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面对匈奴侵扰,晁错对汉文帝提出了什么计谋?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8-25)150

晁错,西汉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面对匈奴的侵扰,他向汉文帝献出了什么计策?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西汉初年,雄踞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是汉朝最强劲的敌人,他们在其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的带领下,时不时地对汉朝的边境发出侵扰,汉朝边地的军民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却被冒顿单于指挥四十万大军包围在平城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的马铺山)。最后刘邦凭借陈平献出的奇计才使匈奴大军退却。

刘邦亲征都打不过匈奴,汉朝只好采用“和亲”的政策来与匈奴人维持和平。然而,即使如此,汉朝和匈奴也只是表面上以“和亲”的形式维系,实际上却一直处于战和不定的状态中。

汉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夏,匈奴右贤王乘汉文帝新即位之机,率领匈奴大军入侵河套以南地区。

汉文帝针对匈奴屡次破坏和亲,擅自捕杀汉朝官吏和士兵,掠夺边地居民的财物和土地,果断发兵抗击匈奴的侵扰,这是自实行“和亲”政策以来,汉朝首次大规模发动军事打击入侵的匈奴。

汉文帝派丞相灌婴率八万汉军,在高奴(今陕西延安北)迎击右贤王,又派中尉材官防守长安。汉文帝甚至还亲自到甘泉(今陕西淳化)督战,结果匈奴右贤王兵败逃出塞外。

于是,汉军乘胜追击,汉文帝从甘泉到达高奴,并取道高奴去太原。不料就在这时,济北王刘兴居(刘邦之孙,刘肥第三子)发动叛乱。汉文帝闻讯立即罢兵赶回长安,平定了刘兴居的反叛。

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又派人给汉文帝送来一封信,表示愿意跟汉朝恢复和亲。此时的汉朝也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以便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因此,汉文帝决定与匈奴恢复和亲。

前元六年(公元前174年),汉文帝派人前往匈奴,双方约为兄弟,还送给冒顿许多贵重物品。过了不久,冒顿单于死了,其子稽粥继立,这就是老上单于。

面对匈奴侵扰,晁错对汉文帝提出了什么计谋?

老上单于初立,汉文帝将一位宗室公主嫁给他,还派宦者中行说为陪嫁大臣。中行说到了匈奴就投降了匈奴了,并经常为老上单于出谋划策,劝他进攻汉朝,掠夺汉朝的财富,从此,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又日趋紧张。

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 ,老上单于亲率14万大军入北地郡,进占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萧关(今甘肃固原东南)、彭阳(今甘肃镇原东南),烧毁安定郡的回中宫(秦宫,故址在今甘肃固原),其前锋直抵岐州雍(今陕西凤翔)、甘泉(今陕西淳化西北),距长安仅200里,严重威胁汉朝都城长安的安全。

汉文帝派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调集10万骑兵,驻防长安以备匈奴。又派卢卿、魏遨、周灶、张相如、董赤等人,大发上郡、北地、陇西等处兵马车骑迎击匈奴,苦战月余,才将老上单于逐出塞外。

之后,匈奴仍然年年骚扰汉朝边地,杀掠大量人民,云中及辽东两郡受害最为严重。

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老上单于去世,其子军臣立为单于,仍以中行说为亲信,积极准备攻汉。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冬,军臣单于绝和亲之约,又对汉朝发动战争。他以6万骑兵,分成两路,每路3万骑,分别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杀掠大批人民,告警频频传至甘泉和长安,京师为之震动。

汉文帝派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山西上党),苏意屯句注(今山西代县西北),张武屯北地(郡治在今甘肃庆阳西北)。同时在京城长安附近,也派重兵防守。周亚夫驻守细柳(在长安西北),刘礼驻守霸上(在长安东南),徐厉驻守棘门(在长安北)。

当时形势紧张,驻军戒备森严,随时准备应急。汉文帝到细柳慰劳将士,周亚夫甚至披甲持兵,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汉书·周亚夫传》),简直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匈奴见汉军加强了守备,遂退出塞外。汉军也罢兵撤警。

汉文帝在位期间,为了谋求安定的和平环境,对匈奴一直采取克制的态度。他继续执行汉初的“和亲”政策,避免大动干戈。

面对匈奴侵扰,晁错对汉文帝提出了什么计谋?

然而,这么多年来,匈奴虽然受益于和亲政策,但却极不信守和亲的盟约,仅大规模的骚扰就有三次,小的零星的侵袭更是不计其数,不但边郡人民深受其害,而且汉朝为抵御匈奴的侵扰,仅辎重转输一项,就耗费很大。

面对这种困境,当时还是太子家令(太子府的总管)的晁错专门上书汉文帝,分析汉朝与匈奴双方在军事上各自的长短,指出匈奴是个擅长骑射的游牧部族,他们往来无常,入侵灵活机动,一旦发现守卫的将卒较少,则随时入境掠杀。

如果朝廷不发兵救援,边民势必绝望而降附匈奴,而发兵人数少无济于事,人数多则远县救兵刚到,匈奴人却早已逃跑了。如果在边地驻扎防守,费用开支实在太大,不在边地驻守,匈奴人随时可以打进来。这样年复一年下去,则国穷而民不得安宁。

于是,晁错向汉武帝献出一计,那就是“募民实边”,即在边地建立城邑,招募内地人民迁徙边地,每个城邑移徙千户以上的居民,由官府发给农具、衣服、粮食直到他们能自给为止。

凡是接受招募迁往边地的老百姓,有罪的可免其罪,无罪的可以拜爵,或者免除徭役。迁往边地的老百姓,按行伍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凡能抵抗匈奴人的侵扰,夺回被匈奴人掠夺的财富,则由官府照价赏赐一半。这样,使远方无屯戍之苦,而塞下之民又可相保。

面对匈奴侵扰,晁错对汉文帝提出了什么计谋?

汉文帝听罢,遂采纳晁错的计策,招募百姓移徙塞下,收到了“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汉书·晁错传》)的效果。

不久,晁错又在《论贵粟疏》中,提出使民以粟为赏罚的“贵粟之道,规定凡入粟朝廷者可以拜爵,可以免罪。而入粟塞下者,也同样可以拜爵和免罪。

汉文帝再次采纳晁错的意见,令民入粟于边,还根据入粟的数量,规定了拜爵的不同等级。这对于抗击匈奴的骚扰、减省转输之苦,都有一定意义。

汉文帝采取“募民实边”的办法,改变了单一轮换屯戍的制度,既有利于对边郡的开发,又大大加强了抗击匈奴的防御力量。这对汉景帝继续执行休养生息政策,解决内部诸侯王叛乱问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

面对匈奴侵扰,晁错对汉文帝提出了什么计谋?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对匈奴虽仍实行“和亲”政策,但也继续实行“募民实边”的政策。随着汉朝防御力量日益加强,匈奴对边地的军事骚扰也有所收敛。

汉景帝在位16年间,匈奴入边侵扰次数大为减少,见于记载的仅有三次。规模更大的一次,即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六月,匈奴入雁门,攻至武泉(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又入上郡(郡治在今陕西榆林南),抢掠汉朝的苑马。汉朝官兵奋起抗击,战死者达2000人之多。除此之外,终景帝之世,匈奴没有大规模的军事骚扰。

凭借着晁错提出的“募民实边”的政策,文景两帝在对待匈奴的军事侵扰,并非只停留在单纯的消极退却,而是以积极加强防御力量为主,从而达到避免和减少战争的目的,为汉朝的休养生息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8/206704.html

“面对匈奴侵扰,晁错对汉文帝提出了什么计谋?” 的相关文章

司马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司马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八王之乱就是西晋短命史上一场皇族为争夺皇权引发的内乱,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司马攸是司马师侄子兼嗣子,司马昭亲子与司马炎亲弟,很有才能与见识,也对其兄晋武帝忠心耿耿。可惜晋武帝宁愿传位给智力低下的儿子司马衷,也不传位给贤明有才的弟弟司马攸,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与西晋的迅速灭亡。那...

都是打了败仗,许褚与曹洪受到的待遇为何不同?

都是打了败仗,许褚与曹洪受到的待遇为何不同?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洪和许褚都是曹操大将,曹洪是宗族将领,相当于嫡系,许褚是外姓将领,虽然是外姓,但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也深受信任。曹洪作为曹氏宗族大将,打了败仗,曹操要杀曹洪,为何许褚打了败仗,曹操不杀许褚呢...

单雄信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品性如何?

单雄信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品性如何?

瓦岗英雄们中,单雄信是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隋末,天下大乱,翟让在瓦岗寨高举义旗。年轻气盛的单雄信率一帮少年投入瓦岗军,翟让对这个少年英雄极为看重,“与之友善。”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与足智多谋的徐世勣意气相投,结成生死之交。两人成为翟让的左膀右...

执意处死蓝玉,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执意处死蓝玉,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从草根最后逆袭为一代君王,他可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其手下有一帮誓死追随于他的人,否则朱元璋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功。而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开国新君...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为权利反目成仇?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为权利反目成仇?

司马氏自高平陵之变以后便牢牢掌握了曹魏大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古代的人为了争夺储位,兄弟相杀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李世民和李建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李建成曾多次谋害李世民,差点把李世民毒死。而最后,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再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朱元璋对朱棣没有怀疑吗 朱元璋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对朱元璋知晓朱棣的野心吗,为何不除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此后这个出身贫贱的帝王,在其执政的三十一年里相继实行了一系列维系王朝统治、加强皇权的措施。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这一系列明初大案的发生,无不是朱元璋为后来者...

花蕊夫人最后是怎么死的?她的生平如何?

花蕊夫人最后是怎么死的?她的生平如何?

花蕊夫人是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花蕊夫人费氏在历史上是一个名声很响,却又语焉不详的人物。说她名声很响,是因为她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述国亡诗》,大家都很熟悉。说她语焉不详,是因为这个人物究竟有没有,其实并不确定...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有智谋但性格奢侈放恣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有智谋但性格奢侈放恣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甘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