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为何会有古语: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 女不看红楼?

诗词文献5年前 (2019-10-29)460

自古以来就有“老不读三国之说”,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会说上了年纪的人不适合读三国呢?原因就是三国本身就是集权属于谋略之大成的一本书,老年人经历丰富,老于世故,看完三国之后会更加的精于世故。所以,老年人是不适合看三国这本书的。

为何会有古语: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 女不看红楼?

但是年少的人就不同了,年少的人经历少,看了之后会只能领略到一些经验,可以帮助年少的更好的融入社会,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三国中那些经典的桥段里面所涉及到的权术与谋略。

道理:家族企业更应该合睦、和气、团结,不该搞分裂、解体,否则会导制没落。剑拔弩张下的对峙,并不是代表对手无所作为,很可能就是对手在为击败你而在寻找新的思路。

少不看水浒,水浒是一本太绝望的书,容易让年轻人对世界失去希望,因为它告诉你无论你才智本事如何,一个憋屈的世界总会让你做的一切归于无奈,哪怕你是被逼上梁山的,最后也只能枉死疆场,或者默默终了,说到底,梁山故事更像是一场大梦,每个人都被命运逼迫着向前走,最后也没个所以然,只如鲁提辖所悟那般,不过是潮水滚滚中的一片混沌。

为何会有古语: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 女不看红楼?

男不看西游 《西游记》是写鬼怪神仙故事,孙悟空大闹天空,没有纪律约束,男人看了容易在外惹事生非(现在还有把男人之间的争斗说成“大闹天空)。故有”男不看西游之说。

而就深入西游分析,《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神鬼之事在古代也很容易容让人相信命,很容易让男人失去奋斗的信念,在社会久了,就变得便有斗志,变得更加圆滑,加入了社会的堕落的风气,这也是为什么开始孙悟空大闹天空之时战斗力爆表,之后取经路上连无名小妖精都要找人帮忙,不是他打不过,是要在神仙,佛道两个圈子里混,就要学会走人情,那走人情就要找关系,利于打妖精,就结识了很多有名的神仙,这样就进了圈,要混的久,就要学会他们的规律,这就是孙悟空的处事之道,而不是打妖怪能力不行,而是没有尽全力。

为何会有古语: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 女不看红楼?

男人看多了这样的书,在社会上也会失去年轻的活力,随着年纪的增长变得更加保守,这就是为什么不希望“男人看西游”的原因之一吧。

女人的普遍特征(不排除一些例外的),就是情执很重。喜欢玩弄情绪,喜欢情感共振,喜欢多愁善感,热心于复杂纠缠的人际关系。这是女性“多余”的东西,所以天道就是要“损”,要去掉这些东西,女性最该学的,就是理性和思考。最该补的,就是祥和宁静的心态。 可是,去读红楼,女性的固有毛病不仅无“损”,反而还“益”,通过情感共振,这些要减掉的心理个性品质,反而因此越来越明显和严重了。

大多数都是情感细腻的多愁善感型女子,她们喜欢的人物往往是黛玉。这种女子,恐怕一生注定是“杯具”了:当然,是以喜剧开头的悲剧和“多彩”的人生游戏。女人们特别爱玩这种游戏,就像男人们爱玩打仗游戏一样,结局反正都是“杯具”。 黛玉这种女子,《红楼》中明说,她是来“还泪”的,不是来“生活”的。

女不看红楼,正是因为中多是儿女情长之事,多 *** 描写,女子看了容易心动。如“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等章节,多是描写男女之情,让人心动。

多情女子们喜欢读言情小说,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是在“精神出轨”,在心理上满足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在阅读的梦幻想象中与“白马王子”互恋互惜。这种女子现实中的婚姻往往不太幸福,或者不符合她们的“爱情标准”,这更加强化了她们到梦幻中去找感觉的心理动机,言情小说这个市场,就是为了满足这种心理需求而产生的。真正婚姻幸福的女子,根本不会去理会这些言情小说,觉得内容很可笑无聊,像是荒谬的哄小孩的童话故事。这种虚假的情感共振,会让女性更加远离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

为何会有古语: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 女不看红楼?

正是如此,才不希望女子多看红楼。

有一对联对为什么“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写的非常贴切:

上联:男不看西游,看猴就凭机缘,法力无边,又扯旗造反,易失之厚重,不利踏实上进;

下联:女不看红楼,看女院内纷争,风月无边,又各施心术,易失之纯朴,不利家风正道。

《西游记》与《红楼梦》,一喜一悲,一扬一抑。前者是理想的完满,后者是理想的破败。其实,无论生活在哪朝哪代,都会有对现实不满的人。有人将这不满转化为创作,将愿望寄托在作品中。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因作品倒显得完满了。红楼西游的年代虽已久远,可是,同样的主题仍在同样的土地上发生并进行着。历史也不过是个借口。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 面对未来,从面对过去开始。所谓创新,也本该在继承之后。面对先人留于后世的文化财富,我们如何应对呢?

该看就看,只不过要变得更加理性,变得更加智慧,懂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才能悟出生活的真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10/280892.html

“为何会有古语: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 女不看红楼?” 的相关文章

郑畋:唐朝宰相、诗人,曾号召藩镇合讨黄巢

郑畋:唐朝宰相、诗人,曾号召藩镇合讨黄巢

郑畋(tián)(825年-887年),字台文,荥阳人,唐朝宰相、诗人,桂管观察使郑亚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荥阳郑氏。进士及第,在藩镇幕府为官。咸通五年(864年)入朝,累官至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后贬梧州刺史。唐僖宗即位,被召回朝,任兵部侍郎。乾符四年(8...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唐朝武周时期宰相,创立《时政记》,屡次进谏

姚璹(shú )(632年-705年 ),字令璋,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博州刺史姚处平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徽年间,举明经进士,候补太子宫门郎,迁秘书郎。学识出众。善于文辞,迁中书舍人,册封吴兴县男。武则天临朝称...

《季汉辅臣赞》是由谁创作的?其内容是什么?

《季汉辅臣赞》是由谁创作的?其内容是什么?

杨戏,字文然,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季汉辅臣赞》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杨戏于延熙四年(241)所著的一篇文章,其内容为对蜀汉历代君臣的赞美及评价之辞,被陈寿收录在《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季汉辅臣赞》共有32条评语,对蜀国54位君臣进行...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简介:所著《诸蕃志》具有重要作用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匡衡:西汉丞相之一,以说《诗》著称

匡衡:西汉丞相之一,以说《诗》著称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官员、经学家,以说《诗》著称,汉元帝时位至丞相,封乐安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元帝即位后,匡衡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简介:编有《菉竹堂书目》6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客中行 / 客中作》

《客中行 / 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 / 客中作》译文及注释译文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气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注释客中:指旅居他乡。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诗:我家襄水上,...

春平君在赵国的地位有多高?《战国策》记载他为春平侯

春平君在赵国的地位有多高?《战国策》记载他为春平侯

赵佾原本是赵国太子,不出意外赵佾将来是会继承赵王的王位的,但是却被赵偃使计到了秦国做质子,赵王又病逝,赵偃顺利成了赵王。但在赵偃死后,赵佾也依然活着,虽然王位与他已经无缘,但想要执掌大权控制朝政也不是不能。但赵佾的时期,赵国已经快要被灭了,嬴政先灭了韩国,而下一个目标,就是赵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