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八旗制度在清朝时期时如何发展的?又有何贡献?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18)240

1601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清朝时期,民间流行一句俗语:“不分满汉,但问民旗。”这句话是说,在清朝,最明显的区分,不是满人和 *** ,而是看你是不是“旗人”。因为一旦入了八旗,成为了“旗人”,就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了,而是比老百姓身份高出许多。八旗制度是维持清朝命运的根本制度,它与清朝一代相始终,作为社会组织和典章制度,在清朝的政治和社会等领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清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也有巨大影响。因此“八旗制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1。为何要建立八旗?

清朝的统治者来自满族,而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女真族历史悠久,常年生活在中国的东北以及现在的俄罗斯境内。早在先秦时期,他们的祖先就被称为“肃慎”,以游牧为生。到了明朝中叶,东北的女真人虽然已经普及农耕生产,但每年还会举行多次的射猎和采集活动。每逢这种大型的族群活动,为了便于组织,他们便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几十人到几百人结伴而行,并且选举一人为其首领。这样不仅避免了狩猎活动的混乱,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小群体可以聚集起来维护集体的利益。根据《满洲实录》记载:

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出猎行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额真。

“牛录额真”是满族人最早的狩猎制度,后来为了作战需要,将若干个“牛录组”变成一个更大的单位——固山,每个“固山”以不同颜色的旗帜做为标志,使其不要乱了方位。而“固山”在满语中是“旗”的意思,一个“固山”大概有5个牛录,而每个牛录大概有300余人。最早的“旗”就这样诞生了,一个“整编”的旗,大概有1500人以上。因此,“旗”就成了女真人狩猎和作战的固定单位。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期间,为了作战需要,对牛录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原来的牛录、固山两级统属,改为牛录、甲喇、固山三级统属,一个固山统辖5个甲喇,每个甲喇统辖5个牛录,每个牛录约300余人。为了方便辨认和指挥,将固山分为4中纯色旗子,分别为黄色、白色、红色和蓝色,称为正四旗旗。这样一来,每个旗(固山)大概有近10000人。在发生战事时,每个旗都能独当一面,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后,女真将士的人数十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再加上蒙古各部也多有归附,努尔哈赤再一次扩编,将原来的四种颜色扩展为八种,增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称为镶四旗。之前的正四旗为纯色四方形,龙首朝后;镶四旗为五边形,龙首朝前;正式形成了八旗。

八旗制度在清朝时期时如何发展的?又有何贡献?

可以说。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对牛录制度的探索,同时,也是因为战争需要,倒逼产生了八旗。八旗在关外形成以后,满洲人全民皆兵,八旗之间都有旗主,相互之间既能协同作战,又存在竞争,使八旗子弟战斗力大大增强。

2。八旗制度对清朝的功绩

八旗制度建立之后,努尔哈赤统领正黄旗、镶黄旗,代善统领正红旗、镶红旗,皇太极统领正白旗,杜度统领镶白旗,莽古尔泰统领正蓝旗,阿敏统领镶蓝旗。《清太祖实录》记载:

八旗行军时,若地广则八旗并列,队伍整齐,中有节次。地狭则八旗合一路而行,节次不乱 军纪严明,军士禁止喧哗,队伍禁纷杂。当兵刃相接之际,披坚甲执利刃令为前锋,披轻甲善射者自后冲击,另以精兵隐别处,相机而动,以突击掩护。

可见,八旗制度并非简单的分兵统领,而是在相互协同作战,整体作战方面,有着精密的部署。每逢大战,八旗子弟中批重甲的战士做先锋,然后披轻甲的战士从后面冲击,还有精兵做掩护和突击。这俨然形成了一个军纪严明、作战严谨的战斗体系。

最初的八旗,是努尔哈赤针满人所设立。皇太极时期,随着麾下蒙、汉两族人数的增加,增加蒙八旗和汉八旗。蒙、汉八旗和满洲八旗的制度完全相同,统属满洲八旗旗主管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每一个旗主下面包含满洲、蒙古、 *** 三个部分,这相当于是八旗制度的又一次扩编(下图为八旗旗主印)。

八旗制度的本质是以旗统兵,凡是进入八旗的子民,达到了全民皆兵。这些八旗子弟,在战争时参加战斗,在无战事时继续生产。清军入关前,满、蒙、汉八旗共有583个佐领,清军入关后,在对抗李自成、南明王朝的过程中,持续增大八旗的规模,到了康熙执政时期,八旗佐领的数量已经翻倍。这期间,八旗在镇压各地的反清势力中,起了关键作用。

清朝入主北京之后,八旗兵按照方位驻守京师。北方是两黄旗,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正黄旗居德胜门内;东方是蓝白旗,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西方是两红旗,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南方是两蓝旗,正蓝旗据崇文门内,镶蓝旗居玄武门内(下图为八旗驻京图)。

绝大部分八旗的兵丁都居住在北京附近,俗称“京八旗”,而其余部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地,俗称“外八旗”,但他们的户籍仍旧归京八旗统属。《八旗通志》记载,雍正曾说过:

“驻防之地不过是出差之所,京师乃其乡土。”

不管是京八旗,还是外八旗,在很长一段时间,八旗军队都是清朝最锐不可当的战力。在平定“三藩”,出兵新疆、对抗沙俄等战场上,八旗劲旅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另外,数以万计的八旗兵士携带家眷,在盛京、黑龙江、新疆等地驻防,除了保卫国家,还开垦屯田,为清朝做出了较大贡献。

整体来说,八旗制度在政治和军事上作用极大,是清朝统治者最依赖的同治工具。

3。八旗的统属和管理

《清太宗实录》中记载,皇太极曾这样评价八旗:

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

八旗制度在清朝时期时如何发展的?又有何贡献?

的确如此,八旗子弟可以为兵,也可以为民,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同时也不耽误生产。但如此众多的八旗子弟,到底如何统属和管理呢?

上文提到,努尔哈赤刚刚设立八旗的时候,给八旗分配了各自的旗主,其中,努尔哈赤本人任正黄旗和镶黄旗旗主,也称为两黄旗旗主。到了公元1650年(顺治七年),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帝提前亲政,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顺治对八旗统属进行了调整。其中,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掌控,从此之后,这三旗有被称为“上三旗旗”,而其他五旗则由诸王贝勒通下,被称为“下五旗旗”。上三旗的地位较高,皇帝的亲兵,禁卫军多出自上三旗,下五旗的地位次之,多驻守京师或外地。这样,清朝皇帝只需要牢牢掌控上三旗,基本上可保京师无忧,这种制度,一直到清朝末期,都未曾再改变。另外,如果遇到功勋卓著的外戚、心腹大臣等,皇帝还会以“抬旗”的形式,让他们加入上三旗,以巩固皇权。

到了雍正年间,雍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做了诸多改革,例如设立了军机处等。在八旗制度方面,雍正为了削弱诸王贝勒的权力,严格区别下五旗中的府属佐领(内佐领)和旗分佐领(外佐领)的隶属关系,很多外佐领也变成了由皇帝直接控制,对诸王贝勒进一步打压。

4。八旗有哪些特权

民间一直认为,清朝实行“满汉不通婚”的政策。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一种误读,所谓“满汉不通婚”,并不是指满族和汉族不能通婚,而是指“旗人”和“非旗人”不通婚。因为从清朝设立汉军旗以来,满汉就已经通婚礼了。但从这一制度上可以看出,旗人和非旗人,在清朝是有明确等级之分的。或者说,旗人可以享有特权。

八旗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例如世爵制度,皇太极时期,规定八旗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爵位,到了顺治年间,又增加了一个奉恩将军为第十等。旗人可以世袭或者降级世袭父辈的爵位。到了乾隆时期,又增加了民爵,包括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等。

清朝每三年都会编审一下八旗子弟的户籍,这些在户籍上的旗人子弟,都可以享受特殊的待遇。

(1)吃饷制度,满洲人全民皆兵,即使当不上兵,清 *** 也会给他们发饷银。一般在京的旗人,每月能领到“月钱”,外加一石左右的米。不在京的旗人,稍微差点,但也比老百姓要好得多。

(2)教育制度,旗人可以免费入读官学,在京师,设立各旗的官学,供旗人子弟读书。在景山内,还设有宗室学校。若是认真读书,在这里可以获得“监生”,就可以参加乡试了。可以说,旗人在教育上享有较大的优势(下图为八旗官学教材)。

(3)土地优势,清军入关时,为了奖励八旗子弟,清朝鼓励旗人“圈地”,造成了大规模的满汉冲突。后来圈地被禁止,但每个旗人还是能分到至少30亩地,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将失去土地而无法生活的农民充当自己的奴才。土地和人口,都是一笔不小的财产。

八旗制度在清朝时期时如何发展的?又有何贡献?

(4)入仕便利,普通百姓或士大夫家庭,若想做官,不仅需要通过寒窗苦读,然后还要通过层层科举。而旗人有独特的“世袭”“捐纳”“举荐”制度,只有极少部分是通过科举考试。而且,科举考试还存在“满汉不同榜”,给满人创造了太多的入仕便利。

另外,旗人在法律、刑罚等方面,比老百姓更加有优越感。

5。八旗的没落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以旗统人,实际上,清朝兵有常数,饷有定额,随着旗人的不断增加,并不是所有的旗人都有机会上战场。所以到了清朝中后期,能够披甲而战的旗人,在整个旗人中的占比已经非常小了。

随着八旗王公贵族的日渐腐化,旗人已经不再像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舍命为旗主效力,而是变得越来越惜命。清军入关时,八旗士兵所向披靡,而到了乾隆中期,八旗士兵的战力日渐下降,到了 *** 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八旗兵早已不再有往日之雄风。

另外,由于清朝给了八旗子弟金钱、土地和地位,旗人整日不必为生活所担忧,从而丧失了动力,他们长期处于“不士、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的状态,导致几代旗人无所事事,日渐沉沦,以至于整日养鸟、斗蛐蛐甚至吸食 *** 。在《旗军志》中记载:

旗人多居家弹筝击筑,衣绣策肥,日从宾客子弟饮。

到了清朝晚期,清朝为了养活这些旗人,不得不从国库拨银子、分粮食,大部分旗人已经成为朝廷的负担。清朝最初以八旗为主要统治工具,八旗制度也是清朝统治全国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的没落,和清朝的衰落,两者之间存在强相关的关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9/210851.html

“八旗制度在清朝时期时如何发展的?又有何贡献?” 的相关文章

杨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杨侗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皇泰元年(618年),隋炀帝遭宇文化及杀害,王世充于是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延续隋朝。但还不到一年,杨侗就遭王世充杀害,结束了一生悲惨的命运,临死祈祷“不要再生在帝王家”。那杨侗死前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点在哪里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次放走他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点在哪里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次放走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都在哪?为什么诸葛亮要放虎归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七次擒拿孟获,不得不佩服诸葛先生的能力,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分别如下:第1次是白崖,第2次是邓赊豪猪洞,第3次是佛光寨,第4次则为治渠山,而剩下三次分别是...

有人说顺治是多尔衮或洪承畴的儿子 顺治究竟是谁的儿子

有人说顺治是多尔衮或洪承畴的儿子 顺治究竟是谁的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顺治是谁的儿子?为什么有人会说他是多尔衮或洪承畴的儿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顺治,名福临,是皇太极和孝庄太后的儿子。在没有DNA检测技术的时代,要确定一个孩子的生母是谁,是很容易的;要确定他的生父是谁,就有些难度了。之所以有人说顺治是别人的孩子,...

何晏是什么出身?他与司马懿之间有何纠纷?

何晏是什么出身?他与司马懿之间有何纠纷?

何晏,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上承两汉大一统下启两晋南北朝大分裂,时代变迁总是会催生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聊聊一个“小人物”,东汉最后一个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曹操的养子兼女婿,著名的美男子——何晏。皇亲贵...

夷陵之战如果是诸葛亮出战 诸葛亮能赢陆逊吗

夷陵之战如果是诸葛亮出战 诸葛亮能赢陆逊吗

你真的了解夷陵之战时,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他和陆逊谁会赢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刘备留守后方,陆逊还有机会赢吗?答案是陆逊不会有赢的机会,而诸葛亮也同样不会获胜。双方很可能温汤馄饨水的胶着一阵,然后各自收兵。因为不管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两个人都是没有什么...

愉妃珂里叶特氏能陪伴乾隆59年,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愉妃珂里叶特氏能陪伴乾隆59年,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乾隆一生极为风流、极为多情。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珂里叶特氏,亦称海佳氏,世居科尔沁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igiya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海佳氏多冠汉姓为海氏、佳氏、潮氏等。珂里叶特氏,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1714年6月15日)。除此而...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解缙在时人眼里是“幼颖敏”,自小就有“神童”美称。明1388年,解缙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在当时,他也是明朝有名的三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杨慎和徐渭)。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五征蒙古,南...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