御名庙讳、遇事应奏不奏等等,或笞、或杖、或罢职,甚至斩首。《刑律》对于谋叛、谋大逆等量罪,重于唐律,不但共谋者不论首从一律凌迟处死,其祖父、父、子、兄弟和同居之人,不分异姓,伯、叔、侄不限同籍,也一律处斩。《名例律》基本保持了唐律中的“八议”而略作更动,凡皇家的亲、故以及列为功、贤、能、勤、贵、宾八类权要势家,如果犯罪,官吏只能奏闻,不得擅自勾问。但是,《大明律》也规定严禁功臣勋戚恃势接受投献,用虚钱实契典买和侵占他人田宅,不许奸豪诱取良人及略卖良人为奴婢;凡诬告者加等治罪。这些规定对保护小生产者的财产和人身,稳定社会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1385年(洪武十八年),朱元璋颁布亲自编撰的《大诰》,接着又颁行《大诰续篇》、《三篇》。《大诰》三篇汇集大量惩治官民贪赃受贿、转嫁赋役、侵吞税粮、抗租误役、流亡隐匿等案例和凌迟、枭首等重刑。

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举措?

镇压贪官

朱元璋是峻刑模式的最积极实践者,明纲常的同时,重法度,严吏治。他声称:“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后人简称“乱世用重典”。

明初社会问题严重,朱元璋“宽”、“猛”并用,采取软硬两手。“宽”,是对黎民百姓而言,休养生息。在政治法律领域和官场上,则采取“猛”的一手——“重典治吏”。

朱元璋自幼出身贫寒,对政治贪污尤其憎恶,其对 *** 官员处以极其严厉的处罚。在朱元璋主政期间,大批不法贪官被处死,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杀死数万名官员。由于朱元璋的吏治严厉,在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官员腐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朱元璋开展雷厉风行的肃贪运动,历时之久、措施之严、手段之狠、刑罚之酷、杀人之多,为几千年封建历史所罕见。尽管朱元璋反贪决心大、力度猛、出奇招,使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也一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远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但效果明显,明朝官场“干净了一百年”。《明史·循吏传》记载,峻刑“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指,吏治焕然丕变矣。下逮仁、宣,抚循休息,民人安乐,吏治澄清者百余年。”

终洪武之世,朱元璋都“以重典为整顿之术”,实施“猛烈之治”。

不过,朱元璋也不是只有严惩的一手,不是“不教而诛”;他是教育与惩办相结合的。朱元璋对官员还是很爱护的,在官员上任之前就用多种方式告诫他们要廉洁奉公。比如,他委任府、州、县长官,常常要亲自召见他们,请他们吃饭,并赏赐他们每人10两银子、6匹布,告诉他们:这些银子、布匹是给他们“养廉”的,上任以后,要善待百姓,不可刻薄他们。

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举措?

分封籓王

朱元璋令诸藩镇守天下,又各领兵权,这固然是亲亲之情,信任无以复加,却也未必就没有帝王心术。强藩林立,能做皇帝的却始终只有一个,诸藩势力犬牙交错,必然相互牵制,相互监视,除非朝廷中枢衰弱之极。当中枢真个衰弱至极时,就算没有藩王,也会被权臣取而代之。自三皇五帝,以一介布衣而成天子者,唯刘邦与朱元璋,其它帝王,大都是前朝重臣或一方豪强而黄袍加身。所以由自己子孙取代无能之君,也胜过将江山付与外人之手,如此可保朱家数百年江山。

勤政廉政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他从来不惮给自己增加工作量。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仅此一端,即可想象他是多么勤奋。

朱元璋的节俭,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当了皇帝后,他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并无金龙在上,“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他命工人给他造车子造轿子时,按规定应该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铜代替。朱元璋还在宫中命人开了一片荒来种菜吃。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块被单给大臣们传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朱元璋说:“此制衣服所遗,用缉为被,犹胜遗弃也。”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他即位后,在应天修建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还让人在墙上画了许多历史故事,以提醒自己。按惯例,朱元璋使用的车舆、器具等物,应该用黄金装饰,朱元璋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报告说用不了很多黄金,朱元璋却说,他不是吝惜这点黄金,而是提倡节俭,自己应作为典范。在朱元璋积极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8/206284.html

“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举措?” 的相关文章

都说李世民打仗套路深不可测 李世民打仗水平如何

都说李世民打仗套路深不可测 李世民打仗水平如何

对李世民指挥打仗什么水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不少精通谋略、善于用兵的将领,诸如李靖、秦琼、尉迟恭等人,都是万中无一、千古称颂的良将。这样一来,李世民自己在军事方面的光芒也被掩盖了不少,甚至有人说,李世民只懂政治、不懂军事,那些大胜仗都...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最终下诏禅位李世民,自己升级为太上皇。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植《七步诗》(版本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

朱亮祖身为功臣又手握免死金牌 朱元璋为何还要处死他

朱亮祖身为功臣又手握免死金牌 朱元璋为何还要处死他

对开国功臣朱亮祖无谋反之心,手握免死铁券,为何还被朱元璋处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开国功臣朱亮祖犯下死罪,亮出免死金牌脱罪,朱元璋却说立斩不赦,那这些免死金牌有什么用?朱亮祖到底犯了多大的罪,即使手握免死铁券还被杀无赦?那跟随朱元璋建国的其他功臣都怎么样了?他们的...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还不知道:曹丕托孤,为什么还是没有阻止司马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丕英年早逝,40岁的时候就死了。历代皇帝死的时候,肯定会托孤,因为他的孩子曹睿才不过23岁。论狡诈,曹操乃一代奸雄,曹丕可谓得他亲爹的真传,在怀疑别人这地点上,他比他...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魏忠贤不死明朝名将就不死吗 明朝最后还会灭亡吗

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末名将就不会死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别太想当然了魏忠贤不死明朝依旧要亡。魏忠贤是明朝末年阉党的风云人物,但是魏忠贤自上位后就没有干过有利于明朝的好事,魏忠贤此人是南直隶河北沧州人,他早年并不叫魏忠贤,魏忠贤这个名字是后...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汉末三国一方豪杰,曹操和孙权有没有见过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各自作为一方霸主,乃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那么两人是否见过面呢?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有两个答案,正史中两人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但在《三国演义》中,两人却是...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吴范(?-226年),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擅长术数。与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范以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闻名于郡中。孙权起于东南,他委身事奉,每推算灾祥多应验,遂显名。孙权委以骑都尉,领太史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