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这句话背后有何深意?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9-27)140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中华民族十分注重礼仪礼节,诸如《礼记·曲礼上》中写到的:“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孟子·离娄下》中的:“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都是中华民族自古重礼的体现。

古人云:“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在古代看来,礼仪是立身之本。而作为中国古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餐桌礼仪,流传至今,也被很多人所追捧,是社会交际的必备技能之一。据文献记载,在周代,餐桌礼仪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是我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表现。在我国古代的餐桌礼仪中,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叫作:“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里面的含义也十分耐人寻味。

一、菜不摆三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这句话背后有何深意?

所谓菜不摆三,就是请人吃饭时饭桌上不能摆着三盘菜。为什么古人请人吃饭时要对菜的数量进行规定呢?实际上,古人自有考量。

首先,菜不摆三这个规矩和祭祀有关。众所周知,古代的科技、医疗水平落后,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他们无法对其做出解释,就只能寄托神明。因此,古代十分迷信鬼神之说,为了表达他们对神明的敬意,由此衍生出了祭祀文化。古人认为无三不成礼数,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祭祀文化当中,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三三制”。也就是说,祭祀礼仪当中无论是菜品数目、叩首数目、烧香数目都和“三”这个数字有着不解之缘。而在餐桌上,如果菜品的数目是三则是禁忌,因为这不仅是对神明的亵渎,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是不吉利的象征。

不仅如此,三这个字和“散”谐音,这就产生一种不好的指向——吃完饭就散。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古人才会将宴请别人时不能摆三盘菜作为餐桌上的重要礼仪规范,可谓是用心良苦。

二、筷不成五

关于筷不成五,实际上有两种说法。之一种说法是指,饭桌上的筷子不能有两种筷子(泪筷和粘筷)和三种摆放 *** (横筷、叉筷、倒筷)。所谓泪筷,就是指带有水珠,没有擦拭干净的筷子这种;至于粘筷,就是夹过菜,还带有菜汁的筷子,这两种筷子出现在餐桌上都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至于横筷、叉筷、倒筷,则是指筷子的摆放方式不对。横筷,指的是将筷子横着放,横筷一般是客人表示酒足饭饱,不再进食,但如果主人将筷子横着放,那就是非常不妥了。叉筷就是说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这样的摆放方式显得不雅,平行放整齐,端端正正才更显得有规矩。而倒筷即是指将筷子的尖端朝外,与通常的用筷方向相反,这也是不合规矩的。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这句话背后有何深意?

关于筷不成五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餐桌上不能出现五根单只的筷子,并且餐桌上的筷子必须规格一致,不能长短不齐。

三、席不坐六

中华传统的餐桌礼仪,可谓是博大精深,其中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就是陪餐制,也就是饭桌上主副陪的安排,即便是在今天,这也是社会交际的必修课。所谓席不坐六,实际上是对餐桌上的人数进行规定。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张餐桌不能坐六个人。按照常理来说,“六六大顺”应当是寓意和谐美满,为什么古人会对如此忌讳餐桌上坐六个人呢?事实上,这其中也是大有讲究。

八仙桌是我国传统的餐桌,历史悠久,是一种桌面四边长度相等的大方桌,这种桌子每个边可坐两人,四边一共可以围坐八个人(犹如八仙)。古人常常讲究对称艺术,餐桌上也是如此,若是八个人围坐八仙桌,必定是每边坐两人;若是十个人围坐,那就必定是三对三,二对二的围坐方式。但是如果一张八仙桌坐了六个人,那就必定是二对二,一对一地围坐方式。这样看上去未尝不可,但如果这样坐,那么俯视图就会看上去像是一只乌龟(二对二是乌龟的四肢,一对一则是乌龟的头和尾)。虽说在古代,乌龟是长寿的象征,但是乌龟也有个别称叫做王八,很不妥当。

由此可见,中华传统餐桌礼仪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中华传统礼仪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运用并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明礼仪,构建一套新的现代文明礼仪规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9/212350.html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这句话背后有何深意?” 的相关文章

王畅: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畅:东汉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畅,字叔茂,东汉时期大臣,王龚之子。大将军梁商辟王畅为茂才(即秀才),曾先后任齐王刘喜之相、司隶校尉、南阳太守之职,并四次征拜尚书令。任职期间,均以守正严明著称。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皇室亲贵多仰仗权势横行当地。地方官...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

清朝时期的总兵是什么官职 比巡抚还要大吗

清朝时期的总兵是什么官职 比巡抚还要大吗

对清代的总兵是个什么官,比巡抚大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总兵这个官职,在很多清代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作为地方上的高级将领,总兵身份威望极高,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同属一省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巡抚手握地方刑名、钱粮、人事,是皇帝委派到地方的封疆大吏,非心腹亲信,...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关羽败走麦城时,孤立无援,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糜芳和傅士仁投降,关羽走投无路,没有办法,只得突围,企图回到成都,再卷土重来。在麦城突围时,关羽为何留下一直跟随自己的周仓?用意何在?按理说,关羽应该带着周仓一起突围,为何不...

关羽和马谡都令军令状了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对关羽动手

关羽和马谡都令军令状了 诸葛亮为什么不敢对关羽动手

还不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是关羽也立下军令状了,为啥不斩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怎么敢杀关羽呢?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刘关张三兄弟早已经三个头磕在地上认了亲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诸葛亮设计让关羽签了军令状,签完后关羽又没有完成任务...

历史上奇皇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奇皇后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奇皇后是元惠宗)第三任正宫皇后,名完者忽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奇氏出身于高丽大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奇子敖在朝中担任总部散郎。奇氏早在高丽时便艳名远扬,一些两班贵族都曾向奇子敖求娶她。但奇子敖认为她奇货可居,所以一心想把她献给高丽王,以谋得政治上的利益。自元朝建立后,弱小的高丽国便主动...

王悦:东晋丞相王导嫡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悦:东晋丞相王导嫡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悦(生卒年不详),字长豫,琅琊临沂人,东晋官员,丞相王导嫡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王悦,字长豫,可能生于洛阳。二十岁左右,就有很好的名声,侍奉双亲口头应承,神情和顺,深得父亲王导偏爱。王悦年少时,做过太子司马绍的东宫侍讲之一。晋明帝司马绍即位,担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