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位期间,做了哪两件大事?他还写了两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帝王之中,向来秦皇汉武并称,在秦末乱世之中,比秦始皇小3岁的刘邦在48岁起兵,7年而成帝业。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满地贵族的后战国时代,刘邦大器晚成,败项羽而登九五之尊,传奇的近乎神话。
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刘邦在位时间不长,至公元前195年去世,同样是7年的时间,与夺取天下的时间相同。
在这七年的时间里,刘邦做了两件大事,并写了两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1,除异姓王
对于自己为何能够击败项羽,刘邦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从他即位之初在一次宴会上所说的话便能看出来: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辅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也正因如此,刘邦对于如何巩固自己的帝业也有着清晰的布局。
刘邦刚刚攻灭项羽,便突然闯入韩信的军营之中,夺了他的兵权。之后,又将韩信改封为楚王。
与项羽当年一样,刘邦称帝之后也分封天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张敖袭封)、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共七人。
所谓分封,其实就是对势力范围的认可,项羽当年如此,刘邦亦然。
秦始皇是刘邦和项羽共同的偶像,但项羽满足于“彼可取而代之”后的衣锦还乡,而刘邦则要做真正的秦始皇,即“大丈夫当如是”。
所以,刘邦即位之后的之一件大事就是除异姓王。刘邦杀功臣,与后世不完全相同,事实上仍是在扭转周朝的分封惯性。要想不做第二个项羽,要想将郡县制真正的推行于天下,异姓王必然要翦除。
于是,这些异姓王不是被诬谋反,便是被逼反,并一一被刘邦消灭。
韩信被萧何骗进宫,被吕雉的伏兵所杀,灭三族,是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彭越在刘邦征讨陈豨时称病不出兵,使刘邦大怒,以谋反的罪名被杀,尸体剁为肉酱,灭族。
之后,英布心里恐惧,并认为韩信、彭越死后无人是自己对手,便起兵反叛,但最终被刘邦所败,被杀。
至此,汉初三名将均被杀死,异姓王最终除了最弱小的长沙王之外均被消灭。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击败英布之后,顺路回到了家乡沛县。刘邦大摆宴席,把昔日的故人、朋友、父老全部请来,纵情欢乐。
在酒宴之上,刘邦回首自己的一生,百感交集,一边击筑,一边唱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征战半生,与项羽一道灭秦,之后又败项羽,除异姓王。可是,与今天的我们不同,刘邦是不知道后来的历史走向的,他不知道国内的反叛势力在自己死后还会不会伺机而动,他也知道汉王朝后来能不能击败虎视眈眈的匈奴。
汉王朝,会是第二个秦王朝吗?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豪气之中透露着丝丝悲凉。
2,储君之争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诗——《鸿鹄歌》,同样是刘邦晚年所作,背景则是另一件大事——另立储君。
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是刘邦和吕后所生,在刘邦称帝之后的同一年便立为了太子。
可是,刘邦却一直纠结于刘盈为人过于仁厚软弱,性格又不像他自己,所以常常想废掉他而立赵王刘如意。
刘如意,是刘邦与爱妾戚夫人的所生,性格与刘邦很像,深得刘邦的喜爱。
刘邦晚年,戚夫人常随左右,也想让刘邦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但吕雉岂是等闲之辈,他采用张良之计,请来了刘邦都没能请动的贤人“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刘盈。
在一次宴会上,“商山四皓”陪同太子刘盈入席,这使刘邦很是惊讶,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改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朝局不稳,甚至天下大乱,所以便不再坚持更换太子了。
也就是说,刘邦是理智战胜了感情,吕雉母子在这次易储之争中胜出。
这首诗,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所作的。同样是一次宴会,刘邦把这一事实告诉戚夫人之后,戚夫人泣不成声。
于是,刘邦说道:“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鸿鹄歌》,与《大风歌》不同,是一首忧心忡忡又情意绵绵的歌。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太子刘盈已经羽翼丰满、横绝四海,刘邦面对戚夫人的哭泣爱莫能助、无可奈何。
刘邦去世之后,刘盈登基,是为汉惠帝。
之后,吕雉毒杀刘如意,将戚夫人变成了“人彘”。
对于刘邦,同样出身布衣的朱元璋如此评价:“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刘邦建立汉朝,立万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