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在世的时候,为何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封侯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16)210

民间有“蜀汉五虎大将”或“五虎上将”之说,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在《三国志》中,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赵云,与前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右将军、新亭侯张飞(后升任车骑将军、西乡侯),左将军、都亭侯马超(后升任骠骑将军、斄乡侯),后将军、关内侯黄忠,正好凑齐了东西南北中,可以胡超级大四喜加字一色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上面说的当然是笑话,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封侯,是不可能跟四方将军相提并论的——在汉朝(刘备称帝前一直以汉臣自居),没有爵位就是“白身”,即使位居丞相,也不如侯爵地位高,所以汉武帝刘彻定了一个规矩:大臣拜相,马上封侯。

刘备在世的时候,为何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封侯呢?

不知道一向以汉臣自居的刘备,在声称自己继承汉室正统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遵守祖训封诸葛亮为侯爵。赵云赵子龙,也是跟诸葛亮一起,在刘备驾崩、刘禅继位之后,才加官进爵:丞相诸葛亮受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领益州牧;赵云受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

熟悉古代制度的读者诸君都知道,丞相不封侯和不开府,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丞相不开府,等于参谋不带长,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人马班子和办事机构,属下也就没有“宫中府中”之分。

刘备为何如此打压诸葛亮,那是另外一个话题,咱们今天要聊的,是赵云的话题:该封不封,不该封却封,赵云的爵位,见证了刘备诸葛亮的老谋深算,也让我们细思极恐——即使主公仁厚如刘备,“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也要被臣子们牢记在心。

读者诸君都知道,赵云的永昌亭侯爵位,是在章武三年,也是建兴元年加封的,这里面之一个违制之处,就是刘备驾崩的当年不应该改元,按照惯例,即使刘备不在了,公元223年的后半年也应该叫章武三年,公元224年才可以叫建兴元年,季汉这一改元,就成了刘禅无头刘备无尾,让曹魏和孙吴看了笑话。

第二个违制之处,就是诸葛亮可以封侯,因为他是丞相,赵云不可以封侯,因为他不是丞相,也没有再立新功,刘邦的“白马之盟”已经明确约定无功不得封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非皇族成员不得封王,没有军功者不得封侯)”

赵云不该封侯的时候,得到了亭侯爵位,这一点不但赵云会感到意外,满朝文武也会一头雾水:这是刘备遗命,还是诸葛亮在收买人心?

在笔者看来,诸葛亮收买赵云的可能性不大,赵云也不是任何人都收买的——他跟刘备有兄弟般的情义,跟刘禅有近乎父子的感情。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赵云封侯,是刘备授意,刘禅执行,诸葛亮知情的,这就是刘备的高明和诸葛亮的睿智。

未立新功而封侯,赵云必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就会发现赵云早就该封侯了——按照汉朝军功制度,赵云就是封个县侯也不算过分,这一点我们至少能从史料中找到三个依据。

赵云参加了赤壁之战,而且战前曾经在长坂坡单骑救幼主,正所谓“功高莫过救驾”,赵云救的是幼主,不给个亭侯,赐爵关内侯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赤壁之战后,原本没有爵位的张飞受封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赵云却只被任命为牙门将军,有没有受封桂阳太守,还是个悬疑——刘备占据荆州后,并没有将原桂阳太守赵范免职。

赵云第二次应该封侯,是在入川作战时连下两城,按规矩应该封两个列侯,换算下来,应该是比关内侯更高一级的亭侯:“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飞攻巴西,亮定德阳。”

赵云第三次应该封侯,是在汉中之战时击溃曹军主力,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空营计”,也是赵云“一身是胆”、“虎威将军”称号的由来:“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赵云的空营计被罗贯中搬到了诸葛亮头上,但是熟读经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偃旗息鼓”这个成语,就是因赵云而产生的。

赵云这三次立功,都足以封侯,但是直到刘备驾崩,赵云都仅仅是杂号翊军将军,跟四方将军差了好几个档次,未必就比牙门将军地位高,也就是说,尽管赵云屡立奇功,但刘备就是假装看不见,诸葛亮要跟刘备保持步调一致,也只好默不作声。

刘备封赏不公,只有关羽有点愤愤不平——他“不与老卒为伍”,还想跟马超较量,也就是不想让马超当左将军、不想让黄忠当后将军,那个位置留给谁,读者诸君想必跟关羽一样,心中都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但这个人绝不会是魏延魏文长。

刘备破格提拔在汉中之战表现并不突出的魏延,在当时也是很有争议的:“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魏延是第二任牙门将军,也就是赵云的接班人(很可能也是原先的部下),他镇守汉中,也没跟曹魏发生大战,但是刘备称帝,马上加封魏延为镇北将军、都亭侯。这就又违背了祖制:如果守城不丢就可以封侯,李广又怎么会终生不得封侯?

刘备在世的时候,为何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封侯呢?

对赵云该封侯的时候不封,不该封侯的时候却封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权谋之术,笔者是看不懂,有睿智的读者提出了这样一种猜测:刘备之所以打压赵云,是为了把这个人情留给刘禅,而诸葛亮在加封赵云的过程中表现积极,也是为了拉一个重量级盟友,以抗衡另一个顾命大臣李严。

虽然笔者不懂刘备和诸葛亮的权谋之术,但细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也会有所感悟,这感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所以最后还是要请教读者诸君:在赵云加官进爵这件事上,是不是有刘备诸葛亮的权谋之术在作怪?按照赵云的战功,他是否应该封侯、担任什么军职才算合情合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9/210425.html

“刘备在世的时候,为何诸葛亮和赵云都没有封侯呢?”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

诸葛恪是什么人?他身死族灭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诸葛恪是什么人?他身死族灭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诸葛恪出身琅琊诸葛氏,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之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诸葛家族,为汉末三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迹。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千古;诸葛瑾在东吴官至大将军,深受孙权信任;诸葛诞在曹魏官至征东将军,镇守淮南。今天我们来聊聊,诸葛家二代的代表人...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为何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

刘备在荆州时期实力最为鼎盛 和孙权开战又会怎么样

刘备在荆州时期实力最为鼎盛 和孙权开战又会怎么样

对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要是和孙权发生全面战争,谁会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取得益州之后、湘水划界之前。如果曹操不插手的话,刘备与孙权全面开战,胜负难料,谁都没有取胜的把握。但这取决于孙权的战略决策,很可能孙权会主动放弃,刘备再次夺...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如果不自尽会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卧龙”诸葛亮,但是在群雄逐鹿的三国,谋士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他们的存在决定了一个政权究竟能走多远。就拿诸葛亮来说,刘备前期取荆州,占益州,...

陆景:东吴大司马陆抗次子,晋伐吴时战死

陆景:东吴大司马陆抗次子,晋伐吴时战死

陆景(250年—280年3月23日),字士仁,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次子。陆机、陆云之仲兄。生于吴大帝赤乌十三年(250年),天纪四年(280年),晋伐吴时战死,年三十一岁。陆景著书数十篇,《隋书·经籍志》注有《陆景集》一卷,已亡佚。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是东汉末年群雄中的一位,作为第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董卓无疑有群雄一哥的地位。之所以董卓能够取得如此地位,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大将军何进引董卓进京对抗宦官势力的十常侍,结...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清朝前期皇帝子女那么多 后面为何越来越少甚至是断子绝孙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清朝前期皇帝子女众多,后期子女较少,甚至都没有子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个人猜测有三大原因。第一,近亲结婚。清朝皇室一直延续满汉不通婚、旗人不与非旗人通婚的原则,所以清朝皇帝的皇后以及后妃一般都是满、蒙、汉的旗人女子。而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