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11)160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渊迁都,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资治通鉴》之一百九十一卷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历史故事:

武德七年,也就是公元624年7月,唐高祖李渊,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宰相裴寂、萧瑀,中书侍郎宇文士及,侍中陈叔达等人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决定要把唐朝的都城迁到襄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襄阳。

不仅如此,会议还决定,由宇文士及率领工作组前往襄州,去统筹规划迁都的前期工作。也就是说李渊他已经决定,要把唐朝的都城,从长安前往襄阳。

当李世民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忙进宫去劝谏他的父亲。在李世民的据理力争、坚决拒绝下,这场即将开始的迁都工作便被叫停,唐朝的都城依旧在长安,襄阳也因此失去了成为都城的机会。

那么李渊为什么会想把都城迁到襄阳去呢?他又是被哪些理由所打动,最终又放弃迁都襄阳的呢?

我们先来分析下武德七年唐朝的局势。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一,公元624年,北方的突厥给李渊带来了巨大压力

624年的时候,唐朝内部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真正的一统天下也即将来临。在当时,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这些大诸侯早已经被消灭,也就剩下梁师都、苑君璋这些小鱼小虾。

可以说唐朝已经结束了隋末乱世,在这种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仅仅才建立7年的唐朝,最需要的就是修生养息,恢复社会经济。因此李渊先后进行大赦天下、颁布新律令,还改革租庸调制、推广均田制等等,均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有利影响。

除此之外,李渊还进行了裁军,将关中地区的十二军,共计26万人裁减到了3万人,为的就是增加劳动力,推动社会经济。

在《新唐书·兵志》中是这么记载的:

高祖以义兵起太原,已定天下,悉罢遣归,其愿留宿卫者三万人,高祖以渭北白渠旁民弃膏腴田分给之,号“元从禁军”。

毫无疑问,李渊的这一举动是十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但同时这也会导致唐朝的军事实力下降。

关中地区靠近边境,唐朝的北方又有突厥的虎视眈眈。在唐朝军事实力下降的时候,这就是突厥举兵南下,劫掠中原的大好时机。在《新唐书突厥传》就这么记载道:

帝始兼天下,罢十二军,尚文治,至是以虏患方张,乃复置之,以练卒搜骑。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在《旧唐书突厥传》中更是有这么一句话:

七年八月,颉利、突利二可汗举国入寇。

突厥的举国之力,怎么说都有二三十万人。然而李渊却刚刚裁撤了二十几万部队,这不仅是给边境,更是给长安带来了巨大压力,李渊甚至都下令长安城“全城 *** ”,防备突厥人的突袭。

从这就能看出,公元624年的唐朝,内部已经基本稳定,但外部不稳,突厥不仅虎视眈眈,甚至还以举国之力南下,想要入主中原。

二,李渊为什么想要迁都襄阳?

按照以往的规律,每到秋天突厥就会举兵南下。但没想到这一次突厥会趁着唐朝裁军的机会大举进攻,甚至还有突厥骑兵攻击到陇州一带,也就是今天的宝鸡陇县。

要知道宝鸡距离长安已经没有多远了,虽说李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兵遣将,但由于他已经进行的大裁军,保卫关陇之地都无法做到,就更不用说打败突厥大军了。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考虑,还是为了大唐的都城安全考虑,迁都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细细分析一番,李渊之所以要迁都,原因有这么几个。

之一,敌我实力对比悬殊。

在裁军之前,长安及附近地区的兵力有26万人,但裁军之后就只剩下了3万人。相比于突厥的二三十万大军,这无疑是以卵击石,没有获胜的可能性。

第二,李渊想采取“坚壁清野”的方式,跟突厥抗争。

面对突厥的大举南下,李渊却说道,若烧却长安而不都,则胡寇自止。

意思就是,如果把长安城烧毁,留给突厥一片废墟,那突厥掠夺不到东西,就会自己撤离长安城。

额,李渊这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想法也太天真了吧。即便突厥真的撤退了,那已经变成废墟的长安城,不还是在狠狠地在打他李渊的脸吗?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第三,迁都襄阳,从而收缩防线,便于集中兵力。

从战略上看,长安附近的兵力不足,那倒不如放弃长安,从而诱敌深入。

在防线收缩的情况下,唐朝就能够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而襄阳交通便利,局势稳定,地理优势十分优越,于是就成为了李渊的迁都目的地。

第四,李建成、李元吉的强烈支持。

李建成作为太子,李元吉作为齐王,他俩又是李渊的亲生儿子,有这两个儿子的支持,李渊自然会觉得迁都襄阳是个正确的选择。

而李建成、李元吉支持迁都,却是因为李世民。

624年的时候,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虽说两人不和,但李建成也得承认,李世民的军事指挥能力在他之上。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都城设立下长安,那就得经常面对突厥的袭扰,李世民也会因此捞到不少战功,从而增加李世民的威望,以及当上皇帝的可能性。

但如果将都城迁往襄阳,那李世民就也得跟着去襄阳,这样一来李世民就捞不到军功,这无疑是对李建成有好处的。

另外的话,如果不选择迁都,那就需要跟突厥进行战争。关内的军事一直是由李建成在负责,如果真的要跟突厥进行战争,那能力不足的李建成就得将军权交给李世民,显然李建成是不愿意的。

但不愿意也没办法,毕竟谁让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不如李世民呢?

既然不愿意将军权交出去,那还不如迁都,这样李建成还能想办法向关中地区的军权,交给他的心腹。

也就是说,迁都襄阳是有利于李建成,而不利于李世民的,这自然就会让李建成、李元吉极力支持迁都,这多少也会影响到李渊的决策。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第五,关中地区的经济优势在不断减弱。

长安地处渭南平原,自古以来就农业发达,是有名的粮仓。但是到唐朝,长安的人口是越来越多,仅凭渭南平原已经是无法养活这么多的人口,这就需要从江南地区调运粮食到长安。

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唐朝,千里迢迢的从江南调运粮食无疑是一项大工程。而且唐朝时期,南方的经济不断发展,朝廷对南方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再加上长安位于盆地之中,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是秦岭,显然是不利于控制去全国的,这也难怪李渊会想着迁都。

三,李渊最终放弃迁都,李世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种种原因的考虑下,李渊便决定迁都襄阳。对此李世民是坚决的不同意,他还劝诫道:

戎狄为患,自古有之。陛下以圣武龙兴,光宅中夏,精兵百万,所征无敌,奈何以胡寇扰边,遽迁都以避之,贻四海之羞,为百世之笑乎!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自古以来北方异族就不断的袭扰中原,如今皇帝你这么厉害,麾下拥有着百万大军,如果不战而退,岂不是为后人所耻笑?

可话说的,已经是很不客气了。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但偌大的唐朝,有一大半的土地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因此李世民说话的分量还是很重的,另外李世民还劝说道:

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若其不效,迁都未晚。

意思就是,应该先跟突厥交战,如果实在是打不过突厥,再来考虑迁都的事情。

就这么的,原本已经下定决心了的李渊不禁动摇了,于是他就派李世民和李元吉前往边境,去准备即将到来的战争。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624年8月,李世民、李元吉率领的唐朝大军,跟颉利、突利两位突厥可汗率领的突厥大军在豳州遭遇,史称五陇阪之战。

这场五陇阪之战,其实唐朝是处于劣势的,《资治通鉴》中就有记载:

会关中久雨,粮运阻绝,士卒疲于征役,器械顿弊,朝廷及军中咸以为忧。

也就是说,连日大雨,唐军的粮食无法运送到前线,士兵十分疲惫,武器铠甲也因为大雨的缘故出现了很多损坏。在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这场战争。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但李世民偏偏就不信这个邪,他竟然只率领着一百多名骑兵去跟颉利、突利对峙,并利用颉利、突利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唐朝的国力威慑,以及一系列的金银财宝赔偿,竟然以谈判的方式让突厥大军撤兵,边境也再次重归和平。

突厥撤兵后,原本笼罩在长安城上空的乌云也随之散去。随着外部危机的解除,迁都襄阳的事情,也就这么的不了了之了。

从这我们就能看出,如果没有李世民,也许李渊还真的会把都城迁往襄阳。跟李渊不同,李世民是武将出身,讲究的是以战止战。更何况在他看来,如果打都不打的就迁都了,这岂不是为天下人所耻笑?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另外李世民的主要影响力还是在北方,尤其是在洛阳一带,如果真的迁往襄阳,那李世民的实力就会遭到削减,这是不利于他日后夺储的。从这一角度上来看,李世民就不可能同意迁都。

而事实也证明了,李世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长安城也因为李世民的坚决拒绝,避免了沦为废墟的惨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10/214769.html

“李世民为什么反对李渊迁都襄阳 这个地方对李世民的影响有多大” 的相关文章

汉献帝手里连实权都没有 曹操为何还将他当成宝

汉献帝手里连实权都没有 曹操为何还将他当成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已经无实权,曹操为何还把他当做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经过黄巾起义,汉朝皇帝的权力,逐步让地方军阀所取代,皇帝已经完全成为了傀儡。例如董卓在进入洛阳之后,就凭借着自己兵权,将汉少帝废除,重新立汉献帝,此时掌握大权的是董卓。在董卓实力被打败之后...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被称为门神,是因为什么?

秦琼、尉迟恭两位武将是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门神,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歌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马上就到春节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粘窗花,还有很多人家会在自家两扇大门上贴上“门神”。而大家早已对“门神”熟悉不已,不过,你可曾想过,“门...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三国时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

陆机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机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

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 杨家为何没有起兵成为诸侯

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 杨家为何没有起兵成为诸侯

还不知道: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为什么没有如袁绍起兵成为诸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他出身于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家祖上积攒的基业非常雄厚,这也是他能够在乱世迅速崛起的最大的原因之一了。...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

司马乂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乂是什么人?他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乂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太安元年(302年),长沙王司马乂(ai)在洛阳发动兵变,除掉了骄横专权的齐王司马冏,控制了西晋朝廷。司马乂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为八王之乱中少有的贤王,但不到一年就倒台。那司马乂为何辅政才一年就迅速倒台被杀呢。一,出身皇室司马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