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时中国在干啥?为何会错过这个机会呢?
众所周知,大航海时代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时代之一,随着新航路的不断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体。科技文化等在不同的大陆之间逐渐传播,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也正是因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确立了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但是,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曾经的东方大国——中国却因为对海洋探索的不够重视而逐渐落后,那么中国为什么会错过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机会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之一,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大陆国家而非海洋国家。我国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也不缺乏优良的海港,却大多都闲置不用。朝廷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淤塞港口,并让沿海居民内迁。我国在历史上居统治地位的近乎都是北方人,近代以前,北中国的南北的交通运输主要是依赖於运河,而非海路。京杭大运河曾造就了一批繁华的城市,如扬州、淮阴、古泗州、临清等,却无一真正意义的港口城市。
我国真正能够跟海洋民族扯上点关系的是闽粤人,而居统治地位的北方人对其不擅长的航海领域带有先天性的恐惧感。就犹如满清入关后,其对火器研究的打压与蔑视是同样的道理。满清是以骑射而取得的天下,其武力的自信心就来源於骑射。如果你跟他们讲火器等这些他们陌生的领域,他们完全玩不过你们,还能保持啥武力的自信心?索性,不玩火器,一概比骑射,你们农耕民族的骑射还能玩得过游牧渔猎民族的骑射?所以,中国历史上的长期禁海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万邦来朝的外交策略使官方对海洋也没有任何兴趣。欧洲国家之所以会有探索大海的勇气,是因为对财富的需求。西方许多 *** 、如葡萄牙、西班牙由于在大路上缺乏竞争力,不得不在海洋上努力。为了支持海洋探索,各国 *** 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而中国则不同,郑和的几次下西洋并不是为了开拓贸易、寻求利益,而是为了宣扬国威,对国家财力造成了巨大消耗。同时周围国家的朝贡,每每总是用极少的贡品换取大量财宝,中原朝廷很难得到实质性的利益,所以对海洋探索缺乏热度支持。天朝上国的思想也限制了近代我国对海洋的重视。长久以来,中华文化都领先于周围国家,这就造成了中华民族自诩“天朝上国”的思想,民间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充分满足了老百姓的衣食等。中原王朝对外的依赖几乎没有,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世界,对海洋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需求了。
第三,中国的航海技术其实也远较西方落后。我们都知道唐朝鉴真东渡日本的故事,东渡六次才成功,励志故事的背后也是唐朝时期航海能力的体现。我国航海能力得到大力提升的时期,是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空前繁盛,随之泉州、宁波等真正意义上的港口城市才得以诞生。但是,在宋元时期,把持泉州等港口商贸的却是 *** 人、波斯人(也即色目人)。蒲寿庚家族(色目人)被称为“泉州的土皇帝”。朱棣之所以选择郑和为下西洋船队的领队不是没有原因的,郑和即是 *** 。在郑和之前,并没有华人远洋航行的记载。所以,郑和的船队中应该有大量的 *** ,且郑和的航线都是 *** 人商人到经常往返的航线(无论是最远到达的东非,还是最多抵达的今印尼、马来亚等地都早已皈依了 *** )。且郑和的航线是利用洋流,贴着海岸线航行,且困难程度跟哥伦布横跨大西洋、麦哲伦环球航行等是远远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