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为什么说少年不读水浒呢?其中有哪些深意呢?

诗词文献6年前 (2018-09-17)520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少不读水浒”这样一句话流传甚广,可为什么少年不读水浒呢?许多人将其归结为了血腥,农民起义,不适合学生看,不适合小孩看,其实就某种原因来讲这样的想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深思熟虑下,这样的角度并不能为人所接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为什么说少年不读水浒呢?其中有哪些深意呢?

因为《三国演义》《荡寇志》这样的小说里相应的情节也数不胜数,可似乎这样的书籍并没有被列为少年不读之中。于是乎,就有了另外的一种解读。少不读水浒,其更深层的意思无外乎读不懂。为何读不懂,阅历不够,经验不够,所以读不懂,因此要加一个界限。

少不读水浒,这个少就是年龄的界限。当然也并不一定是仅仅是年龄的界限,年龄界限的存在更多地是一种思想上有深度的体现。

其实稍微观察会发现四大名著所展现的是四个大的时代背景,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凡想成为经典者,必定与时代相连接,但与时代相连接的必定又充满了内涵,四大名著便是这样。

《水浒传》有着其必然的深意,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意义,甚至每个人物的一生也都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

《水浒》由来,初谈高俅

“水浒”二字无疑便是书名中的主体构成部分,这本书也就是从水浒中拉开序幕。为何是水浒,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之一反应应该就是水泊梁山。

然而,这只是其一,水泊梁山确实是这个故事发生的一个重要地点,整篇故事整体上来讲都与这个地点脱离不开。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荡寇志》也是说的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尽管二者所表达的含义并不尽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同一个故事,但所命名字却并不一样。这点需要牵扯到水浒的另一个含义了。在《诗经·大雅·緜》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在这样一句诗中便将水浒二字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出路。在《水浒传》这本书中在讲述一群英雄好汉走投无路被迫上梁山聚义的故事的同时,也讲述了一群人在寻找自己出路的故事。

高俅高太尉恰好就在其中,而高太尉选择的出路究竟是什么呢?很少有人读懂,而读懂的人可能早已经两鬓斑白。

当年的高俅还是高毬,还是个没有改过名字的在东京街头浪迹的一个乡野小民,会得几脚蹴鞠,耍得几手棍棒,算不上什么大人物,更不用说居庙堂之高了,只能说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平民百姓。对于这样底层小人物来说,无限接近上层愿望,实现起来也十分渺小,但是高俅总是有着不同的做法。

小人物总是有着一颗向上的心,但不同的是,有人抓得住,有人却不行。

在《水浒传》中有过这样一段情节,高俅奉命给端王送东西,端王在当时的地位并不低,但是高俅并没有小人物突然看见前途的惊喜与迫不及待。准确来说就是没有欣喜若狂,而是十分冷静。

其实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有很多,只不过很多人总是把握不住,总是在机会一点一滴失去的时候才捶胸顿足,悔不当初。但是高俅时刻都注意着,他把握住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高俅看到了正在蹴鞠的端王,当时一个球从端王身边飞过,端王没有接住。却被高俅一个灵活跳跃给接住了。高俅顿时一个“鸳鸯拐”,将球踢给了端王。

早在市井打磨过的高俅早已经揣摩透了人心,所以这次和端王的巧遇之后,他就成功地成为了端王府的一个“踢球者”,也更名为高俅,从此,便不再是被人玩弄的市井小球了,他迈出了自己人生辉煌的之一步。

这就是高俅的出路,他用自己时刻准备着的才能和冷静的心态抓住了自己的机遇,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宋江与高俅,江湖与朝野

其实凡是仔细读过水浒并且深思熟虑的人总会发现宋江其实和高俅的差距并不大,尤其是在为人方面,甚至可以说宋江就是江湖里的高俅,高俅就是朝廷里的宋江。

为什么说少年不读水浒呢?其中有哪些深意呢?

宋江在水浒里曾经不止一次说到奸臣当道,却在擒拿了高太尉的时候选择了下跪请旨,展现得更过分一点,在水浒中有过这样一个情节,高俅被擒拿之后林冲想要杀掉高太尉以祭奠自己妻儿的在天之灵。

梁山好汉在书中所言为聚义梁山,讲究一个义字,但是宋江却紧紧拉着林冲不让他报仇,口里说着大义,实则心里明白的都清楚,这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宋江一方面说着痛恨奸臣当道,一方面却下跪奸臣;一方面说着义字当头,一方面却拦着林冲,至兄弟情谊于不顾。

而高俅的做法也有着相似之处,高俅当上殿帅府太尉的时候之一个迫害的人便是王进,所用理由是王进的父亲曾经殴打过他,但是其真正的内涵不过是因为他上任的之一天王进没有来报到。在他看来这有损他的威望,所以他才要报复,才要迫害。

反之来看宋江,这个发誓追随晁盖的领军人物似乎也是这样,阻拦林冲杀了高俅,临死拉着李逵陪葬,为了什么,他说得好听,说是为了梁山兄弟们的名声,但说到这里大家也都猜得清楚,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是的,宋江和高俅其实差不了多远,只不过一个运气好了一些,平步了青云,一个上了梁山。

踢球踢出了前途

其实所谓的踢球踢出了前途远远都只是抱怨嫉妒之人的自怨自艾之言论,踢球对于高俅来讲的的确确给了他一个很重要的机会,但更重要地来源于他对于这个机会的把握。其实更多情况下看待高俅的并不能仅仅把他当作一个奸臣 ,而更应该把他看作一个在人生路上摸打滚爬的普通人。

他讨好端王,他奉承徽宗,他迫害忠臣,他只不过想好好地活下去,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人生路上总是有着很多很多的无奈,杨志丢掉生辰纲的时候送礼贿赂,他也没有选择保全,因为所有的生辰纲里只有杨志的那一份丢了,这样的一切都说明了高太尉是个知进退,懂分寸的人,他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他确实在很多人眼里活成了奸臣的模样,但是更多的他只不过是想在乱世中活得更好的一个可怜人罢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9/210616.html

“为什么说少年不读水浒呢?其中有哪些深意呢?” 的相关文章

龚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八位

龚旺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八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龚旺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龚旺,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有虎斑和虎头纹身,外号“花项虎”,在马上会使飞枪。原来是东...

金大坚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六位

金大坚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六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金大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金大坚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玉臂匠,济州人氏。他与萧让制造救出宋江和戴宗的假信,却差点断送了他们的性命,...

杨林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一位

杨林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一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锦豹子,彰德府人氏,流落绿林。后因结识公孙胜、戴宗,而到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玮(973年7月22日 —1030年2月21日 ),字宝臣 。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

《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译文及注释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注释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一作:惟/唯)《独坐敬亭山》译文及注释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